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作為龍山基地的研發目標,湮滅裝置的製造並不會太過困難。
一個半月,足夠。
同時,即便是作為過渡產物,秦濤還不必擔心浪費的問題。
如果能夠正常渡過能源危機,順利使用核聚變作為能源。
那到時候顯得老舊的化學湮滅裝置就可以供應給共和國其他的地區進行使用。
畢竟化石能源在一般的地區來說,是一個儲量大,運送便捷的選擇。
湮滅裝置研發試做項目,上馬。
在目前的龍山基地之中,各類實驗室的運行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全自動化。
所有操作都會由命運子係統控製機械進行,在效率,精準度和安全性上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目前的實驗室機製存在一個問題,一個短時間無法解決的問題。
那就是命運智能的算力和學習速度問題。
按照目前基地所擁有的處理器集群來看,規模隻能說是夠用。
理論上來說,如果需要讓命運智能完全學習和掌握傳輸的科技資料,最起碼需要五年的時間。
這個五年的時間,是純粹的學習時間,在這期間不能進行任何實質性的製造和運用。
換句話來說,先進人工智能,可以說是一種擁有情緒和人格的智能係統。
如果不從功利的角度來看,命運係統是一種成功的轉換機製。
他的誕生,證明了人的意識和半導體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在目前的科技條件下,如果實驗體的腦功能達標,那麼就可以通過袁本初的理論將部分或者全部的意識轉移到矽基的芯片之中。
這也就是秦濤能夠連接並運用宇宙知識庫的理論基礎,否則他的意識獲取了再多知識,也無法提取出來進行應用。
命運是一種機製,而不是某一個係統,不是袁本初這個轉移的人格。
雖然在地球上,目前還就隻有袁本末一個人成功進行了轉化。
但是秦濤相信,隨著基地科技的提升,即便是普通人,也能夠將意識部分或者全部轉移到中央命運係統之中。
這樣一個,新出生的“人”,當然需要學習和幫助。
因此就出現這麼一個問題,在進行各種不同學科,相互之間相差很大或者可以說幾乎沒有聯係的時候,命運就要繼續學習。
在進行生物化學試驗時,專業研究員會和命運一起解析資料,進行運用。在進行高精度鍛鑄工藝時,就需要熟練的工程師進行及時的調整。
也許這一切在命運係統成熟之後再也不需要,所有新的知識將會及時被係統所學習,比任何人都要快,也就不存在協同和配合的情況。
但是目前在龍山基地,還是需要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進行人工智能的協同作業的。
雖然在不久的將來,智能係統將會包攬一切生產製造和實驗,但是秦濤並不想將一切都托付於人工智能。
因此在早些時候,人工智能全麵接管之前,秦濤就召集各大類負責人進行了一次會議。
會議確認了人類和智能的協同成長計劃,簡稱“智人”計劃。
在現在以及長久之後的基地生產生活中,人類需要全程參與各種行業的生產生活。
熟練掌握各自的行業理論和實操,同時鼓勵個人進行跨行業,全領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