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完成畢業設計,我成了院士!
很快,有關於未來實驗室的編製以及待遇情況的消息傳了出來。
尤其是3000和5000的生活補助,直接刷爆了高校研究生的朋友圈,短短的幾個小時內,猶如插上翅膀一樣,飛快的傳播開。
雖然乍一眼聽上去,這個數字並不是很多,但是在實際過程中,相當一部分研究生隻拿著每月幾百的補貼,然後沒日沒夜的提著導師乾著工具人的活。
這麼一對比,
差距就非常明顯了。
就更不用提未來實驗室還有編製。
可以說是提前鎖定了你後半輩子的幸福。
“尼瑪,趕緊告訴我,這是哪個神仙實驗室。”
“快點,在線等,挺急的。”
“研一,研二給30000的生活補貼,研三更是有5000,我特彆想問一下,博士生過去的話能給多少補貼,沒彆的,看得我都想去了。”
“樓上加一,華中科技研究生一枚,有點想提桶跑路了,實在是太香了,而且我還聽說他們有績效獎勵,看著生活補貼的架勢,最起碼不低於五位數。”
“突然發現,進入這個實驗室,就和企業上班一模一樣不,最關鍵的是他們現在還在上學,算是同步。”
“這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剛剛我查了一下這個未來實驗室,好家夥你們猜實驗室的負責人是誰?”
“哪位哪位,樓上這位,我勸你不要賣關子,你也不想被廣大網友群而攻之吧。”
“就是那位王帆大佬的。”
“我想起來了,是不是就是那位讓nature和science同時低頭,單獨為他設置版麵的男人?”
“對,就是他,咱們華國除了他沒彆人了。”
…………
一時間,網上眾說紛紜。
而實驗室內,王帆已經開始給大家布置任務。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有關於矽碳負極離子電池的研究。
王帆會給出一部分技術資料,支持這一批新人進行往下的探索,看能不能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充,或者是適應更多複雜的環境。
同時也有另一個小組,是新的方向,為氫氧燃燒電池,在谘詢係統之後,王帆知道這是下一個能源方向。
“所以接下來整個實驗室會分為兩個小組。”
“首先我強調一句,這兩個小組是不分任何區彆的,無論是在資源還是支持上,都是一樣的,隻是方向不同而已。”
王帆看著麵前的新人,一字一句的開口囑咐著
“接下來,願意順著我的方向繼續研究矽碳負極離子電池材料的,站在左邊,另一方麵選擇氫氧燃燒電池的,站在右邊。”
話音落下。
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眼神中似乎在詢問該怎麼選。
陳偉拍了拍吳誌林,問道“老吳,你選哪一個小組?”
吳誌林搖搖頭,表示自己現在也不清楚。
消息來的太突然,他需要一點時間來考慮。
這可不是平時做選擇題那麼簡單,是實實在在的關乎到他們後麵的科研事業的發展。
“要不要咱們就選矽碳負極材料,正好老大已經有現成的成果,馬上各個跨國巨企就要參與進來,再不濟可以照葫蘆畫瓢,做出幾分成績,探索一條多方麵發展的電池。”
陳偉提議道。
聞言,吳誌林還是沒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