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萬兵洞和釋宗不和諧的原因,也因此萬兵洞才有金剛寺一脈,如今香火鼎盛,已經是五星紅境內第一沙林。
即便是曾經號稱天下武宗的少林寺,因為在外行走的門人太少,而且是越來越少,也被比下去了很多年。
沒辦法,少林總歸是正經和尚,要格守戒律,所以帶戒僧人不能下山,可不曾受戒的俗家弟子,不能得傳真功,實力不行,慢慢的就沒人去了。
拜的都是佛祖,金剛寺大開山門廣施方便,自然就得人心。
因此從地球發源的釋宗,在麵對魔教的時候,多半都是仰仗卜算之能,現在劫運遮眼,他們就失了先手。
魔門算計釋宗,算是撿軟柿子捏,因為戰爭一起,遍地都是道士,萬兵洞也自詡道門,他們實在惹不起。
但是魔門的修行要引人沉淪欲海,從而散發魔氣,可普通人本身力量有限,散發的魔氣質量不高,數量不大,僅夠入門之用,想要再登高台,還是誘惑修行人墮落最好。
道門高士他們不敢惹,西幻的那些施法者什麼的,本身就不是好東西,根本不用引誘就是墮落的。
最好的其實就是那些引領風潮的英雄,可英雄太罕見了,現在市麵上的英雄,都是被包裝出來的。
所以算來算去,釋宗的僧侶就是最上佳的爐鼎。
德魯伊教團對釋宗沒有什麼感官,所以對魔門的支援樂見其成。
聯邦軍政府的作風,其實頗具魔教風格,不過和東方魔門在理念和力量體係上相去甚遠,魔門想要改造聯邦軍政府,就不如將其秩序摧毀,然後以力量引誘那些心懷不甘,尚有救國之念的人投入魔門的懷抱。
這一點德魯伊教團也是清楚的,但是有什麼關係呢,現在打仗的是精靈,到時候聯邦軍政府的複仇對象也是精靈。
因此雖然賽博人挑起了戰爭,可是最慘烈的戰場,卻是精靈和聯邦軍政府。
精靈人口不多,但是奧術發展的非常之快,因此他們的主要戰鬥力,是奧術構裝體,再加上有森林之神潘的支持,大多數時間他們不需要親身參與戰場。
原因是他們遙控奧術構裝體的技術,聯邦軍政府無法破解。
相比之下,軍政府就死傷慘重了。
軍政府也試圖打一場遙控戰爭,要是比構裝體,地球的生產力遠勝柯羅尼。
但是他們使用的遙控技術,是基於科學側的,對神秘側力量的抗乾擾能力極低,經常一個軍團進去,三秒鐘就全報廢了。
所以不得不重拾生化調製戰士的技術,大量繁育哥布林調製士兵,然後作為基本作戰單位填充戰場。
好在軍政府在超視距武器方麵還是成碾壓姿態的,所以儘管戰事慘烈,但是戰線沒丟。
可戰爭加劇了軍政府對自然資源的渴求,這使得潘迅速的拉攏了一幫盟友,導致精靈王朝力量更加壯大了。
潘拉攏的盟友,自然也是神明之屬,什麼河流之神,泉水少女這類的,說是地隻,可祂們的威能不止限於一地,說是神明……這些東西能被導彈殺死,並沒有神明不死的屬性。
聯邦製造的人工神明,絕大多數對信仰之力的應用很粗糙,潘是其中的佼佼者——祂反出聯邦之後,接觸到了德魯伊教會,被錢明理教導了很多經義,結合自己的神職推衍出了很多神術,在圈子裡一躍成為強力大神。
但是按照西幻的標準,祂隻是個弱小神力,還是精靈王國舉國祭祀才升上去的。
南洋的土著神裡,潘不算最弱,可也強不到哪裡去。
而潘麵對德魯伊教會懼怕得很,因為錢明理為了探究祂的實力如何,是帶著祂參與過南洋神戰的,當時南洋供奉的海神在潘看來是不可戰勝的,卻被錢明理一道流星天火打個半死,然後就被青華宮的弟子們捉去了……
祂還參加了青華宮招待錢明理的宮廷宴——主要食材就是那個被活捉的南洋海神,原來他們捉活的是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度。
潘原本是個人類,後來為了符合舊神潘的形象,他被改造了,現在頭頂羊角,擁有粗壯的羊後腿,還有羊尾巴。
所以祂對德魯伊教會是有恐懼的,這些人又不是不吃羊……
祂之所以大力招攬盟友,也是出於對德魯伊教會的防範——他是叛逃出來的,不安全感必然是伴隨終身的。
精靈王室對他引來的這些盟友,大部分持歡迎態度,因為都是自然神職,按照祂們的教義,都是司掌自然現象的,和精靈們的文明特性十分相合。
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比如軍神、戰神這樣的好鬥神明,精靈們明明是在戰爭之中有求於人,卻也並不喜愛。
而他們一直渴望的藝術類神明,隻有一個歌與美女神——這位女神是執政府想要收割娛樂圈韭菜專門做出來的工具神,本體並不太聰慧。
隻不過運氣很好,潘叛逃的時候,祂屬於被波及到了,但是當時沒人關注祂,毫發無損的就溜出來了。
因為祂的投靠,德魯伊教會又開發出了吟遊詩人這個職業,通過音樂為戰士們添加增益狀態,是非常有用的輔助職業。
這種事也是照搬,因為萬兵洞最出名的兩位偶像,殯天青鸞陳玉珥和晏駕金鳳陳玉璫姊妹兩個就是此道高手,麾下一支軍樂團,在輔助這個賽道上獨領風騷,無可匹敵。
隻不過近些年來萬兵洞也好,國防軍也好,大動作幾乎沒有了,所以也動用不到這支特色隊伍,很多人一時之間都忘卻了。
五仙教裡也有吹鼓手和喇叭匠子的分支職業,專門負責某些儀式,釋道儒三教之中,專職的音樂人員也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德魯伊教會,或者說錢明理,很容易就拚湊出一份似是而非的職業道路——再說這個職業在很多圈子裡也是大名鼎鼎的。
就連巫師這種非常隨性的職業裡,也有魔笛手這種稀少但是古老的分支路線。
喜歡康王列傳請大家收藏:()康王列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