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雁回血戰_天衍遺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天衍遺錄 > (番外)雁回血戰

(番外)雁回血戰(1 / 2)

天衍遺錄!

縱觀自天碑學院創立以來,有文字記錄的九州皇朝史裡,大楚帝國都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

大楚的開國皇帝——楚高祖是平民出生,在推翻前朝大周國奪得天下大統前,他並無受敕封的爵位。

因此,稱帝後的楚高祖便任性地直接以自己的“楚”姓為國號。

此後,天下皆避皇帝諱,世間除皇室一脈,其餘原本“楚”姓均改為“褚”或“儲”等字。九州之內,隻要見到“楚”姓人士,必是皇室貴胄。凡有膽敢假冒皇家姓氏者,一經查實均是罪無可赦的誅滅九族之罪。

大楚帝國傳承至今,國祚綿延四百三十一年,當今的九州共主——昭武皇帝是帝國的第十七任主宰。

昭武帝名承陽,字元昊,是先皇楚和帝的第六子。他自幼天賦異稟,聰慧過人,十歲時便有遠超同齡人的卓越見識與沉穩心性,前朝太傅曾評價他“胸懷山海,心誌淩雲”。

十五歲時,他便已精通《天衍錄》的《地之篇》、《兵之篇》,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政治才能,被先帝力排眾議立為太子。

三年後,先帝薨逝,太子毫無懸念地繼承大統,年號昭平。

不過,當時還被稱作昭平皇帝的他,甫一執掌江山,就遭遇了因為自己父皇的優柔寡斷而釀出的藩王之亂。

時間倒回至三十年前。

…………

昭平元年八月,被分封在北域擁有幽州三郡之地的梁王、擁有嵐州兩郡之地的襄王,聯合南域越州的虞城郡王以及中州的安溪郡王,一共四個藩王,於秋祭之後驟然起兵造反,聚集百萬之眾,妄圖染指皇帝之位。

原本他們以為,剛剛即位的少年天子應該跟他父親一樣軟弱可欺,聽到這樣聲勢浩大的諸王叛亂,早就嚇得躲在皇宮裡瑟瑟發抖了。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昭平皇帝不知通過什麼途徑提前截獲了他們的謀逆計劃,四個王爺剛一舉兵,昭平帝便親率三萬禦林聖甲軍(直屬皇帝的精銳部隊,常備建製五萬人)星夜出征,以疾風迅雷之勢,在二十天之內剿滅了中州內部的安溪郡王,趁叛軍未彙合時穩固了京都大本營的局勢。

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年輕皇帝的這一手出奇製勝,展現了禦林聖甲碾壓級的實力以及自己的雷霆手段,震撼天下。

在這短短二十天中,昭平帝不僅親自指揮大軍屢戰屢勝,在攻破安溪郡城後,更親手斬殺賊首——自己的皇伯安溪郡王。並將王府上下近百口,不論男女老幼全部押解京都斬首示眾,以實際行動讓天下人見識到自己完全不同於先帝的果決狠辣。

昭平帝不到一個月就逆轉了登基後內憂外患的不利局麵,震懾了中州內所有還存著不臣之心的人,一代雄主之威初露端倪。

在隨後兩個月時間裡,穩定了後方的昭平皇帝再次親率三萬禦林聖甲軍和八萬護國玄甲軍(負責中州四大關隘防衛的精銳部隊,常備建製為每關五萬人,總二十萬人)南下征討越州虞城郡王。

出征五十餘日,連破十城,以摧枯拉朽之勢,幾乎全殲虞城郡王叛軍的四十萬主力,王師直逼叛王占據的越州州府——晴川城,並隻用三天便破城。

晴川城主,原越州節度使蔣燕兵敗自殺。

自知大勢已去的虞城郡王,自縊謝罪,死前以血書上表乞降,希望能免去王府株連之禍。然而昭平帝卻未能實現他這個叔叔的遺願——對於叛賊家人,還是一如既往地全部押解京都斬首示眾,這已經是給予皇族成員最大的體麵了。

自古以來,謀反叛亂都是輕則滿門抄斬、重則株連九族之罪,若不如此,又豈能震懾天下那些覬覦皇位之心。

順利接管晴川城後,昭平皇帝的大軍還未來得及修整,便收到軍情急報剩下的兩個北域叛王趁昭平皇帝南下之際,已經集合了七十萬之眾,攻打中州北門戶——雁回關。隻一日便攻破城牆,雁回關告急!至多一個月後,七十萬叛軍將侵入中州,京都危矣!

相傳昭平帝接到此軍報時,急火攻心,加上親征時受的暗傷,一口淤血噴出,便不省人事昏了過去。

…………

中州,是整個九州大陸的中心,是一塊由名為“九龍山脈”的陡峭環形山脈圍合而成的盆地平原。

如果從極高的天空向下俯瞰,會發現中州的地理形貌宛如一個“日”字。字的輪廓是環形的九龍山,中間的那一橫,則是發源於大陸西北高原天幕山脈並貫穿整個九州大陸東流入海的巨河——臥龍江。

臥龍江,真的彷如一條水龍般,自西向東擊穿了中州環形山脈,然後在中州內部陡然收窄了河道,與外圍九龍山上流下的眾多支流共同交織出了水係豐富、土地肥沃的一州十郡之地。

種種神奇的天造地設,仿佛有個偉大的天道意誌在暗中謀劃般,構建出了中州這片令人歎為觀止的宜居福地,堪稱“天府之州”。

自人類文明發現這片肥沃的土地以來,中州就一直是九州毫無疑問的經濟、政治、商業中心,不僅因為這裡有最豐盛的農業物產,也因為中州擁有最無懈可擊的天然屏障。

在這一圈屏障之中,又恰好隻有兩處地勢相對平緩的穀地,分彆朝向南北兩個方位,加上東西兩處臥龍江的河道口,中州一共隻有四處水陸可通行之處。

這四處緊要之地,經過曆代占據中州的皇朝不斷建造、鞏固,最終形成了“南北兩陸、東西兩水”四座宏偉堅實的鐵壁雄關,也成為了九州各地進入中州的必經咽喉。

其中扼守北域與中州相連之處的,便是已被叛軍攻破的雁回關。

與其他三座雄關一樣,雁回關已經不能簡單地稱作為一個關卡,而應該被叫作“關城”。關口的城牆依山勢而建,千餘年前,關卡的城牆就已修築至百丈之高。

《天衍錄地之篇》中對其有“雁行至,亦回返”的記載,因而後世改名“雁回關”。

原本這樣的險關,即便百萬雄師也難以輕易攻破。但梁王與襄王的叛軍,既然敢進犯雁回關,自然有所依仗——他們捕獲了號稱“天工巧匠”的世外方士成偃子,為叛軍打造了一門有“金”、“火”源術加持的巨型攻城火炮。

利用世外的力量,叛軍把雁回關的百丈城牆打開一個缺口,幸好叛軍的資源隻夠這門火炮發射一次。不過,這也讓原本可以輕鬆固守數月的守城戰,變成了慘烈的城牆白刃戰。

…………

中州四大關的核心守備,都是五萬護國玄甲軍。

護國玄甲,是除禦林聖甲以外最忠於皇帝的軍隊,因為玄甲軍的統帥——四鎮指揮使及屬下所有大小將官、尉官、旗官幾乎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州世家子弟。

他們忠於皇權,保衛中州,實際上就是在保衛自己的家族與地位。玄甲軍的標誌是一套覆蓋全身、漆黑如墨的鱗片烏鋼甲,這套裝備能夠抵擋世間絕大多數的箭矢。同時,他們統一配備一柄堅硬鋒銳的烏鋼長刀,可裂石分金。

護國玄甲的裝備隻有朝廷的直屬工匠——來自少府司的禦用煉器師才能打造,運用的是《天衍錄工之篇》中繁複深奧的秘技,因此每一套玄甲裝備都極為珍貴,朝廷每年都要搜刮九州各郡的不少材料,才能彌補二十萬玄甲軍的裝備損耗。

昭平帝南下平叛時,帶走了南關“崇山關”的四萬護國玄甲,又從東、西兩關各抽調了兩萬軍隊,最危險的北關五萬玄甲一人未調,正是料到了北域叛軍可能的動向。

隻不過,即便是已經展現出超凡軍事謀略的皇帝,也沒有料到北域叛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攻破雁回關。

所以昭平帝才會吐血昏厥,按照他原本的計劃兩個月平虞王,半個月修整,兩個月回師中州,再集合兵力與北域決戰,因此雁回關至少要守住五個月時間。

但雁回關如今一天告破,即使苦苦支撐的玄甲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理論上也隻能守住一個月。

等到皇帝匆匆回援時,中州之地早已儘失。

丟失中州,失的可不僅僅是一州土地。失的更是所有禦林軍與護國軍的家眷、族地,到那時,叛軍根本不用攻下京都,隻需要以中州為“人質”,昭平帝便隻有自裁一條路了。

…………

那時的雁回關下,城牆已破,牆外是如狼似虎的七十萬叛軍,牆內是晝夜不息浴血奮戰的五萬玄甲。

在這些玄甲身後,是幾乎毫無防備的中州千裡沃野,為了不讓身在中州的家人遭難,他們隻能用自己的鎧甲和血肉去堆填城牆的缺口。隻可惜,即便把上到雁回關鎮北指揮使,下到挑柴喂馬的雜役都全部填上去,也無法彌補敵我雙方天塹鴻溝般的巨大人數差距。

破牆二十天後的雁回關,已經成為了一座血肉磨坊。

城牆缺口處堆起了十丈有餘的屍山,到處是斷臂殘肢和焦黑的屍體。縱使玄甲軍還占據著城樓製高權,縱使玄甲軍個個裝備精良、體格精悍能夠以一當十,縱使鎮北指揮使臨危不亂步步為營構築防禦工事,也改變不了五萬玄甲僅剩下一萬五千殘兵的事實。

時光飛逝,秋去冬來。自昭平元年秋祭叛王起兵作亂,已經過去了四個多月。

生活在昭武三十年的百姓,恐怕已沒有多少人還能記得當年雁回關那場血戰的細節了,但人們卻還記得二十九年前的那個臘月格外的冷。

冷到從越州開始,一路向北都下起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冷到橫貫大陸的臥龍江、劃界嵐州與青州的瀾滄江都出現了大麵積的浮冰。

日夜鏖戰的雁回關也在臘月迎來了百年罕見的大雪,雪連下了五天五夜。

雪滿天,血漫地,天地間仿佛隻剩下了耀眼的潔白與刺眼的殷紅。

因為暴雪,已經連攻了二十五天的北域叛軍決定暫時修整,等大雪停止後再一鼓作氣拿下雁回關,畢竟這時的關裡,隻不過剩下了五千殘軍。


最新小说: 說好星空爽遊,開局無期什麼鬼 天賦掠奪:我能提取萬物詞條 末世:獎勵翻倍,開局拿下冰山女神 難道我們不是宿敵嗎 穿成女仵作,我靠驗屍逆天改命 全球進化:我靠沒道德橫行末世 玄幻:假裝認真修煉的我不小心無敵了 體修的樂園之旅 捉妖小仵作 炮灰女配自救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