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七零愛上女配後我做了贅婿!
“多虧了南潯在縣城給我們弄的麥種,今年才有這麼好的收成。”
“可不是,我們家自留地還種了他拿回來的菜苗,長得可好了,那豇豆摘了一茬又一茬。”
“真的?我看老楊家的自留地就不一樣,那菜翠綠翠綠的。明年我也找她換種去。”
“是啊,還有種的幾顆果樹,才半人高呢,就開始掛果了,我打算讓我們家老頭子秋收完了以後去山裡挖幾顆山梨,等來年的時候就去他們家地裡剪幾個枝丫,靠(嫁接)上去,結出的果子肯定好吃。”
“好主意,我也去,好像他們家還有蘋果樹。”
“對,葡萄也多,都可以在山裡挖果樹回來靠。”
她們的談話和聊天都被剛剛坐在她們旁邊的陳竹琳聽在耳朵裡,陳竹琳在心裡決定,明年多準備幾棵果樹,到時候讓楊翠雲分給村裡人,加上她們說的嫁接,估計要不了今年村裡就會飄滿果香了。
最好以後有條件了,能在村裡都種上果樹,那一到了春天夏天,那村裡粉的白的開滿,就像現在空間的山一樣,該有多漂亮。
“三嬸,李二嬸子明年我讓南潯注意著一點,如果還能遇到果樹,就讓他再弄點回來。”
“真的?好好,三嬸出錢買,絕不占你和南潯的便宜。”
“大丫,我們都要,那果樹不貴吧?”
“不貴,你看看我們家那兩棵,這麼小就開始掛果了,後麵多少年都不愁沒有水果吃。”
“可不是嘛,那麼好的果樹,貴一點也有可能。”
“不貴,你們放心吧。”
隨著小陳家溝的糧食豐收,陳敏學也因為這個一躍成為了先鋒大隊所有生產隊、村子裡最吃香的村長,誰都想逮著他換高產麥種。
這時,楊友軍這個大隊長被調入鎮裡當書記,陳敏學因為高產麥種這個契機,成功當選新的大隊長。
村裡的村長變成了李二嬸子家的栓子叔,以前他一直帶著村裡人盤炕,給村裡創造了不少收益,現在有了磚廠,他又是磚廠裡麵的主要負責人,所以全村投票決定,選了他當新村長。
陳敏學當了大隊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建小學需要什麼資質,他們村現在養殖場和磚廠都開得不錯,他想著能不能建一個一到三年級的小學堂,隻要大隊的小學派一個老師去給他們當校長,其他的老師完全可以在知青或者牛棚裡麵選。
一方麵陳敏學是為了村裡的小孩子,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陳淮星和白炆玥,現在兩人的戶口都在村裡,如果到了上學的年紀,隻能在大隊上讀書。
靠小孩子兩條腿走路,一天要早上去,中午回,吃了午飯又去,下午下課又回,這樣一天兩趟的跑,太累了。
當然也是因為現在小陳家溝村有資本成立小學,所以陳敏學才開始想辦法,如果是以前,想都不要想。
雖然現在他開始申請可能不會馬上申請下來,但是一兩年總能申請下來的。
陳敏學從小陳家溝的地理位置,師生資源各個方麵分析了小陳家溝小學的必要性,然後往鎮政府遞了申請書。
其實現在大隊和鎮上學校的壓力都不小,學生多,老師少,而且學生又不聽話,收到陳敏學的辦學申請以後,一起開會商量要不要把這個辦學名額給小陳家溝。
這個時候楊友軍這個從先鋒大隊出去的書記就起到了作用。
“我覺得這個辦學資質還是可以給小陳家溝的,他們村不僅積極響應任務豬的政策,開辦養殖合作社,還開辦了掃盲班,現在他們村所有的人都是從掃盲班畢業的,證書都是那個時候大隊上蓋過章的,不僅如此,周邊幾個村都受他們的影響,開辦了掃盲班,所以小陳家溝是有實力,有資格辦小學學堂的。”
“話是這麼說,但是我們鎮裡現在資金壓力,教學壓力都很大,如果要開辦一個學校,就需要錢,需要人。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行了。”
“你看後麵,這些問題陳隊長都想到了,他清清楚楚的列舉了他們村裡牛棚和知青點的人,他們的文化程度,階級背景,我覺得選出幾個小學老師還是沒有問題的。”
楊友軍用陳敏學遞交的資料,幾句話就把能不能開辦變成了怎麼開辦,牽著一群人的思緒走到了下一個問題。
“那思想教育呢?牛棚的那些人可都是右派,是資本主義,我們怎麼能把新一代的小孩子交給他們呢。”
“哪有那麼多的資本主義,我覺得重要的是他們的知識,你們看看,這個周鴻儒和馮珍,都是大學教師啊,他們來村裡也好幾年了,我覺得我們可以先審查,再決定,如果村裡的小孩能讓他們來教,那都能比彆人高。”
“行了,都彆爭了,其實你們都覺得小陳家溝是有實力辦學的,是吧?”
“從這些信息來看的確如此,而且他們有成功的經驗。”
“那這樣,讓鎮上派一個根正苗紅的老師去他們村當校長,隻調工作,不調戶口和糧食關係,其他的老師都由村裡的人決定,但是村裡的老師工資和補貼都由他們村自己解決。但是有一點不能用牛棚的人,既然組織上麵把他們下放,肯定是有問題的,我們不能因為幾個有問題的人,惹得一身騷。”
楊友軍見鎮長鬆口,也鬆了一口氣,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起碼他們同意了。
陳敏學沒想到這麼快就能收到鎮上的回複,他本來以為需要一兩年的。
不過既然鎮上同意,他立馬回村找陳栓商量去了。
他在申請上寫的辦學地址就是倒座房的最後兩間,以前他們辦掃盲班的位置,現在要把兩間都用圍牆圍起來,鎮裡來一個校長,就得有間房子給他住,現在房子的麵積夠大,可以從中間隔斷,隔成四個屋子,三間做教室,一間做校長的住房。
陳敏學在村裡為辦學的事情忙碌著。他從小在地主家就知道,知識和學識是很重要的東西,雖然現在社會不是很好,但是他一直相信總有一天,孩子們的所學都會有用的。
他想讓村裡的孩子們都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能夠通過教育走出這個小小的村莊,去看看外麵更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