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整座大殿之中滿是鶯鶯燕燕,比皇帝的後宮還要熱鬨。
等到皇帝等人走到殿中,眾人紛紛行禮,高聲道“素王在上,太後、陛下、皇後萬安!”
然後就見到洛景坐在了距離皇帝很近的坐席上,和殿中其他的臣子有本質上的區彆。
大多數人都目光熠熠的望著風華絕代的洛景,劉恒見狀當即笑道“阿景,你看這殿中,有芳菲無數,尋常見也不曾見的嬌娥貴女,比比皆是,都是為你而來。
滿殿公卿,都指望著你做他們的女婿。
大丈夫生在世間,這難道不是常人羨慕也羨慕不來的嗎?
此情此景,當為諸位王侯公卿作賦一篇,以表此情,流傳後世。”
眾人素知洛景有出口成章之能,聽到皇帝的話許多女子雖麵上稍有羞澀,但眼中紛紛一亮,目光灼灼的盯著洛景,洛景見狀便道“陛下有令,臣不敢不從,且容臣沉吟一番。”
劉恒又命宮廷畫師前來,命他們作下今日夜宴之畫,劉恒認為這種宣揚繁華盛景的資料,要多多流傳後世,才能讓後世之人對這個時代神往之。
就像是如今這個時代的士人貴族都想要回到素王攝政的時代一樣。
洛景此時已經開始做賦,先是描述了今夜的繁華,然後讚揚了太後和皇帝皇後的恩典,再往後讚揚來到宴中的王侯公卿,最後用大量的篇幅開始讚美來到殿中的各家貴女。
漢賦這種文體,講究的就是一個辭藻華麗,在這種文體之下還要言之有物不空洞,對做賦之人的要求就會非常高。
不過洛景當然沒問題,對他來說基本上屬於信手拈來,尤其是這種讚揚的賦,洛氏最先學的就是種種頌聖詩,這種詠歎調基本上屬於本能了。
這首賦每一段結束都帶著四字或者兩字的短語,以“哉”或者“矣”字結尾,這是典型的洛氏詠歎調。
在諸夏的土地上,幾乎沒有人不會,各種祭祀以及儀式上,都能夠見到。
每當此時,殿中眾人便齊聲喝彩,甚至隨著他的一起唱頌,這就是洛氏在潛移默化之中對天下的影響力。
洛景時不時停頓,殿中便響起一陣陣讚揚之聲,劉恒望著洛景與有榮焉,當一整篇賦收尾之時,殿中便徹底喧鬨起來,劉恒大聲笑道“朕為此賦賜名《長夜未央賦》,當收錄典籍,以見後世。”
過了好大一會兒,殿中終於漸漸安靜下來,皇後開口道“今夜召集伱們這些富貴人家前來,是為了東阿侯景的婚事。
東阿侯景,是洛文王的嫡子,是魯元大長公主的子嗣,是宗家貴戚,這天下之間難道還能尋到比他更尊貴的郎君嗎?
陛下和我都認為是沒有的。
乃至於文華,乃至於容顏,難道還有能勝過東阿侯景的嗎?
陛下和我認為是沒有的。
這等俊彥,天下何等的女子才能與之婚配呢?
那恐怕要傳說中的西子、洛神等等才可以了!
如今天下有這樣的女子嗎?
陛下和我認為是沒有的。
昭公陵說,洛氏嫁娶不看門第,隻看人的品行才學,陛下深以為然,所以除了諸家貴戚之外,另有山東百餘精挑細選的良家女子。
但即便如此,還是未曾有從才學和容貌所能與東阿侯景相匹配的。
鴻鵠難道能與燕雀為伍嗎?
山雞難道能與鳳凰做配嗎?
自然是不能的,那又該要如何做呢?
我很是憂慮啊。”
皇後這番話可以說是狠狠地ua了,你們這些人家都想要嫁女給東阿侯景,但是你們配不上人家啊。
洛氏和我們都不在乎你們的家世背景,但是才學和姿容不如,這該怎麼辦呢?
諸家麵色有些訕訕,他們很想說,妻子隻要賢能有品行就足以了,是您的要求太高了,況且諸家之中自有姿容上乘之人,堪為良配。
皇後又道“雄偉高聳的宮殿,是由一根根木頭磚石壘砌而成的。
波濤洶湧的大海,是由一條條潺潺的溪流彙聚而成的。
直聳入雲的高山之上是一塊塊的礫石,綿延無際的沙漠之中是一顆顆微小的沙子。
一人力小,一人才短,一人不足,但若是十人,百人,各使優良,想必就足以爭輝了。”
圖窮匕見!
一個人不行,多嫁幾個就行了。
滿殿驚愕無言。
東阿侯府在漢文帝時期經曆了大規模的擴建,成為了規模最大的一座侯府,麵積上達到了其他侯府的十倍以上,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東阿侯洛景的貴妾們所居住,時人稱之為“天下佳麗,半歸皇宮,半歸東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