“罰俸一年對於常風來說不傷分毫。但他卻成了犯過罪之人。文官們不是總愛搬出祖製壓朕嘛?這一回朕搬出祖製壓他們!”
無論是對皇帝還是對大臣來說,祖製都是個夜壺。要用的時候拿出來當工具,沒用的時候就塞到床底下。
且說錦衣衛那邊。
馬文升急匆匆的進了常風值房。
常風並不在值房。石文義在值房中掃地呢。
石文義這人,即便當上顯赫的右同知高位,還是不改“大夥計”本色。天天跑來常風值房掃地。
馬文升是常風的故交。劉健、謝遷提出讓常風襲爵,老馬心急如焚。他知道這是二人給常風挖的大坑。
馬文升這趟來是幫常風想避坑之法。
馬文升問石文義“常風呢?”
石文義答“常帥爺去監督查抄鹽案罪官家財了。”
馬文升有些發急“這都什麼時候了!他還管這等小事。他的權力都要保不住了!”
石文義笑道“馬老部堂,我知道您跟我們常帥爺是忘年交,您記掛著他。您老放心,我們常帥爺那麼多大風大浪都過來了,還會在襲爵的小陰溝裡翻船?”
馬文升狐疑的看著石文義“聽你的話音常風已有了應對之法?”
石文義微微頷首。
馬文升笑道“得,皇帝不急太監急。罷了,我回吏部去。”
老馬已經八十歲了,依舊步履穩健,健步如飛。他轉身快步離開。
翌日禦門早朝。
劉健第一個出班“臣恭請皇上下旨,賜功臣常風承襲興安侯爵位!”
一眾文官紛紛跪倒“臣等恭請皇上下旨,賜功臣常風承襲興安侯爵位。”
站在武官班中的常風表情風輕雲淡。一副穩坐釣魚鉤不,釣魚台的架勢。
正德帝道“哎呀!朕一向遵從內閣三位先生的教誨,敬天法族。凡事以不違背祖製為第一要務”
“讓常風襲爵違背祖製啊!朕豈能輕易下旨?”
劉健皺眉“敢問皇上,常風襲爵哪裡違背祖製了?”
正德帝命令劉瑾“讀翰林院庶吉士嚴嵩參劾常風的奏疏!另外再讀苦主徐光祚的求情奏疏。”
劉瑾開始朗聲誦讀嚴嵩的奏疏。嚴嵩不愧是庶吉士,用優美的文筆,將常風扇徐光祚大逼兜的動作、神態、力度描繪的惟妙惟肖。
一眾文臣武將聽著奏疏,仿佛置身常風的行凶現場醉仙樓。文字畫麵感沒治了。
嚴嵩要是在後世當個網絡寫手,絕對能靠著優秀的文字畫麵感大賣影視版權。
隨後劉瑾又宣讀了徐光祚的求情奏疏。
徐光祚的文筆就有些丟人現眼了“臣與常風哥倆好,一對寶。隻因醉酒,為大象飼料之事、常夫人一夜值多少銀子之事起了爭執。常風怒而掌摑臣之憨麵。事後,常風與臣皆萬分後悔臣請求皇上對常風從輕發落。”
聽完了這兩份奏疏,劉健目瞪口呆。
這常風好手段啊!
正德帝道“這份奏疏,內閣已經給出了票擬,建議朕按‘八議’對常風從輕發落。朕決定按照內閣票擬批紅,罰常風俸祿一年。”
“掌摑公爵之事雖已從輕發落,但常風仍算犯罪之人。犯罪之人不得襲爵是祖製。朕不能違背祖製啊!”
謝遷出班“皇上,嚴嵩的參劾奏疏,內閣並未給出票擬!內閣根本沒見過這份奏疏!”
正德帝道“李先生已經給了票擬。難道內閣次輔不算內閣之人?”
謝遷語塞“這”
謝遷心中明白,原來是李東陽出手幫了常風。
正德帝轉頭看向劉健“劉先生。既然常風襲爵違背祖製,你們就不要搞什麼跪諫逼迫朕違背祖製了!”
劉健隻得拱手“是,皇上。”
正德帝道“常風!”
常風跪倒,一副如喪考妣的表情“臣在哦不,罪臣在。”
正德帝罵道“不要以為你功勞大,資曆老,就可以藐視朝廷公爵。敢跟定國公動手,反了你了!朕命你擺一桌酒,給定國公賠禮!”
常風道“罪臣領旨。”
正德帝又道“至於興安侯爵位。朕看就由興安侯第一支的有嗣小宗承襲吧。禮部抓緊辦了這事。”
在常風與劉健、謝遷的交鋒中,常風再次獲勝。坑是死的,人是活的。朝堂老油條常風,又怎麼會找不出避坑的辦法?
當日晚間,常府飯廳。
常風按照正德帝的旨意,擺酒給徐胖子賠禮。來見證賠禮的人,皆是錦衣衛的老弟兄。
賠禮是假,借機喝酒敘舊是真。
徐胖子笑道“哈哈哈,就憑劉健、謝遷那兩頭爛蒜,還想奪了我們老常的權?做他們的春秋大夢。我這一巴掌挨得真值啊。”
常風舉起酒杯“來來來,國公爺,這杯酒我給你賠禮了。”
徐胖子一飲而儘“他娘的,我說老常,我以前是不是得罪過你?醉仙樓那一巴掌,你下了死手啊!扇得老子眼冒金星。”
常風笑道“假戲真做嘛。再說了,誰讓你拿你嫂子打鑔?”
錢寧道“這回多虧了國公爺挨扇、嚴庶吉參劾、王主事作證、李次輔票擬。”
常風囑咐眾人“嚴嵩、王守仁還有李先生雖是文官,卻是咱們錦衣衛的朋友。今後咱們對他們要多多照應。”
石文義道“這是自然。”
常風問尤敬武“哦對了,接西洋使者入京的事辦的怎麼樣了?”
尤敬武答“剛接到飛鴿傳書。弟兄們已經護著西洋使者到了山東地麵。再有幾日便能到京。”
常風道“此事皇上很是關心。不要怠慢。”
尤敬武道“是,義父。”
常風又問錢寧“今日是查抄鹽案罪官家的第一天。抄了多少銀子?”
錢寧答“說出來聳人聽聞。頭一天隻抄了十一家府邸在京的。就這十一家還沒抄乾淨呢。已經抄出白銀及財物折色共計九十六萬兩。”
“六十四名罪官全抄完。估計得抄出個大幾百萬兩銀子。”
常風咋舌“成化二十二年,我抄戶部左侍郎蔡忠府邸,抄出三萬兩贓銀都算是驚天巨財了!”
“大明真是有錢了啊!連貪官斂財的手筆都大了幾十倍。”
“抄出的贓銀直接送內承運庫。不要搭理戶部派過來催贓解部的司官。”
錢寧道“這真是鹽案出,內庫足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