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間吳家在海陸空方麵掌握了各種先進科技,大量高精尖裝備列入戰鬥序列。
與其他家族依托重兵來保證勢力的方式相比,可持續性與發展深度是吳家的特點。
在這些軍工基地之中,龍山軍事基地是規模最大,先進程度最高的一座。
在原本核工業的四層建築結構基礎上,工兵部隊將龍王山向下繼續深挖。
在不破壞山體結構的情況下幾乎挖空了一座山。
現在的龍山基地,上下共計16層。
從上往下數,前10層位於山體上部。
山體表麵是防禦工事,全方位布置了各類武器裝備。
防空導彈,重型陸基多用途導彈,甚至附帶有四座中大型導彈發射井。
當然,超過基地防禦必要範圍的武器,其調用需要經過軍委的同意。
不過秦濤感覺,自己應該是能跳過這個授權程序,直接使用中遠程導彈。
不過這個玩意,目前也沒什麼目標需要自己來用到它。
畢竟中大型導彈一出洞,那自己的位置就瞬間暴露了。
基地第十層,位於防禦工事之下,內部空間由穹頂支撐。
雖然這裡是最接近外部的空間,但是在穹頂和裝甲板,以及花崗岩山體的三重保護下,防禦能力已經超過了100米厚的鋼筋混凝土。
第十層主要用來停放各類載具,包括運輸車輛和裝甲車輛。
同時還設置有小型的軍火庫和兵營,用以支持第一梯隊防禦力量的使用。
九層的位置則將大部分空間用作飛機機庫。在這一層的空間中,秦濤檢查了10架戰鬥機和20架直升機的保養狀況。
這些飛機的狀況都很不錯,型號都是最新的殲38和直28通用直升機。
如果有需要的話,山體側麵的機庫開口將會打開,電磁彈射軌道在十分鐘之內可以彈射至少三架飛機。
嗯,電磁彈射,雙通道,一發一收,隻能說有點戰鬥力吧。
秦濤認為,當時的設計者可能太想麵麵俱到了,其實沒有必要設置這麼一個機庫。
如果沒有配套的雷達和情報機製,就憑這種吞吐能力,敵軍來襲的時候都是被一鍋燜的菜。
繼續看下麵的的幾層,分彆是處於八層和七層的工業製造區。
六層是預留的工人生活區域和兵營。
位於五層四層三層的各類材料儲備區倒是比較豐富。
從成品螺絲到大尺寸鋼板鋼錠,化學原料和各種耗材應有儘有。
二層是材料能源研究所,先進的分析儀和熔煉配比設備等配置拉滿。
一層是位於山體部位的最後一層,從設計上來看是最貼近核心層的位置。
秦濤仔細看了一下這一層的設置,有點意思,這一層居然完全用來供生物醫藥科研使用。
這個設計倒是讓秦濤覺得有些意思。
實地視察過之後,這一層屬於比較特殊的存在。
由於研究的對象比較特殊,所以在和基地其他部分的隔絕方麵做的比較嚴密。
在某些情況下,一層的生化實驗室可以在獨立的前提下進行消毒甚至銷毀。
走過一層,繼續向下走就是基地的核心部分。
從一層通往負一層的通道需要更高的權限,在這兩層之間,額外設置有裝甲層。
看來地下部分的基地比自己想象的保密級彆還要高一點。
秦濤倒是有些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