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戰神夫君戰死前!
於氏越想越覺得這事的可行性,於是回去了便與丈夫提了。
“我是沒有意見的,隻怕嶽父年歲大了,再勞心勞力身體會受不住。”
沈伯榮的嶽父也是他當年的先生,也是李為仁的先生。
先生除了他們外,還教導過很多的學生。
雖說不上是桃李滿天下,但也是位讓人敬重的先生。
於先生年輕的時候也是滿心的報國情懷,後來在幾個地方做官,是人到中年後才辭了官回想教書育人。
這些年,拜在先生門下的學生沒有數百也有百數之多了。
如今,先生已到耳順之年,再要教導他們的兒子,沈伯榮就怕會讓嶽父太勞累。
“上次母親來信,還說爹爹不服老,還在收弟子。
母親便是怕父親太辛苦,但父親卻不覺得自己老了。
有了子廉在父親身邊,圓了父親不服老的心,也能享受外孫在身邊的快樂。”
孩子們都五六歲了,做外祖外祖母的都還沒有見過,這回回去她也不可能待多長的時間。
到時候又隻剩下二老在家,也難怪父親還要收弟子呢。
有子廉在他們身邊,也能讓二來心寬些。
因為妻子的話,沈伯榮也內心難受,感歎是他們離得太遠,成親這麼多年都沒有儘到做子女的責任,多年都沒有在二老跟前儘孝。
沉默了許久,久到於氏都要以為他不會同意的時候,沈伯榮又說話了。
“你說的事,我們不能回去儘孝已經是大不孝,便讓子廉替我們儘孝吧。
把子廉交給嶽父嶽母,我沒有什麼不放心的。
正好,三弟媳又要生了,家裡少一個人你和母親也能輕鬆些。”
過了一陣他又說,“你這次好不容易回去,也彆太擔心家裡,家裡都沒有什麼事。
你便在二老麵前多儘些時日的孝,把我的那份一同敬上。
我若是能脫得開身,我如何都該去的。”
在沈伯榮心裡,嶽父不僅僅是嶽父,還是先生,是父親。
當初他們成親的時候也想過,更提過要接了嶽父嶽母到龍泉縣來,可二老始終都有他們的堅持。
又是這麼多年過去,沈伯榮又有了這樣的想法。
正聽到妻子答應,還是說,“我回去對多待到年前就回來,便是我賴著不走,爹娘也是會趕著催促我回來的。
我也恨怎麼就沒有個姐妹兄弟,至少爹娘身邊有人照顧。”
沈伯榮抱緊了妻子在懷中,低聲道“女婿是半子,我便是嶽父嶽母的兒子。
我想,我們還是接二老過來。
不說彆的,如今二老年歲大了,若是有個頭疼風寒的,身邊如何能沒有人。
我其實有一個想法,還要你來實施。”
要是能說服爹娘到龍泉縣來,於氏怎麼不願意。
這便迫不及待的問起丈夫,“夫君有什麼辦法,你說,我去辦。”
沈伯榮這才慢慢說來,“你便說是子廉到了啟蒙的年紀,便請嶽父來為子廉啟蒙,以後還要請嶽父教導子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