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13萬,一口價。”
劉璃語氣叫一個斬釘截鐵,說著還伸手要去摸那張大黑拾,好像老華僑隻要說個“不”字,她就要揣兜裡轉身就走。
“……好!”
老華僑應了下來,又瞪了顧惜一眼。
這個價格,叫得他渾身難受啊。
講道理,這價錢,放出話去,老華僑也不是收不到一張大黑拾。
品相也能不錯。
多花費點功夫罷了。
可東西就在眼前,放著跑掉了,再花同樣的價格去收一個回來,搞不好還是同一張,那不是鬨嗎?
這個叫價卡得叫一個精準,一看就是內行人。
劉璃看著年輕,又是女孩子,不太像,那就隻能是……
顧惜低頭,默默地喝茶。
“成交!”
“老顧出個合同,我們轉賬。”
老華僑看塵埃落定,立馬爽快麻溜了起來。
合同是製式的,顧惜心虛地主動去處理,老華僑就與劉璃相對坐著喝茶。
閒著也是閒著,便聊到了那張大黑拾。
老華僑詫異出聲“這麼說,這張大黑拾,不是劉小姐家裡傳下來的?”
劉璃搖頭“不是,就剛剛外麵地攤上撿的漏。”
顧惜剛拿著打印好的合同回來,聽到這話佐證了一句“不錯,劉小姐進來的時候,那張大黑拾還縫在舊衣服裡,當著我麵抖落出來的。”
兩人一起看向劉璃。
劉璃隻好簡單地講了講撿漏的過程,聽完後,兩人若有所思了一番,由老華僑感慨出聲
“慈父孝子,陰差陽錯啊。”
劉璃其實也不是太明白,全程靠著“風流眼”血c過來的,隻好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豎起耳朵聽老華僑和顧惜一人一句地分析著。
“老人家臨終前先說不賣書,這是愛書人、讀書人的正常反應,畢竟麵朝黃土背朝天,翻身隻在書本間。”
“他再指舊衣服,應該不是讓兒子真過不下去了,可以賣衣服,不能賣書本,他是想說,衣服裡麵縫著錢。”
“應該是了,那個老人家是知青,那張大黑拾,應該是上山下鄉時候帶去的,在鄉下也沒處花,我家父一樣想著留給孩子當家底。”
“一句話沒說完,沒說清楚,人就過去了。”
“他兒子倒是孝子,雖然沒明白老人的意思,卻把書和老人生前的衣服一起收藏了起來,這才能保存到現在。”
“這個……機緣巧合啊。”
老華僑和顧惜看向劉璃的目光裡,滿滿都是羨慕。
倒不是為那13萬塊錢。
這點錢對他們兩個來說不算什麼,羨慕的是這個撿漏的故事,換成他們,可以在圈子裡麵吹一年!
“走了走了。”
老華僑訛了顧惜一個盒子,小心翼翼地將那張大黑拾放進去,抱著就走了。
臨走前,他還不忘給劉璃留了個聯係方式,表示有南洋方向的古玩,可以聯係他。
目送老華僑離開,劉璃笑著對顧惜說道“顧老板,多謝你了,牽線搭橋的費用,按規矩是要給的。”
古玩行業,牽線搭橋自有規矩。
有成三破二的說法。
不過劉璃沒打算按規矩來了,她伸手一推同樣是第二套人民幣的叁元和伍圓,以及那些雜幣,說道“就用這些抵吧。”
十幾萬的成交額,按規矩,牽線搭橋的錢小幾千塊撐死了。
這些略有多。
顧惜也不在意這多點少點,含笑點頭。
“那就這樣,我再出去逛一圈,過會兒再來叨擾顧老板。”
劉璃說完,瞄了一眼彈幕炸開鍋的手機,向著店外走去。
“好好好,有空再來喝茶。”
顧惜將劉璃送出了店門,看著她的背影離開,剛要轉身回去,才冷不丁地反應過來
“等等,她說的過會兒再來,指的該不會是……”
“……過會兒就能再撿一漏吧?”
顧惜自失地一笑
“怎麼可能?我真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