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養女躍農門!
白二壯跟著何順來到阿臻房裡。
穿過曲折的簷廊,進到房裡後,忐忑的心逐漸平靜下來。
“二哥哥,坐。”阿臻站起來,指了指跟前的椅子。
白二壯坐下,一臉平靜的指示阿臻。
“給二哥哥上茶。”阿臻說道。
很快,有下人上了茶,又悄無聲息回去。
何順關上門,屋裡隻剩下阿臻。
“二哥哥,你認識萬春華吧。”阿臻直接問道。
萬春華也就是陽鳳縣新上任的縣令,汙蔑白三壯謀反,最後自裁在獄中。
“認識,他和我同期參加過府試和科舉,隻是我落了地。”白二壯平靜的說道。
“二哥哥講講當年的事吧。”阿臻歎了口氣說道。
“……那年春天,我去淮城參加府試。”
白二壯也不來虛的,很平靜認真的講述。
當年祚帝昏聵太子監國,父子倆互疑,倆人將所有精力放在朝廷爭鬥上,導致吏治黑暗,加上天下水災旱災,大家日子實在不好過。
白二壯因此激發出救國救民的理想。
那時候他和一幫學子去參加府試,年輕人在一起總歸是意氣風發的,一起談論未來,一起談論朝政。
加之白二壯又是年紀最小的還沒有及冠,人人都說他前程遠大,相比其他師兄們,他的前程似乎更加遠大。
有一天,他的師兄安懷仁帶著一個少年人加入大家的討論。
這個少年人叫梅瀟,穿著打扮一看就貴氣非凡,但和大家說話卻非常平易近人,從交談中得知他是京城人,在淮城外祖家念書。
大家熟悉起來後,互相引為知己,甚至結義為異性兄弟。
年輕人在一起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他們一起爬山吟詩作對,一起秉燭聊當朝時弊,這位新加入的梅瀟總是能提出大家想不到的觀點。
府試結束後,安懷仁拿到頭名,萬春華拿到第二名,梅瀟拿到第三名。
而白二壯則不上不下,拿到中遊名次,他倒也高興,畢竟終於像白老太太期盼的那樣給白家由農門向耕讀傳家轉型的關鍵一步。
最重要的是,他的年紀小啊,有大把時間進益。
揭榜後,白二壯和安懷仁、萬春華等人一起喝酒慶祝,暢想以後進京趕考的美好願景。
梅瀟也來了。
大家敞開心扉暢聊,也是這時候大家才知道梅瀟是皇太孫夏仲啟,他化成平民梅瀟參加考試。
大家十分驚愕又惶恐,他們竟然和皇太孫結成了異性兄弟。
皇太孫打消了大家的惶恐,他和大家推心置腹,之所以深入民間結識讀書人,是為了將來和這些英才一起撥亂反正重振朝綱。
當年太子和祚帝之間嫌疑越來越深,皇太孫的處境也十分艱難。
這些年輕人為皇太孫深入民間網羅人才大受震撼,發誓追隨皇太孫。
尤其是安懷仁和萬春華最積極。
白二壯猶豫了,因為他覺得這事情非同小可,不是一腔熱情就可以的,就沒有一起發誓。
而皇太孫覺得他年紀小,加上名詞實在一般,倒也沒有怎麼在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