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
nature和science同時發表了最新的一篇期刊。
這個做法引起了業界的一些疑問。
因為按照時間推算,應該是在18天後進行最新一期的更新,這怎麼才過了三天就出版了新的一期。
不符合常理。
然而,後麵science和nature緊接著就進行說明。
這是緊急發表的一期。
裡麵的內容也隻有一份。
是的,這一次nature和science同時刊登了相同的一份論文,雙方進行了多次商議和討論,誰也不讓誰,都想要爭奪優先權,因為他們太知道這篇論文背後所蘊藏的恐怖影響力了。
不過就是這樣,雙方僵持不下,最後隻能雙方互退一步,和王帆取得溝通之後,選擇共同發表。
當然了,這樣的做法對於王帆而言是最有利的。
還有什麼比一篇論文被同時兩大頂級學術期刊刊登更具有影響力呢?
而且這對於業界來說,可以說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在能源行業徹底引起了一次轟動。
以前可沒有聽誰說過有一篇論文可以同時登上兩家頂級期刊的。
一時間,一傳十,十傳百,不到幾個小時時間,整個能源材料行業開始討論起來,尤其是從事相關科研工作的工作人員,從一開始的目瞪口呆和難以置信到後麵的瘋狂火熱。
“臥槽,臥槽,臥槽!這他媽是哪一家的論文,這也太恐怖了,這簡直是開天辟地的頭一遭啊。”
“這是哪位大神,竟然能讓science和nature低頭,讓他們同時刊登論文,這也太牛批了一點吧,我這也算是見證曆史了。”
“牛逼呀,這是巨佬,我得好好看一看這篇論文到底說了什麼,說不定還能學到一些新的東西,究竟什麼東西能讓兩大頂級期刊齊齊低頭。”
“ohod,我發現了新大陸,你們仔細看看這篇刊登的論文,裡麵介紹了一種新的矽碳負極材料體係的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竟然能達到4400,td不是在跟我開玩笑嗎,怎麼會有這麼誇張的數據!”
“樓上大哥說的真的假的,我還沒有具體看論文,你可彆騙我,咱們市麵上最多隻有300多一點的能量密度,這就不得了了,已經目前工藝水平的頂尖了,怎麼…………來了一個超過10倍以上的數據,這不得一下子在咱們行業鬨翻天啊。”
“那位老哥說的不錯,我剛剛過了一篇論文,的確這樣的,整個推導過程無懈可擊,挑不出什麼毛病,我想這也是兩大期刊同時刊登的原因吧。”
“麵對一份能夠影響全世界的材料,就算是頂級期刊也得低頭,我幾乎可以看到咱們整個行業被重新改革的樣子了。”
“就尼瑪離譜,4400,彆說是整個行業大洗牌了,這不得直接動搖某些地方的地區能源命脈啊,難怪能破例的被兩大頂級期刊刊登,話說這是哪一家投的?知道消息嗎。”
“這篇論文的作者竟然是咱們國內的,而且是宣洲的一所211高校,更重要的是署名是個人並不是學校,你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意味著什麼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一點的事我應該見證了一位院士的崛起。”
………
同一時間,京都。
就在能源行業掀起渲染大波時,京都大學副校長陳偉。
也收到了來自下麵的消息。
當他接到電話時,正在辦公室處理行政文件的他,震驚的一下子站起來,滿眼的難以置信
“什麼?”
“你再說一遍?消息是否可靠?”
陳偉問道。
當電話裡傳來肯定的回複後,陳偉毫不猶豫的回道
“好的,請放心,我馬上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