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衍遺錄!
進入青州地界,看著那與中州完全不同的山原景色,徐林兒時的回憶慢慢湧現。
這塊離開了五年多的土地,承載了他從小到大的幸福與不幸。
回首往事,徐林感慨萬千。
人生的際遇實在難以捉摸,幼年還不知道自己患病時,徐林的夢想是成為萬人敬仰的濟世大才,匡扶社稷。
得知自己身患先天畸症後,徐林想著,隻要能陪伴家人,安靜地過完此生即可。
進入京都後,因為那些奇幻夢境的影響,他開始想著去探尋《天衍錄》的奧秘;可真進入了天碑學院,他又覺得,還是遊曆九州更有意思。
而如今,徐林的心中,則有了幫助薑家平反,懲戒那一個個幕後黑手的目標。
命運的絲線,仿佛不斷牽引著徐林向前,一點一點朝某個未知的目標靠近。
從京都出發,至今已經過去了九天,據船長說,明天就可以達到東萊郡。
這段時間裡,臨淵閣的人果然沒有再來“打擾”自己,徐林難得安靜地修行了幾天。
那位紫衣星使也沒有再出現過,即使徐林使用真氣感應,也沒有再發現過對方。看來臨淵閣的這幫人,真的如他們的閣主陸銘所言,他們或許並不擅長正麵戰鬥,但確實是隱秘行動的高手。
想到明天便要轉為陸路行程,吃過晚飯,徐林開始收拾自己的行裝,以免下船匆忙。
這時,徐林的客艙門被人敲響了。
徐林聞聲,皺了皺眉頭,因為他感覺到了對方那熟悉的真氣波動。
“星使大人,這麼晚了,有何見教?”
徐林打開了艙門,倚在門邊,他並沒有請對方進來的打算。不過他的態度比之前要好得多,臉上甚至擠出了一抹假笑。
紫星伸出一根纖纖玉指,用平淡的聲音說道
“有兩件事。第一,明日此船便會到達東萊郡,下船後,我不會再跟隨在你身邊。不過你放心,在你前往昌寧郡的路上,所有村鎮都已經安排好了我們的哨探。你隻要不偏離官道,自會平安無事。”
“那真是可惜了啊,少了星使大人的陪伴,漫漫前路是何等寂寞。”
徐林故意做出一副失望的表情。
然而紫星並沒有理會徐林的調侃,她伸出了第二根手指。
“第二,雖然徐公子你已經掌握了真氣的運轉和使用方法,但你始終隻是初窺真武境的門檻,也沒有學習過真武境的功法。因此,為以防萬一,我將這卷臨淵閣的秘術贈予你,希望你儘快掌握,它能讓你在危急之時,能有一招防身之技。”
紫星使從身後拿出一小卷秘籍,遞到徐林麵前。
臨淵閣的秘術?
徐林將信將疑地將秘籍書卷接過,他看了一眼,封麵上赫然寫著“移形換影”四個大字。
“你們臨淵閣的秘術,可以隨便教給外人嗎?”
徐林疑惑地看著紫星使。
對方仍是那副冷冰冰的樣子,她不緊不慢地解釋道
“若是換了旁人,恐怕是沒有資格將這卷秘籍贈予你的。但你手上的這本‘移形換影’,本就是我父親創造的秘技,他自願將此技與閣中其他同僚共享,因此閣主也特彆許可我劉氏一脈擁有這項秘技的支配權。”
“原來如此。那便多謝了。”
徐林點了點頭。
臨淵閣……劉氏……
他的腦中慢慢浮現了那位曾經救過自己一命的老劉頭,他也姓劉……徐林突然有種猜測。
然後,他仔仔細細地盯著紫星使上下打量了一番。
雖然隔著麵紗,但從眼前女子的眉眼與肌膚來看,她絕對也算得上是姿容秀美,清麗動人。
徐林把她與老劉頭那油膩猥瑣的麵容重疊對比了一下,不禁啞然失笑,輕輕搖了搖頭。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我在想什麼呢,這個美女怎麼可能是老劉頭的女兒。
眼看徐林一會直勾勾地盯著自己看,一會又是笑又是搖頭的,這一係列的舉動讓紫星使很不自在。
她皺著眉頭說道
“我的話說完了。明天開始,伱自己要多加小心,少管閒事,凡事長個心眼。爭取保住自己的小命。告辭。”
紫星使拱了拱手,便轉身離開。
“星使大人,請留步。我還有一個問題想問你。”
徐林卻突然喊住了她。
“什麼問題?”
“請問,這卷秘籍,是你們閣主要給我的,還是你自己要給我的?”
徐林問道。
紫星使聞言,愣了一下。她並沒有回答,而是徑直走遠,消失在了陰影中。
徐林看了看手裡的秘籍,聳了聳肩。
“真是不坦率。不過……”
“好像臨淵閣也不全是壞人嘛。”
他自言自語著,關上了客艙的門。
…………
北域,幽州州府,遼原城。
幽州,是九州帝國最大的一塊疆域,也是整個帝國的極北之地。幽州常年酷寒,地廣人稀,幾乎所有的人口都集中在幾座郡城和州府當中。
幽州的北麵,是綿延不知多少萬裡,終年積雪的天幕山脈,那裡也是人類文明誕生以來,能夠到達的最北端。
天幕山脈因其高聳入雲,連接天幕的山勢而得名,橫亙整個九州大陸的臥龍江,便是發源於它地勢較低的西側。
同時,在臥龍江源頭附近,蘊藏著豐富的“地火”資源,這也讓原本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幽州,有了一處氣候溫和、植被茂盛的苔原綠洲。
有了大自然的賜福,自古以來,這裡便生活著一支原始土著部落——高陵族,他們依賴臥龍江源頭的綠洲,世代以林獵、遊牧為生。
大概兩千多年前,來自南麵嵐州的帝國人順著臥龍江北上,建立起多個城鎮,並以此為據點,逐步開墾幽州廣袤的苔原荒地。
隨著帝國人不斷向北擴張,他們也發現了臥龍江源頭這塊天賦寶地,並在此建立起了全幽州最大的一個據點,也就是遼原城的前身。
可惜,一山難容二虎,兩股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類終於不可避免地爆發了領土爭端。
此後,近兩千年的時間裡,帝國拓荒者與高陵土著部族陷入了曠日持久的爭鬥當中。
儘管九州帝國改朝換代了數次,但無論哪個朝代,都沒有徹底解決與高陵部落的衝突。
遼原城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中被摧毀、重建,再摧毀、再重建。
兩千年來的戰亂,不但沒有毀滅遼原城,反而讓它成了整個幽州軍事防禦最強大的堅城,也是帝國對抗蠻族土著最有力的盾牌。
直到本朝昭武皇帝繼位後,他下定決心,數次對幽州的高陵部族用兵,並通過無差彆的種族滅絕式大屠殺,徹底根除了土著蠻族的禍患,以致於近十五年來,幽州境內再也沒有見過高陵部族的蹤跡。
經過昭武皇帝的重點建設,幽州州府遼原城,不僅成了人口超五十萬戶的大城,也成了一處強大的軍事要塞,猶如一道鐵閘,鎮守著帝國的北門戶。
此刻,遼原城南門,那十餘丈高的城牆上,幽州守備軍指揮使段斌,正一臉不可思議地注視著前方的山穀。
因為嵐州秦王叛亂,幽州節度使韓瑞帶領遼原城的五萬守備軍南下,段斌則率領另外五萬軍士留守。作為遼原城軍隊的二號指揮官,此刻他便是遼原城的最高指揮官。
段斌是將門之後,自己也是跟隨昭武皇帝參加過多次剿滅高陵部族戰爭的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