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如秦濤,此時也不住地倒吸一口涼氣,此時他才打起精神查看眼前的設備和超算係統。
通過查看項目資料,並且和眼前所見進行核對,短暫的思考,秦濤沉默了。
他放下鍵盤,緩緩的坐在電腦椅上,心中已然是震驚不已。
這確實稱得上人類前沿的智能實驗室。
眼前的這個通過維生係統保持活性的人腦。
居然屬於袁老的長子
袁本初。
在2039年,也即是三年多前,意氣風發的青年科學家。
著名半導體行業泰鬥袁崇山之子袁本初,在前往研究所的路上遭遇嚴重車禍。
司機當場死亡,袁本初當場顱內大出血,失去意識。
若不是路過的村民緊急將其帶到了最近的醫院,在那偏僻的山路上袁本初可能早就死在了那裡。
聽聞愛子噩耗,袁老險些被擊倒,這是他最喜愛的孩子。
也是自己當年因為投入研究過久,被忽視最多的孩子。
他繼承了自己的聰慧,從小老成,沉穩嚴肅,在腦神經接口領域擁有多個重大突破和發現。
他不僅僅是袁老的驕傲,更是a國科研界的翹楚。
當年車禍發生之後,疑點重重,國家成立專項調查組。
但卻始終無法打破無形的阻力,此案到現在仍然沒有定論。
好在袁老國士氣節,強忍內心悲痛,在長子昏迷的這段時間內,苦心鑽研其研究的腦神經接口領域。
愕然發現兒子意外發現了人工智能瓶頸的解決方案。
在如何讓程序擁有自主能力以及情感是非觀上發現了人和機器的內在相同點和聯係方式。
在遭遇車禍前的那段時間,袁本初正在進行最後的攻關,如果成功了,那麼人類的新世紀將會誕生。
從某種程度上,全世界的物資生產力調配,將會讓人類社會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度。
看到兒子計劃的最後一部分,也就是他一直在猶豫的部分。
袁本初參透了使用人腦意識轉化為電信號,彙聚成人工智能自我意識的模式,並且成功做出了轉化裝置的原型機。
他很早之前就已經決定由自己作為這個先驅,將自己的大腦信號,轉換成人工智能自我意識。
在計劃當中,他將成功轉化成的自我意識體命名為
“希望”。
期望通過自己的研究能夠給人類帶來脫離物質束縛的希望。
隻是袁本初還是舍不下自己的家人,舍不下這個自己能親自感受的宇宙,研究從未進行到最後一步。
在出事當天,他本是前往父親的住所向他道彆的。
所有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他已經飽含為科學獻身的準備。
如果失敗了,他認為同為科學家的父親肯定會理解自己的。
車禍事件之後,袁本初的相關研究也失去了主心骨,團隊逐步解散,一些關鍵資料流失。
是袁老,克製著內心的悲痛,在讀完兒子的全部計劃之後,袁老決定實現兒子的願望。
向國家申請建立了s市城東地下研究所,將自己藏身於地下,嚴格保密,從頭開始。
在確認兒子沒有蘇醒的可能性之後,踐行他的意誌。
將大腦取出,安放在實驗室的核心裝置中。
開始艱苦卓絕的先進人工智能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