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三年春(186)。
就在張安準備動身南下時,朝廷的旨意也到來了。
張楊身為朔方太守,率兵有方,夷滅南部匈奴,斬殺鮮卑首領魁頭,驅逐塞外鮮卑眾部,封窳渾縣侯,更有其他賞賜無數。
呂布則因張楊在奏書中極力誇讚其勇武程度,而被封為破鮮卑中郎將,拱衛並州不受鮮卑襲擾。
出乎意料的是,張安竟然被擢為議郎。
之所以說出乎意料,是因為張楊並沒有在奏書中提及張安,這也是張安的意思。
他不想過多暴露在彆人的視線中。
畢竟,曾經有一位長者說過,悶聲發大財。
就在眾人想破腦筋也沒搞清楚原因的時候,一封從洛陽來的書信解答了大家的疑惑。
原來是因為蔡邕的關係。
蔡邕當年被赦免後返回洛陽,因為名聲顯赫,不久便被大權在握的何進擢為侍禦史。
何進雖為大將軍,但畢竟身為外戚,又是屠戶出身,備受士人所不屑。
所以何進一直在極力拉攏著士人,而蔡邕正是他重點拉攏的眾多士人之一。
蔡邕也一直關注著張楊的動向。
他知道張楊被擢升為朔方太守之時,便已經猜到這其中必然是張安的手筆。
因為張安曾經不隻一次說過,他的誌向便是偏安一隅,保家人平安。
而這次張楊派人上奏表功,夷滅了南部匈奴,斬殺了鮮卑首領,蔡邕就知道朔方算是正式回歸大漢的統治了,也能夠安定一段時間了。
所以蔡邕便自作主張,準備將張安拉入朝堂。
畢竟張安也曾說過,若有餘力,願為大漢江山效力,而此時,正是合適的時候。
於是他便向何進推薦了張安。
何進知道了蔡邕在外麵竟然還有個學生,自然樂意納入麾下。
何況張安還是剛剛立下大功的張楊之子。
於是何進便給張安謀了個議郎之職,雖然張安年方十六,還未到為郎的年紀,但身為蔡邕的學生,又有大將軍的背書。
而且議郎,實際上也就是個閒職,算不上什麼大官。
就是個給皇帝提建議的官,皇帝有事的時候問問你,沒事的時候就自己一邊涼快著。
所以,這個任命自然也沒什麼阻礙。
讀完蔡邕的書信,張安也算是鬆了口氣。
不然,他還以為自己是要被當成質子了。
畢竟張楊剛升任朔方太守不過一年,就將南部匈奴連根拔起。
這種功勞,雖然還遠遠達不到功高蓋主的地步,但也足以令朝廷上下為之一振。
此時此刻將自己這個兒子調去洛陽,任誰想,都會覺得有些防範的意思。
現在有了蔡邕的通知,張安算是徹底放心了。
半月之後,趙雲也收到了張安的消息,將一切悉數交接給了西河郡的太守,便返回了美稷。
這一天,在張安的邀請下,張安、張遼、趙雲三人齊聚太守府衙後院之中。
“子龍,阿遼,你們應該都知道了吧,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被擢為議郎,馬上就要入京了。”張安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恩,我們跟你去。”張遼隨即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