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官員的官職上下較為常見,隻要有足夠的勢力支撐,對方升官的速度就像坐火箭一般提拔。
而等到失勢又或自身衰老欠缺能力,皇室也能對其降職,又或讓其回家養老。
但諸侯王和侯爵沒法動,動起來就會引發亂象。
不論是諸侯王聯手導致外亂,還是侯爵勢力引發的朝廷內亂,這都是王朝所不能承受。
皇太後還挺有興趣如何動一動諸侯王和侯爵,畢竟這些二代三代與祖上的水準相差太多,皇室靠這幫人非常不靠譜。
“如果陛下給你封侯,你壓得住退出的侯爵嗎?”皇太後有興趣道。
“我沒功績沒能力”張學舟連連搖頭道:“我這樣的不行,這輩子都不可能當侯爵!”
“你倒是甩鍋得飛快”皇太後吐槽道:“那你說說什麼樣的人可以封侯?”
“戰爭中成為先登、陷陣、斬將、奪旗其中一種,再加上潰敗凶國軍團,斬將達十,斬殺騎兵人數兩萬以上”張學舟道:“這種條件……”
“太離譜了!”
張學舟還不曾表達完,皇太後隻覺張學舟簡直是天荒夜談亂開口。
李廣帶了近三十年的兵,帶領兵團至今斬殺的凶國騎兵還不到五千,射殺的有名有姓的將領隻有兩人。
強如李廣都不能完成,這種功績很難有人達標。
不能達標就不可能引發人心向往,最終是過問者寥寥,也不可能產生功臣和忠臣。
“如果您都覺得離譜,那這種要求應該沒有人可以反對了”張學舟道:“世上大概也隻有這種人可以鎮住其他侯爵的反對!”
“這麼說也是”皇太後歎氣道:“你對軍功封侯要求如此苛刻,想必文官封侯的要求也會高到離譜了!”
“或引導朝政利於千秋,或設置一場成功的伏殺,讓我等去了心頭重患”張學舟道:“此等功勞封侯不為過!”
“有道理!”
皇太後覺得張學舟製定的標準很高,但如果真有什麼人完成了這些壯舉,皇太後覺得自己會舉雙手歡迎這種人封侯列爵。
“說了上位,你也說一說下位,看看侯爵做錯什麼樣的事可以剝離爵位”皇太後問道:“朝廷當前隻有參與謀反才會剝離侯爵,這個下限確實太低了!”
“我沒有想過此事,料來回答難於讓人滿意”張學舟道:“我舉薦郎官主父偃,他應該有所可行的諫言!”
“我聽陛下說過此人,言其劍術出類拔萃,才思非常敏捷!”
皇太後點點頭,沒有在張學舟身上追根究底。
設定目標讓人封侯拜相,成功者會感激張學舟,而設定條條框框讓人失去爵位,這隻能引發侯爵世家的記恨。
張學舟已經病得不輕了,皇太後也沒有刻意給張學舟添堵。
甭管張學舟的諫言怎麼離譜,皇太後覺得這種事宣揚一下沒問題。
事情沒達成沒損失,達成了就足以對大漢王朝產生深遠影響。
隻要有人可以達成目標,證明這種要求是可以實現的,會讓無數精英人才趨之若鶩,從而會不斷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
這或許能產生足夠的向心力,最終換來景帝念了一輩子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