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樣會導致偽君子出現,但若是權貴明目張膽表態,卻不會受到道義上的抨擊,顯然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更加之大。
“後世儒生蘇長歌。”
“恭送亞聖。”
蘇長歌心念一句。
這一刻,真實還是虛幻對他已經無所謂,此感由心而發。
而忘憂在亞聖舍身合道之後,她沉默了良久,似是在為一位故友突然辭世而感到難過,又像是對孟軻舍身合道的惋惜。
但壽元長就有一點不好。
日子還是要繼續。
忘憂在悶悶不樂半年之後,重新拾回本心,恢複了活潑率真的樣子。
樣貌也是自此時,從妙齡少女變成女童,整天自由自在的在宗門內閒逛,或者去其它仙宗串門,從不在乎外界的看法。
就如此,又過了幾百年光陰。
當聽到有人說齊國出了個叫做荀卿的大儒,離經叛道,宣揚性惡論時。
忘憂來了興致。
她不遠數萬裡來到了齊國之地。
並見到了荀卿這個人。
與文聖的寬仁,亞聖的義氣不同。
荀卿很冷酷,成天板著張臉,不好相處,跟誰都欠他錢似的。
他認為人性本惡,百姓看到他人行惡,不用付出半點代價便能輕鬆獲利,會跟著一起效仿,而僅靠道義完全無法限製惡行。
必須要有強而有力的手段懲治他們!
也正是這種冷酷無情。
整個齊國的王公貴族都不喜歡他,百姓中也有人在背後偷偷罵他。
但經過長達兩年半的觀察和考驗,忘憂發現這個聖人練習生人還是挺不錯的,做起事來雖然冷酷,但這種冷酷亦是一種善。
不論是何人,不論是何身份。
皆是一視同仁。
而荀卿所推崇的禮和法,實現了對世間所有百姓的相對公平。
既明確了權貴掌權的合法性,又切實保護了弱者的尊嚴不受強者肆意踐踏,在這個混亂的世道,已經算是極為不錯。
如果說亞聖的仁義是發自內心。
那麼荀卿的法。
就是借助朝廷的嚴刑峻法,嚴懲哪些違反‘仁義’底線的惡人。
王侯犯法,與庶民同罪!
對此,忘憂雖然對荀卿怎麼也喜歡不起來,但也敬重他的理念。
並且認為這就是文聖、亞聖尋找一輩子未得其果的答案,於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忘憂將道經交給了荀卿。
對方很理性,看誰都像是不法分子。
但在忘憂的一通解釋之下。
荀卿還是選擇相信。
隻是與當初的亞聖孟軻一樣,他之後又將道經還給了忘憂。
此刻的他,像是堅定了人生目標,沒有半點猶豫,辭去了齊國官職,帶著眾多弟子投入了當時被貶為虎狼之國的乾國。
忘憂自然氣的又是一陣謾罵。
但好在她已經習慣。
於是在世間逛了一圈後,她便重新回到宗門,想打破桎梏衝擊三品。
隻是等她從閉關中出來以後,卻發現人間變了個模樣,諸侯列國全部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做‘大乾’的王朝。
與此同時。
百姓們再也不需要擔心戰火紛爭。
世間一切事物走向繁榮。
似乎文聖和亞聖期盼的天下大同當真來臨,戰火離人們越來越遠。
而對人間發生巨變感到好奇的忘憂,打聽一番後才知道,原來是荀卿輔佐帝王統一天下,平定諸國,才有了如今的安寧。
但在統一的過程中。
整個天下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死傷的人數高達千萬之多。
“要想完成統一,犧牲不可避免。”
“所以我們才要更珍惜當下。”
作為後世者,蘇長歌對荀卿的舉動並不認為有什麼不妥。
但作為一個人,對於那些戰爭中死去的將士、百姓,他同樣充滿憐憫,也正因如此,必須要珍惜天下統一帶來的和平。
可以說,在三聖之中。
文聖,亞聖身上充滿了人性的光輝。
而禮聖的法顯得冷酷無情。
前兩個想著弘揚仁義。
禮聖則是個邏輯鬼才,我抑製打壓了惡行,不就等於弘揚了仁義嗎?
從實際情況來看,禮聖的做法是對的,他將行惡的成本拔高,百姓們害怕刑罰不敢作惡,隻剩下俯首聽話和行善兩條路。
但沒過多久。
荀卿也迎來了自己的終焉。
“無功不賞,無罪不罰!”
“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始則終,終則始,與天地同理,與萬世同久。”
“夫是之謂大本!”
“荀卿不才,天地為證,日月為鑒,願以身立法,補全儒道!”
聲音回蕩在整個世間。
而見他舍身合道。
天下雖然有人為他難過,但更多的卻是歡呼聲,這個無情的家夥終於要死了。
蘇長歌聽到世人對荀卿的惡議,心中感到一股悲涼,輔佐帝王統一神州,為這片征戰不休的土地帶來和平與法製,但到頭來換來的卻是大部分世人的不理解。
禮聖或許也知道這些。
但他不在乎。
從他決定發動戰爭統一天下開始,他就做好了被世人唾罵的準備。
而聖人送葬者忘憂,雖說是一回生,二回熟,這都第三回了,應該感到習以為常,但在荀卿死後,她還是難過了一陣子。
畢竟怎麼說也暗中觀察了他兩年半。
而蘇長歌則漸漸期待起來。
因為再過幾百年。
就到董聖了。
隻是就在他抱著這種想法過去幾年。
突然有一日,他眼中的景象頓時化作白茫茫一片,而後他猛地驚醒。
“先生,請問您需要幫忙嗎?”
蘇長歌轉頭看過去。
一個身穿製服的空姐出現在眼中,刹那間,他懵了。
難道一切都隻是自己的南柯一夢?
或者說。
自己此刻仍然在夢境當中?
到底哪裡才是真實的?
這一刻,蘇長歌陷入了對世界的懷疑當中,無數念頭紛紛冒出來。
就跟楚門的世界一樣,倘若你突然發現,你所見到的都是虛假的,父母、家人、朋友都隻不過是人為設計或者一場大夢。
你會如何?
會懷疑。
陷入對身邊一切事物的不停懷疑。
蘇長歌現在狀態就是如此。
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儒道,聖人,大晉,天下百姓,神通術法,魚幼薇等等。
他不確定這些人與物是否真實存在,還是他們隻是自己的一個夢?同時,他也不確定現在所處的世界是否真實存在。
一切的一切,仿若虛幻。
然而,就在他頭腦昏亂之際。
一道聲音突然響起。
“小友,不論身處何種境地。”
“勿忘本心。”
文聖的話宛若暮鼓晨鐘。
蘇長歌腦中的諸多雜念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眼中一片清明。
“真亦假時假亦真,無為有處有還無。”
“不管是蝴蝶夢我,還是我夢蝴蝶,這個世界是虛幻也好,真實也罷。”
“既然無法避免這一切,那便堅守心中的寧靜,不為形役,不為物累,以平常心去看待、去感悟這一切,行事勿忘本心。”
一念至此。
蘇長歌闔上雙眼。
耳邊一直傳來空姐的聲音。
“先生,你怎麼了?”
“先生!”
“”
此時此刻,蘇家府邸內。
忘憂小小的身體坐在椅子上,兩手托著下巴,大眼睛看著沉睡的蘇長歌。
“希望你彆是我送走的第四位聖人。”
她心中暗念一句。
但就在此時。
蘇長歌的身體表麵浮現淡淡金炁。
一股浩瀚的威壓席卷全場。
察覺到異常,忘憂頓時瞪大了眼睛,滿臉震撼,難以置信的盯著蘇長歌。
“無上神通?”
“他竟然推衍出了無上神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