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日月神域!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議事堂內頓時亂糟糟一片。
最後還是寶蘭王叫停大家商議,而是直接開口道“按照消息傳來時間,此刻兩郡怕已危在旦夕,現在已經不是商議的問題了,而是需要立刻行動,在路上再商議不遲。”
寶蘭王的話語如同警鐘一般,讓眾人頓時清醒過來。他們明白時間緊迫,每一刻的耽擱都可能導致更多的損失。
上官羽當機立斷,下令全軍緊急集結,湊足十萬大軍準備出征。士兵們迅速行動起來,裝備整齊,士氣高昂。他們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都抱著必死的決心。
寶蘭王並未跟隨大軍出征,畢竟寶蘭城新定,且希善封地還要接收,加之希善王如今扣在寶蘭城內,必須嚴加看守,否則一旦被其逃脫,後果將不堪設想,甚至會有丟掉寶蘭城的風險。
在行軍的路上,上官羽與上官濤等人不斷商議著戰略。他們分析著敵軍的兵力分布和戰術特點,製定出了一係列應對之策。
最終建議,由上官濤和眾兄弟帶走大軍八萬,直奔建陽城而去,力求先穩住建陽危局,哪怕建陽兵敗,也要做好救援任務。
而上官羽則帶領代姚、諸葛龍秀及十幾位龍戰軍之人,協同兩萬騎兵,以最快速度趕往東平郡,畢竟嘉璐王雖然人馬較少,但東平郡僅憑孫嗣忠和段若虛二人防守,怕也是力有未逮。
兩路軍馬在到達安陽城方向時,便分開行動。
當上官濤帶領八萬大軍抵達建陽城附近時,他們看到了城池被敵軍圍攻的緊張局麵。城牆上下火光衝天,喊殺聲此起彼伏。上官濤心急如焚,但他仍保持著冷靜的頭腦。
上官濤指揮著軍隊,由眾位兄弟分成幾路,從不同方向向上官雍大軍發起攻擊。一方吸引敵軍的注意力,另一方則趁機突襲敵軍的側翼。與此同時老五梁驍帶領一隊精兵繞到敵後進行包抄圍剿。
戰場上殺聲震天,敵我雙方展開了殊死搏鬥。士兵們奮勇衝鋒陷陣每個人都為了保衛家園而拚命戰鬥。
在建陽城的守軍看到援軍到來,士氣大振他們與上官羽的軍隊裡應外合共同抗擊著敵軍。城牆上下的弓箭投石如雨點般飛向敵軍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而原本正在襲擾敵軍補給的文淵侯和隋定青大軍,看到援軍到來,也一並殺了出去。
三路大軍共計十五萬人馬,便在這建陽城下展開了殊死搏鬥,兩邊人馬可以說是勢均力敵,一時之間根本分不出勝負。
經過激烈的戰鬥,上官濤和樓俊欽的軍隊,雖然壓住了敵軍的囂張氣焰,但仍未取得優勢性勝利,最後各自退走。
戰鬥的僵持局麵讓上官濤陷入了沉思。他意識到敵軍的實力不容小覷,需要製定更精妙的戰略才能打破僵局。
在退兵之後,上官濤與樓俊欽、文淵侯、隋定青等將領們緊急商議。他們仔細分析了戰場形勢,決定改變戰術。
上官濤提出了一個誘敵深入的計劃。他們將派出一小部分軍隊佯裝敗退,引誘上官雍大軍追擊。同時,在敵軍追擊的路線上設下埋伏,等待敵軍落入陷阱。
這個計劃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各路將領紛紛領命而去。
第二日,上官濤親自率領一軍負責誘敵,他裝作不敵,逐漸向後撤退。上官雍大軍見狀,以為上官濤的軍隊已經疲憊不堪,便奮起追擊。
然而,他們沒有察覺到前方隱藏的危險。當上官雍大軍進入埋伏圈時,上官濤一聲令下,伏兵四起,給敵軍以沉重的打擊。敵軍頓時陷入混亂,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
與此同時,文淵侯和隋定青的大軍從兩翼包抄過來,形成了對上官雍大軍的合圍之勢。樓俊欽則率領精銳部隊直接衝擊敵軍的中軍,試圖斬殺上官雍。
戰場上殺聲四起,血流成河。雙方士兵都展現出頑強的鬥誌,舍生忘死地戰鬥著。
在上官濤的精妙布局下,敵軍逐漸陷入被動。上官濤身先士卒,帶領士兵們發起了最後的衝鋒。他們士氣高昂,勇往直前,一舉突破了敵軍的防線。
上官雍大軍見勢不妙,開始節節敗退。上官濤乘勝追擊,不給敵軍喘息的機會。
上官雍眼見自己的大軍陷入埋伏,形勢危急,但他並沒有驚慌失措。他迅速冷靜下來,思考應對之策。
他高聲呼喊,試圖穩定軍心,組織士兵進行反擊。然而,敵軍的合圍之勢讓他們的處境越發艱難。上官雍深知不能坐以待斃,他決定親自率領一隊精銳,衝向敵軍的薄弱環節,試圖撕開一道口子。
在激烈的戰鬥中,上官雍身先士卒,揮舞著手中的兵器,與敵軍展開近身搏鬥。他的勇猛表現激勵著周圍的士兵,他們紛紛跟上,與上官雍一起奮力殺敵。
儘管建陽守軍人數眾多,但上官雍和他的士兵們毫不退縮。他們緊密配合,施展出各種戰術,與上官濤的大軍展開殊死較量。
經過激烈廝殺,上官雍和他的部隊成功地突破了防線,士兵們士氣大振,與敵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拉鋸戰。上官雍不斷調整戰術,靈活運用兵力,逐漸扭轉了戰局。
最終,上官雍帶領大軍成功突圍,這場戰鬥雖然艱難,但上官雍的智勇和果斷讓他的部隊在絕境中找到了生機。
至此,兩邊大軍陷入徹底的僵局。無論是上官濤也罷,還是上官雍也罷,麵對十幾萬大軍,如沒有出奇製勝之計,怕是很難一戰而勝。
此刻建陽城的守勢已完全改變,上官濤帶領八萬大軍防守在外,樓俊欽和文淵侯、隋定青則帶兵固守城池。
而上官雍幾次進攻無果,也隻能拒水而受,輜重糧草等重要物資大部分都已搬到船上,未慮勝先慮敗,一旦戰事出現大的改變,上官雍自可從容攻守。
放下建陽城之戰暫且不表,此時的東平郡郡城城牆已經是戰火肆虐,沒有一處完好之地。
原本死守落雲橋的段若虛兩萬人馬已經消失。
因為嘉璐王武宗階實力高手太多,沒有城牆之固的段若虛大軍,他們陷入了極度的危險之中。在一次嘉璐王的夜襲之下,段若虛的兩萬兵馬,遭遇了重大挫折,被嘉璐王大軍殺到四散潰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