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前幾年,沈家的生意已經是有他一人打理,沈父完全放手享受天倫。
所以,沈伯榮說要跟賀元淩交流經驗心得並非隨口說說。
賀元淩既然是說了,便沒得怕多說的,當下便跟大舅哥說起他們那個車馬行來。
攤子?雖說是已經鋪開了兩年,也已經上了手,但能大舅哥指點也是他求之不得的。
“就在同元街上的大道車馬行,接些護送走貨的生意,主要還是往各地走貨。”
說白了,就是天南地北走商,把貨物賣到沒有的地方去,好中間賺個差價。
他們路子和人都有,因此就比彆的商人更大膽一些。
賀元淩不急不躁徐徐說著,有問必答也都是簡明扼要,有自己的見解也都大大方方的表達。
雖言語間多有粗糙直白,聽他行事作風卻是爽快利落,且說話有條不紊絕不是空談。
他這番表現深得沈家父子的心,也對賀元淩有了新的認識。
沈家是在江陵城做生意,主要茶葉,布匹,酒樓,自然也是跟這類商人接觸得多。
待細細聽了妹夫的話,他心裡有了個想法。
互利互惠的買賣,給彆人掙,何不讓自家人掙?
他一說,賀元淩眼睛都亮了,一口答應下來。
他親大舅哥,就算坑他也不能坑他親妹妹啊。
這邊爺三兒說得起勁,那邊母女倆有一句沒一句的聽著。
雖說家裡是做生意,但他們接觸的少,也不怎麼上心。
常氏看他們聊得好,心裡也踏實,索性就帶著女兒回後院去說話。
“讓他們在這兒,咱們回去清清靜靜說話。”
賀元淩時不時就要往這邊看一眼,見媳婦兒跟著嶽母起身離開,他還多看了兩眼。
而他這些小舉動都被沈伯榮看在眼裡,於是對這個妹夫又多了幾分滿意。
賀家祖父被自家祖父引為知己,賀家教導出來的子弟絕不可能是難堪紈絝。
賀元淩比起他兩個哥哥來是有些不足之處,但人無完人,誰還不是有自己的性格?
大舅哥對他的讚賞賀元淩根本就沒關注,在他媳婦兒和嶽母離開後他一心都在討教經驗上了。
這邊沈華柔跟著母親走到半路就遇上了結伴而來的兩位嫂子,大嫂於氏和三嫂鄧氏快走幾步過來跟在婆母身邊,一人一句的與小姑子說話。
沈家雖說是有嫡有庶,但兄弟姐們之間的關係是好的,是以姑嫂之間也還和睦。
兩位嫂子一人攙扶著常氏,一人親昵的挽著沈華柔的手臂,四人有說有笑往花園裡去。
於氏是沈伯榮在梁州所拜夫子的獨女,被於先生夫婦教導得端莊大方賢惠得體,兩人也算有些年少情分,成親後更是舉案齊眉夫妻同心。
她到沈家的時候沈家幾個姑娘都還未出嫁,這些年相處下來姑嫂之間的情分也更深厚些,加上沈華柔在家的時候時常幫她照看孩子也疼她的孩子,她心裡自然更偏向於這個小姑子。
每每丈夫未小姑子歎氣內疚時,她心裡也梗著不好受,生怕他們佳偶不成變怨偶。
所以,小姑子回來她最關心的就是他們夫妻關係,也準備了好些話要勸說開解。
一路上她也在有意無意的觀察小姑子的神色,試探著問她,“小妹這次回來多住些日子吧,孝廉和陽靜都念叨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