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和楚國這一對峙就是半個月,雙方的糧草都在不斷的消耗著,齊國當然不是一直不動,雙方也不斷的派出士兵大大小小的戰鬥著,但是都沒有足以戰爭走向的勝利。
就像是先前楚國打敗鄭國、衛國、宋國聯軍的戰爭,隻是聽著好聽,等到三國一收攏潰兵,損失並不大。
在楚軍與齊軍對峙的半個月中,吳國軍隊已經繞到了阜地一帶,這樣一支甲胄齊全的大軍,應該出現在正麵戰場,而不是來到後方碾壓運糧隊。
吳國截斷楚國糧道的消息由專人快速的傳到了聯軍大營之中,呂小白、管仲和洛曦三人紛紛大笑起來。
此戰勝矣!
“兄長,可以通知穎國整理軍隊了,楚軍缺糧再分兵,定然不堪一擊。”
“張卿,吳伯已經堵截了楚軍的糧道,我軍現在可以猛攻了,將楚軍的剩餘軍糧耗儘!”
猛烈的作戰和現在這種晃晃悠悠的作戰,對於軍糧的消耗是完全不同的。
隨著呂小白的命令,駐紮在各處的聯軍軍隊同時對楚國發動了攻擊,等待了許久的熊席且毫不畏懼,立刻興致勃勃的讓楚軍飽食出戰,“還以為這些中原諸侯要一直做縮頭烏龜,現在終於出來了,讓他們見識見識楚國兒郎的勇武。”
這雖然還不是作戰,但是和前麵過家家一樣的戰爭完全不同,僅僅數個時辰,地上就留下了無數的屍體,在鄢陵和新鄭兩座城池之中,到處都是斷臂和鮮血。
十幾萬人在這片平原之中馳騁,楚軍悍勇,尤其是息國人,甚至讓齊國最精銳的技擊士都付出了不小的傷亡。
在聯軍開始全力猛攻的時候,熊席且得到的了穎國軍隊開始集結的消息,這讓他以為中原聯軍的底牌就是穎國軍隊從背後而來。
他讓項格率領著一部分的軍隊前往穎國去討伐那些剛剛集結起來的軍隊,穎國軍隊哪裡是精銳楚軍的對手,連戰連敗,這讓正麵戰場的熊席且更是得意。
等到連續幾波糧草都沒送到的時候,熊席且終於感覺不妙了。
自己的糧道竟然在無聲無息之中被斷掉了,“不可能是穎國,項卿還在壓著他們打呢。
那是誰?難道是漢陽諸姬背叛?更不可能,開戰前他們的家眷都被送到了郢都之中。”
熊席且百思不得其解,然後就傳來了項格的消息,他在進攻穎國的時候,遇到了吳國的主力!
“將軍,斷掉我軍糧道的是吳國!
中原諸侯不知道什麼時候聯絡了吳國,他們順著江水而來,大軍的糧草一掃而空啊!”
聽到這個消息,熊席且隻感覺天旋地轉一般,直接一口鮮血噴出,狀若癲狂道“吳國?
吳國怎麼會和中原諸侯聚合在一起呢?
他們沒有留存諸夏的發髻,在身上紋上了蠻夷的圖案,難道以為中原諸侯會接納他們嗎?”
吳國雖然是姬姓,但為了在東南立國,吸收了很多當地土著的風俗,而且還吸收了一些殷商的習俗。
曆代吳王都知道想要讓中原諸侯接納是很難的。
當年洛宣公時期,海納百川,懿王也是溫柔慈愛之人,那是唯一的讓吳國徹底回到諸夏的機會、
但是現在已經失去了這個機會,吳國也沒有強求。
現在利用中原諸侯獲得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熊席且當然不知道吳國的想法,但是作為一個統帥,他知道楚軍要遭難了。
影響戰爭勝負的最大因素就是糧草,幾乎所有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都和燒毀糧草有關。
在得知吳國繞到身後,斷掉了糧道之後,熊席且立刻就想要退兵,能逃多少就逃多少。
如果這些士卒全部死在這裡,楚國五十年的積累都會一掃而空,不要說主要出擊,能保住郢都都算是好的。
但是退兵哪裡是那麼好退的,懿王時期的徐王對這方麵有充分的發言權,它當年也是被吳國斷掉了後路。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楚國同樣被吳國斷掉了後路,麵前則是中原諸侯的聯軍。
熊席且實在是找不到求生的方法,絕望之下隻能破口大罵“中原諸侯實在無恥,兩國對戰,應當堂堂正正,以多欺少,斷劫糧道,這難道就是君子所為嗎?”
若是洛曦和呂小白聽到這話,恐怕會直接笑出聲來,兩軍對壘,又不是禮戰,誰和你講什麼禮節。
熊席且已經被氣的開始說胡話了,不過他確實感覺憋屈,明明楚國的實力這麼強。
從先君熊頓的時候,周天子親自率領十萬大軍,都被打的大敗而歸。
那是何等的威風呢?
可惜最終被洛文公率領著勤王大軍堵了回去,三百年來,楚國實力越發強盛,甚至漢陽諸姬聯手也不是楚國的對手。
楚國地域之廣,冠絕諸夏列國,結果北上的時候,又要被中原諸侯大敗。
“這難道就是天命嗎?
周王室的天命未衰,楚國想要問鼎,於是上天降下了懲罰?”
熊席且悲聲高呼,“至高的太一啊,看看您的子民吧,周人的昊天和素王難道就不能戰勝嗎?”
隻可惜這世上的真神隻有素王一位,楚國的至高神恐怕是不能回答他了。
中原聯軍齊齊出動,輪番消磨楚軍的士氣和戰鬥力,日夜不停的攻擊,雙方都有足夠的人手來替換,但是楚軍這邊的糧食供應不上了。
這種事情是根本瞞不住的,每天戰鬥的越來越頻繁,但是吃的東西卻越來越少,那些往日裡絡繹不絕的運糧車突然不見,誰難道是真的傻嗎?
於是再一次的大戰之後,那些本就是從漢陽征召而來的士卒,直接扔下武器投降。
熊席且明白大勢不可挽回,這些時日他已經陸陸續續的讓手下將息地強軍和最精銳的楚國士卒帶走,他和那些從漢陽諸姬國中征召而來的士卒留在這裡陪葬。
“如此慘烈的失敗,無顏麵對王上,隻能殉國。”
實際上這一場失敗,並不能徹底歸咎於熊席且,這是整個楚國君臣對形勢的誤判,沒有考慮到吳國,這怨不到統兵大將的頭上。
熊席且隻是過不了自己心裡的那一關,戰死才是對他最大的解脫。
洶湧而來的諸侯聯軍宛若潮水一般,淹沒了楚軍的大營,無數的楚軍士卒被殺死在穎水邊,將一整條溪流都染成了血紅的顏色。
如此輝煌的勝利,傳遍了四方,洛邑之中的周天子鬆了一口氣,楚國指名點姓要九鼎,他才是最慌的那個。
“其公,齊侯立下如此大的功勞,寡人應該如何賞賜他呢?”
“王上,您可以為齊侯提升爵位,還可以賜予齊侯使用天子禮樂、鼎器、車馬、衣裳的權力,給予齊侯方伯的榮譽,這樣想必就能稍微表彰一下齊侯的功勞了。”
其公是個妙人,他明白呂小白不缺那些金銀珠寶和美人,缺的就是這些名譽。
方伯,這是邦周建立以來都從來沒有賜予過的。
加上前麵那些天子才能使用的禮器,呂小白和周天子相差的隻剩下王位了。
這也是他所能達到的巔峰,再高就會被反噬,管仲很清楚一點,現在呂小白龐大的號召力,主要還是來自尊王,天下諸侯還是認可周王室的統治的。
不過呂小白已經很是滿足,洛休對他的教育還有臨終之時的囑咐他都記得,對王位倒是沒有覬覦之心。
諸侯們在鄢陵再次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會盟,這一次晉國也同樣出席,周天子派出卿士,給予了呂小白方伯征討之權。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天下莫能與之爭,這是呂小白現在的真實寫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輝煌的儘頭就是毀滅。
鄢陵霸業十八年,洛曦薨逝。
呂小白前往吊唁扶靈。
十九年,夫人希宜逝去。
呂小白悲痛萬分,將希宜葬入塚中,待他薨後合葬。
二十年寒冬,管仲病重。
呂小白心肝俱裂,垂淚漣漣,病榻之前,泣血而薨。
君臣二人一日同死!
……
在東周建立一百年後,霸主政治出現在中國的土地上,管仲是這項製度的創造者,第一位霸主齊桓公則是他最完美的作品。
這種由周天子掌握祭祀,大封建主掌握實際權力的統治形式,深刻地影響了往後兩百多年的曆史,並且我們可以直接認為,在無數國家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幕府統治,乃至於君主立憲的形成,都是源自於兩千多年前的霸主政治。——《劍橋中國史·東周卷二》
今天還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