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勝了。
從此以後大晉將迎來數百年和平!
“陛下言重了。”
“老臣願領兵前往!”
衛國公麵容一正。
若是可以,他當然想跟蠻夷乾架,贏了之後功成名就。
但他也知道陛下安排另有深意。
所以才沒有去爭搶。
否則要是換平常。
你不爭就等於將軍功拱手讓人,手下一夥將士都得跟著餓肚子。
到那時,成天看彆人吃的油光滿麵,還有誰願意跟你混?真當各個都是高風亮節?人家腦袋拴腰上是為了出人頭地的!
“好!朕授你為征西大將軍。”
“立即率三十萬將士,火速趕往雁門關駐守,統籌一切軍務。”
老皇帝開口。
將大晉最後的底錢也給出去。
倒不是徹底無兵可用。
而是皇都必須要留十萬將士駐守,還有一些地方郡縣也要士卒留守。
否則萬一有人乘亂起兵,朝廷沒有大軍鎮壓,內憂外患之下,邊軍是不顧前線回援京師呢,還是眼睜睜看著內部造反呢?
“臣定不負陛下所托。”
衛國公拱手領命。
老皇帝點點頭,目光挪向兩位國公身後,一直不說話的蘇長歌。
“陸尚書年事已高,代掌錦衣衛和東廠已然勞神費力,楚國公既為大晉學宮司業,素有文名,便代祭酒照看大晉學宮。”
聲音響起。
蘇長歌想都沒想直接拒絕。
“陛下。”
“臣願趕赴前線,守衛國土!”
如今外敵來襲,讓他當個教書先生,他自是不能心安理得。
畢竟若是以前一個普通儒生,那也就罷了,能力擺在那,前線多他不多,少他不少,然而他現在身負天下民望,乃是當世之聖,自然不願待在後方。
在蘇長歌看來。
哪怕是自己留在前線什麼都不做。
也至少能起到表率作用。
就像天子親征一樣。
聖人守國門,同將士共赴國難,必然會提升大晉將士的士氣。
但當老皇帝聽到他的話。
想都沒想就直接拒絕。
“不行!”
開玩笑,蘇長歌可是大晉的吉祥物。
雖然受天道眷顧,氣運所鐘,但畢竟是一介文弱書生,而前線又凶險無比。
萬一他要是出點事,哪怕是磕著碰著,這對整個大晉來講都是損失,總而言之,老皇帝寧願自己去前線都不想他去。
至少自己殉國還有太子。
蘇長歌殉國。
他上哪再去找個聖人吉祥物?
“陛下,文聖曾有言。”
“君子者,駟不及舌;臣此前曾對百姓承諾,願身先士卒,與大晉共患難!”
“如今外虜肆虐,臣欲踐行大義!”
“懇請陛下恩準!”
蘇長歌開口,振振有詞。
但就在這個時候。
剛封為相的兄長跳了出來。
“不行。”
“文聖還有一言,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亞聖述之,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楚國公你乃當世聖賢,朝廷肱股之臣,豈能置身於兩國交戰的凶險之地?”
“而且你既不曉軍務,又身體孱弱。”
“到了前線,莫非還要兩位大帥分心照顧你嗎?!”
蘇子由直接出言將弟弟懟回去。
什麼事他都能答應。
但唯獨去前線這件事,他不能坐視不理,必須阻止弟弟這個危險的念頭。
而此刻。
老皇帝見蘇子由站出來反駁。
很是高興。
對,就得這麼懟這小子!
彆以為什麼事他都可以任性妄為,無法無天,讀書人就該乾點讀書人的事。
隨即,老皇帝出言附和道“蘇長歌,常言道長兄為父,你乃你兄長撫養長大,理當遵循孝道,聽你兄長的話安心留在學宮。”
“而且你若真想與大晉共赴國難,朕授你戶部侍郎一職,負責管理錢糧調配。”
隨著聲音響起。
文武百官聽著這輕聲安撫的語氣,滿來怪異之色。
這特麼還是剛才殺伐果斷,心狠手辣的皇帝嗎?怎麼到蘇長歌這就好聲好氣的安撫起來?說話的時候語氣能不能重點!
與之同時,太子的聲音緩緩響起。
“本宮近來事務繁忙。”
“若楚國公有心為國效力,可擔任大學士,替本宮分憂解難。”
話音剛落。
禮部尚書陸從儉、戶部尚書沈林、信國公和衛國公等全部站出來。
很顯然。
在阻止蘇長歌上前線這件事上。
老皇帝、太子、蘇子由這三個平日最支持蘇長歌的人,以及朝堂上關係匪淺的長輩朋友,這些人十分有默契的聯合在一起。
看到這一幕。
蘇長歌不禁有些頭疼。
他們,為什麼會覺得自己弱不禁風,不曉軍務好吧,這個確實不曉。
但弱不禁風就有些誇張了。
他記得曾當眾表現過射箭的手藝,世人皆知他有九品武夫之力。
啥時候這也叫弱不禁風了?
看樣子。
終究是自己藏得太深。
以至於世人對自己有諸多的誤會。
如此想著。
看著麵前眼神堅定的反蘇軸心聯盟。
有心上戰場的蘇長歌,並沒有暴露自己實力的打算,而是乖巧的點點頭。
“陛下所言極是。”
“長兄為父,剛才是臣一時失言。”
“臣在此謝過陛下、太子殿下賞識,但戶部侍郎和大學士之職便免了。”
“臣才疏學淺,不曉政務,也無足夠的經驗閱曆,且暫代祭酒之位,為國培育良才,並在此預祝兩位國公大破蠻夷,平定西域,早日凱旋回朝!”
蘇長歌開口。
伴隨這服軟的聲音落下。
老皇帝頓感欣慰。
這就對了。
讀書人老想著上戰場乾什麼,你在後方老實待著,不比什麼都強嗎?
難不成你到了前線。
還能以一敵萬,橫掃蠻夷和西域?
年輕人,終究是走的太順。
自以為天下無不可成之事,殊不知有些事並非人力所能勉強。
不過話說回來,這還是他第一次見蘇長歌在言語交鋒中落敗,看樣子這個反蘇同盟很是靠譜,以後這小子再任性還得這麼來。
此時此刻。
抱有這個想法的不隻是他。
太子、蘇子由,還有禮部尚書等人,本來凝重的臉色瞬間緩和。
原來理直氣壯的教訓聖人。
可以這麼爽!
下次繼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