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也讓張學舟不斷參考對比,又不斷印證著自己所知曉的那些不尋常的修士。
包括躺在豐西澤地下失敗的‘白’,包括不曾追查到蹤跡的黃道仙,包括成為大家族長的納格斯等人。
道理向來是越鑽研越辯彆,就會越來越清晰呈現。
張學舟隻覺隱約中已經猜向了諸多人的目的,他又不斷尋思著自己的定位。
“我當下就有了一線掙紮的可能,若踏入唯我境又或精神強化再度推動,這便是分庭抗禮,而真我境的我大概率能壓製對方,至於那種水準後借用天人感應角逐很可能必勝!”
任何張學舟所欲的追求,他都要保持自身的安全。
步步分析也讓張學舟對自身有了準確的定位。
能以殘身對抗帝君襲殺而不死,隻有通達帝君的水準才能壓製到域外天魔。
這是張學舟一直以來的修行目標,他也有不斷的靠近。
但不論張學舟怎麼修行,他都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他或被擊敗,或他擊敗對方,又或壓製域外天魔難於動彈,種種情況都是或主動或被動與域外天魔共存而生。
而董仲舒的聖人大一統讓張學舟感受到了歸一的可能性。
“既然‘白’‘黃道仙’‘域外天魔’等冒險進入一方世界,這些人必然沒有經曆超凡蛻變,他們可能有自己追尋的方式,而我當下也有了自己的方式!”
張學舟腦袋的思維有限,又來回穿梭需要適應不同的社會環境,這種情況下精神沒分裂已經是性情堅韌。
在域外天魔的眼中,他或許活得就像一個工具人。
而等到域外天魔達成某種條件,從而解鎖了他身體一切,張學舟那時的下場便難言。
在這種條件下,哪怕張學舟有大毅力也是負多勝少的局麵。
這是他從納格斯那兒獲得的部分信息,也極可能被驗證。
如果沒有足夠的好運,正常人想依靠自身反敗為勝幾乎沒可能。
若他依舊還在張家莊,又或是學府畢業後依舊屬於普通人,他或許已經被替代了。
正因為他的修為、序列、精神狀態不斷增長變化,才導致域外天魔被動下需要不斷適應,從而延長了取代的周期,沒有落到納格斯的下場。
這種實力的增長會存在儘頭,一旦他停下腳步的時間太長久,域外天魔完全適應後或許就會席卷而來。
處於這種追趕之中,張學舟需要一直維持前進。
僅僅依靠自身孤軍奮戰顯然是最糟糕的選擇,張學舟很慶幸自己一向都是依靠彆人,這讓他節約了太多漫長的打磨期。
任何他所修行的內容都有同類參考的對象,或任一生、或任安然、或董仲舒、或晉昌、或鎮元神君等人。
修士的各種心得體會理念對張學舟來說都不是事,他虛心又好學,甚至還能不斷調整,又綜合歸納出自己所需,這些年來並沒有迷失自己。
很顯然,當下的張學舟再度以董仲舒作為了參考,也將對方‘聖人大一統’的理論牽引於自身進行了計劃性複刻。
哪怕他在漢王朝無法實現這一切,張學舟在現實世界至少還有開拓爭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