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我們也是說好去你武姐家過大年。”
“我們回京市家裡人彆提多高興了,特彆是兩個小家夥,第一次出門,看什麼都新鮮。”說著白南潯又給許海明還有許海燕夾菜。“海明、海燕彆客氣,這烤鴨是白叔我從京市背回來的,最地道了,多吃點。”
“謝謝白叔,真好吃。”
兩個女人因為要喂孩子,都還沒在桌子上來,坐在一邊炕上嘮嗑。
“竹琳,京市怎麼樣?好看不?和我們這裡一樣不?”武桂琴還是很向往京市,那畢竟是首都。
“好看,特彆是那以前皇帝住的皇宮,現在買票就能進去。長城我也去了,我們拍了照片,不過南潯還沒洗出來,等他洗出來我給你看看,路上人啊車啊都多,可比我們縣城好多了。”
“真的?也不知道以後我有沒有機會去,你再多說點。”
“想去還不簡單,以後肯定能去的,他們也不是什麼都好,有天早上南潯帶我去吃早飯,你猜怎麼著?”
“怎麼了?太好吃了?”陳竹琳一句話就把武桂琴的興趣調動起來了。
“我往桌子上一坐,對麵有兩個老頭老太太在喝豆漿一樣的東西,但是我老覺得聞到一股子抹布味,我心想怎麼這國營食堂還賣餿了的豆漿。”
“後來呢?你們也喝了?”
“沒喝,我也不敢喝啊,還好南潯買的豆腐腦,不過他說那是京市特色,豆汁兒,就是發酵過的豆漿,是一股抹布味,但是愛喝的人可多了,還說什麼健脾養胃呢。”
“哈哈~真是什麼新鮮事都有。”
“可不是,不過其他的東西都挺好吃的,除了我們帶回來的烤鴨,還有涮羊肉也好吃,有機會我帶你們去嘗嘗,怎麼樣一輩子總得去一趟首都吧。”
“你說的對。”
“我們村也有新鮮事,你知道我爹是村長,不是我們村前兩年六個月左右豬就有三百多斤嘛。聽說他們今年還得擴大養殖規模呢。”
“真的?六個月就三百多斤,算得上養豬小能手了。”
“可不是,那年南潯當廠長的時候,我們村的豬就一年出過兩欄,不過剛剛超過任務豬不多。聽說今年不僅打算出兩欄,還都每頭豬要破260斤呢。”
“我的乖乖,許大川,你聽聽妹子說的,他們村的養殖場今年要出兩欄豬,還要每頭超過260斤呢,你看看縣裡的那些養豬戶,天天都說養不出,養不出,就應該讓他們去妹子他們村裡學習學習。”
果然如白南潯和陳竹琳所料,武桂琴聽了以後馬上就和許大川說了。
“是嗎?你們村我記得叫小陳家溝,有一個養殖合作社是吧?真能把豬養的那麼肥?”
“哈哈!姐夫,260斤不算肥,我們村這兩年都隻出一欄,每年不是九月底,就是十月初,平均重量都能在320斤。”
“怎麼以前沒聽你們提起過,這算得上我們縣城數一數二的養殖專家了,今年還要突破,你們村的養殖場了不起啊。”
“可不是,聽說馬上就進新豬崽了,他們的場長還想來縣城取取經呢。”
“縣城還沒他們養得好,不過你幫我帶句話給他們,讓他們來找我,我問問他們願不願意分享一下養殖技術。”
“行,我讓他們來找你,不過要我說到時候姐夫可以和他們一起去我們村的養殖場看看,那可和其他地方的養殖場不一樣,乾淨,衛生。所以我們村的豬才不生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