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足夠強,搞事我在行!!
2222年2月22日。
這是一個很有愛的一天,也是很有意義的一天。
位於龍國某基地的核心區域之中,有座修建於地下數千米的量子糾纏對撞實驗室。
裡麵一群工作人員在忙碌的準備實驗最後的檢查和維護。
其中一位兩鬢發白,發型且略有些蓬鬆的老教授在虛擬光屏上默數著步驟。
這位大家都喊王教授,是龍國量子糾纏學工程院士。
從曾經獲得過代表最高榮譽的龍國勳章,就知道是一位知識淵博且擁有大魄力的人。
身後四周圍滿了人,他還時不時向周圍人員大體介紹設備運作數據情況和實驗室未來構想。
周圍很多人都是在電視媒體等重要場合才會出現的人物,他們在看著前麵的虛擬屏幕上各項準備數據情況。
另外還有很多科研人員,他們等會則是要用炭筆和紙板去記錄實驗各項數據。
有人會問為什麼不用先進的電子設備記錄,在這個高精尖實驗室裡,電子設備會遭到高溫、高壓、甚至可能發生的扭曲時空所帶來的未知風險,這些都可能導致精密電子設備失靈甚至損毀,秉持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是要謹慎杜絕此類風險的,而最原始的炭筆和耐高溫特種紙就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切。
介紹完現場就讓工作人員給領導們安排去後麵納米絕緣玻璃牆裡等待實驗結果。
牆後麵還組建了一個龐大的數據庫用於模擬和糾正的團隊,打眼一掃排排坐著數百人的團隊在忙碌著各自負責的事情。
“地心能量準備就緒了沒有?”
“傳送數據核算過了沒有?”
“對撞機檢修過了沒有?”
……。?
王教授又雙叒叕在絮絮叨叨的問著旁邊各小組負責人準備情況,這也不得說一下這個實驗室,畢竟老人畢生心血所傾注於此事業。
這個實驗室也是數十年前舉國之力在運作,這個力不僅僅是財力,而是人才。集齊各大院校的頂尖天才組成的突擊團隊。
畢竟量子糾纏對撞傳輸如果成功則是人類遠距離傳輸物品曆史性的技術性突破,也是劃時代的技術。
如果可以瞬間傳送補給到另外一個星球,這明顯比鯤鵬995號太空運輸飛船要省時、安全、高效。
藍星上的資源由於近百年的過度開采雖然沒有到山窮水儘特彆匱乏的地步,但是也是需要新的資源進行大量補充,不然後代子孫們就很可能需要麵臨無資源可用的地步。
正因為這個項目的前景和未來,藍星上各大強國或者財團都在組建技術團隊,然後創建實驗室傾儘資源在攻克這個技術壁壘,這個技術突破帶來的不僅僅是稀缺的礦脈資源還有對國際科技創新技術的影響力,更有遠距離傳送給人類生存也多了一種選擇。
如果大家沒有直麵的畫麵感,《紅色警戒》這個經典的遊戲可能大家玩過吧,這個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就是類似於超時空傳送。
通過給一對互相糾纏的粒子分開,然後以它們倆為傳送中心點,進行遠距離定點傳送。
水文就不多說了,回到實驗室。
隨著忙碌的人群又一次核對、排查、準備工作完成,時間也快到晚上22點了。老教授還在喋喋不休帶著些緊張的問著各項目負責人最後檢護工作完成情況。
時間又一分一秒的流逝著,偌大的實驗場地百米內早已清場,除個彆技術人員需要近距離做最後的檢測外不得靠近。離測試時間還有20餘分鐘。
老祖宗曾說過,成功需要三個要素,天時·地利·人和。
地利·人和已是極致了,也就看天時會不會站在己方了,2222年2月22日22點22分22秒按實驗規定這是確認啟動的最後時刻,也是很有愛的一刻,龍國各地很多人都默默的在祈禱和見證奇跡。
此時的小馬同學,不對應該說馬博士,他在專注的監測設備運轉情況。
他是團隊能量供應組負責人,地熱轉換成電,然後高壓充能輸入到量子纏繞對撞裝置中去打開點對點傳送空間。
時間就隨著這既緊張又點忙碌中一分一秒的流逝了。
“各小組注意倒計時開始,最後30秒”
“3029282210987654321”
“啟動”
隨著最後一個指令發出,指針時間剛剛好22秒馬博士也按下了啟動鍵,蓄能機瞬間從地心中給炙熱的熱量抽離,從而轉化為巨量的紅色能量往量子糾纏對撞機中注入。
隨著紅色能量不斷的注入,以那個分割開的粒子為中心開始變成紫紅色且越來越深,隨後開始低速旋轉,速度越來越快。
旋渦中心很快變成紫黑色,就像一個龍卷風的旋渦給所有的光吸進去徹底變成黑色,實驗正向實驗預定目標接近。
就在此時一條很細小紫黑色的閃電從能量中心外溢而出,瞬間擊在旁邊數米外觀察記錄的馬博士身上,雖然穿了納米絕緣防護服,高額的能量眨眼間就讓馬博士化為了飛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