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日月神域!
戰後的建陽城,宛如曆經滄桑的老者,雖滿身瘡痍,但依舊頑強地挺立著。在上官羽和諸葛龍秀等人的努力下,希望的火種如繁星般,在這片廢墟上閃爍。
即將十六歲的上官羽站在城牆上,他的目光堅毅而沉穩,仿佛能穿透遠方的迷霧。他心中感慨萬千這座城市經曆了太多的磨難,而如今,終於迎來了重建的曙光。他緊緊握著拳頭,暗自發誓,一定要讓這座城市恢複昔日的繁榮,不負百姓的期望。
回想建陽一戰,上官羽的心頭仍能湧起波瀾。那場戰鬥驚心動魄,每一次生死較量都如同刻在他心頭的印記。但最終的勝利,如黎明的曙光,讓所有人都歡欣鼓舞。此時,二十五萬兵馬彙聚建陽,將官們更是群英薈萃,上官羽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越發沉重了。
為了讓這支隊伍更加強大,上官羽決定對降兵進行混編。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他深知,隻有打破原有界限,才能讓士兵們真正融合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混編的過程中,上官羽親自督導訓練,他的身影如同鋼鐵般堅定。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透露出他的威嚴和決心。士兵們望著他,眼中充滿了敬佩和崇拜。
訓練場上,旌旗飄揚,鼓聲如雷,士兵們的呼喊聲震耳欲聾。上官羽的每一個指令都如同戰鼓,敲擊在士兵們的心頭。他們奮力揮舞手中兵器,仿佛在追隨上官羽的腳步,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而上官羽則靜靜地站在一旁,他的眼神中既有對士兵們的期望,也有對未來的憧憬。
不僅如此,上官羽還關心著士兵們的生活。他走進營房,與士兵們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這種關懷讓士兵們對他更加敬重,也讓整個軍隊更加團結。
當望著這支混編後的威武之師時,上官羽的心中充滿了自豪。他深知,這支軍隊不僅是他的驕傲,更是皇朝的希望。而他自己,也在這場戰爭的磨礪中,逐漸成長為一名更加成熟、堅毅的領袖。
在士兵們的心中,上官羽不僅是他們的統帥,更是他們的偶像。他的強大實力和堅定信念,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讓人敬仰。在百姓們的眼中,上官羽是他們的守護神,他的名字成為了希望的象征。
上官羽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領袖。他的故事,已成為建陽城的傳奇,被人們口口相傳,將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上官羽和寶蘭王在成功粉碎了世康皇帝的三路南下計劃後,聲名遠揚,勢力如日中天。他們的統治範圍迅速擴張,落雲河以南的廣袤地域儘皆歸入其麾下,其疆域之遼闊,令人矚目。此時,他們擁有的士卒數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八十萬之眾,眾多將官紛紛歸附,可謂是天下歸心。
這一輝煌成就的背後,是上官羽和寶蘭王等人的智勇與謀略的完美展現。他們精心策劃,巧妙布局,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決心,在世康皇帝的圍剿中屢次化險為夷。在這場驚心動魄的較量中,上官羽和寶蘭王等人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和軍事智慧。
八十萬士卒,個個身經百戰,軍紀嚴明,訓練有素,士氣高昂,是上官羽和寶蘭王的得力戰將。他們將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如鋼鐵洪流般銳不可當,為羽皇的複立皇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將官們皆是身經百戰的猛將,他們的名字如雷貫耳。有的將官曾在著名的“魚腸口之戰”中嶄露頭角,以其智勇雙全和卓越的指揮才能,率領部下大破敵軍;有的將官則在“碧岩之戰”中表現出色,以巧妙的戰術和堅定的意誌,成功擊退了敵人的進攻。在戰場上,他們指揮若定,調度有方,如伯樂相馬,總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出每個士卒的最大潛力,帶領他們在沙場上所向披靡。
此時的上官羽,站在權力的巔峰,俯瞰著自己的領地和軍隊,心中充滿了豪情壯誌。他深知,這八十萬雄師和眾多猛將,不僅是實現自己撥亂反正、滅殺仇敵的有力保障,更是守衛疆土、扞衛子民的鋼鐵長城。
然而,權力越大,責任也越重。上官羽明白,隻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駕馭這支無敵之師。
隨著建陽城步入正軌,上官羽專門在議事堂內召集眾人,針對眼下局勢進行了商討。參加朝會的最低官階都是都統之職,即便這樣,整個議事堂內也已站滿了人。
除了上官濤世子、征北侯樓俊欽、文淵侯諸葛應鵠、代姚、諸葛龍秀、隋定青等寥寥數人有座位,其他人都隻能站著,不然根本坐不下如此多的人。此時議事堂內之人足有三百人之多。
“諸位,如今落雲河之南十五郡之地儘歸我手,軍士更是多達八十萬之數,將官自是人才濟濟,群英薈萃,針對下一步我們該如何行事,請大家儘管暢所欲言。”上官羽坐在主位上霸氣說道。
文淵侯諸葛應鵠邁步向前,眼神堅定,雙手抱拳,恭敬地行禮,然後高聲說道“陛下,目前大軍初定,軍心尚未完全穩定,且人馬新編,彼此配合尚需磨合。此時貿然長途奔襲,實非上策。然而,我軍亦不能坐失良機。臣以為,當下可分三步走。其一,迅速派遣兩路精銳之師,攻占龍興橋以北的懷化郡和落雲橋以北的昌平郡,為將來的北伐奠定堅實基礎,占據有利地形;其二,儘快派使者前往德毅王處,共商南北夾擊皇朝之大計,以擾亂世康偽皇的後方布局;其三,利用這段時間,將我十五郡之地的士卒打亂重新布防,同時組建遠征軍,人數以三十萬為宜,確保精銳儘出,令行禁止。如此,待時機成熟,攻打開遠五城之時,必能一舉破敵!此乃臣之淺見,還請陛下三思。”
上官羽微微頷首,示意諸葛應鵠坐下,目光掃視全場,然後落在代姚身上。
代姚神色凝重,跨步出列,雙手抱拳,躬身施禮,洪亮的聲音在議事堂內回蕩“陛下,文淵侯所言極是。然而,以微臣之見,當前最為緊迫之事乃是穩固後方。可派遣一軍駐守落雲河,嚴密防範敵軍突襲;同時,再派遣一軍巡視各郡,安撫民眾之心,確保地方安寧穩定。如此,方可解除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