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天下紛亂,諸侯軍不過數萬,我洛氏又有何懼哉?
除了李郭二人之外的其餘西涼將此刻都瑟瑟發抖。
這些西涼將之間雖然自董卓死後就不怎麼聯係,但實際上相互還是關注。
這些人間頗有一種昔年太平軍諸渠帥之間的意味。
但太平軍諸渠帥在這些年之中,或死或歸順一方諸侯,已經成為了過去時。
而西涼將依仗著強大的實力,還活躍在天下之間。
結果萬萬沒想到實力最強的李傕郭汜竟然直接崩了。
占據弘農的張濟整個人都已經傻了,他知道馬騰韓遂後麵肯定要來打他,要麼死磕到底,要麼舉手投降。
怎麼辦?
他不知道!
劉協所選擇的逃命路線是直接逃進河南洛陽,然後嘗試溝通三河諸侯,看看能不能回到洛陽。
雖然現在的三河其二已經快被袁曹二人掏空了,但畢竟是後漢百年京畿,漢室在這裡的號召力還是存在的。
逃亡的日子可不好過。
無論是劉協這個皇帝,還是那些公卿,各個都是灰頭土臉,麵黃肌瘦,身上的衣裳破破爛爛的,一靠近甚至有股隱隱傳來的臭味。
這幅模樣說是乞丐或許更加合適。
但劉協覺得如今的場景,比起當初被李傕郭汜挾持著前往長安卻好了許多,那時縱然是他,都感覺自己會隨時餓死在路上。
倒在半途的公卿大臣,宮人宦官不知道有多少,人間慘相,簡直讓人眼不忍睹,耳不忍聞了。
“噠噠噠!”
劉協正和一眾朝臣正暢想著可能的未來,突然一陣馬蹄聲傳來,想要躲避已經來不及,出現在眾人麵前的是一隊騎兵。
這隊騎兵穿著漢軍製式的服裝和軍備,一看就是某一個諸侯的軍隊。
圍繞在劉協身邊的公卿心頓時往下沉去,剛剛進入河洛之地,南陽、弘農、河南三郡的交彙之地,這裡本該是三不管地帶的,怎麼會有諸侯騎兵出現的?
那騎兵首領見到劉協頭上的冠,當即驚喜的大聲道“是從關中逃出的陛下,快快去稟告主公。”
一邊說著,那騎兵首領翻身下馬單膝下跪道“兗州牧曹公麾下校尉夏侯淵,參見陛下,陛下萬年!”
兗州曹操!
天下之間屈指可數的大諸侯之一!
與袁紹、劉表結盟,在剛剛發生的大戰中,站在朝廷對立麵的諸侯之一!
劉協隻覺眼冒金星,一時之間悲從中來,怎麼自己的命就這麼苦呢?
早知如今當初還不如留在關中,那馬騰韓遂也不一定就會殺死自己。
曆經艱辛,結果一進入關東就遇到了曹操這悖逆諸侯!
這算是自投羅網嗎?
另外一邊,曹操焦急的等待著眾人傳回的消息,這裡不是他的勢力範圍,出現在這裡隨時可能會被攻擊。
而且東線的戰事沒有結束,就率領著這麼多人來到西線,是件相當危險的事。
但他沒有選擇!
他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裡,時間還要往回推。
在劉備損失慘重的撤退之後,曹操沒有聽從謀士的意見,還是強硬的進攻了泰山郡,但是麵對著全麵收縮,死守泰山的呂錄,曹操最終碰了滿頭包。
在遭遇到了失敗之後曹操終於不頭鐵了,悻悻的放棄了奪取泰山的計劃,轉而乘著袁紹和劉備在青州開戰,他開始準備豫州戰事,和劉表夾擊袁術,奪取豫州的土地,來改變兗州四麵皆敵的局麵。
在這個時候發生了洛氏商隊事件。
曹操本來沒有當一回事。
但荀攸等一眾謀士卻陡然間發現了其中所蘊含的巨大改變。
郭嘉更是直接斷言道“關中將亂,這是我們的機會!”
什麼機會?
當然是奪取皇帝的機會!
自在兗州立足以來,曹操的謀士團就一直謀劃著將皇帝迎來。
正如荀彧所說,“劉玄德是漢室宗親,心向漢室之人大多願意投奔劉玄德,重走光武皇帝之路。
袁紹是四世三公,他本人又名滿四海,天下的豪傑之士爭相投奔,甚至就連劉表這樣的漢室宗親都臣服袁紹。
主公您要用什麼來招攬人才呢?”
荀彧的這番話可以說是相當的戳曹操肺管,目前曹操麾下人才也不算是少,但大多數都是荀彧介紹而來的,少有因為他曹操而來的。
荀彧沉聲道“若是有皇帝在我軍中,既可以與劉玄德爭奪漢室之名望,又可以用漢室爵位官職來收買天下人心。
主公須知啊。
當今天下,受到認可的皇帝,依舊隻有那長安皇帝一人,天下無論是士人還是豪強望族,唯一所認可的還是漢室的祿位。
正如袁紹不願意接受皇帝的封賞,但自表時,依舊是冀州牧!
這就是漢室三百年的餘威啊!”
荀彧的話讓曹操徹底明白過來,感慨道“聖人說,隻有名爵和禮器是不可以交給臣子的,現在天下的諸侯所缺失的就是名爵和禮器吧。
皇帝縱然沒有一兵一卒,卻依舊擁有著這些。”
荀彧聞言想了想,身為荀子的子孫,家傳之中對天人關係的研究是相當深入的。
皇帝也隻擁有一部分名器,真正完整擁有這些的是天子。
隻有天子受命於天,是生來擁有一切權力的。
但現在沒有天子,那皇帝同樣也差不多了。
曹操本來準備派出人前往關中,乘著動亂秘密將劉協接到兗州,萬萬沒想到皇帝竟然自己跑了。
謀士團一頓分析,認為皇帝肯定不敢走南陽和渡河,一定會走比較平坦的崤函。
曹操冒著巨大的風險在這裡守株待兔。
終於不負他的期望,果然等到了劉協!
當夏侯淵的消息傳來,曹操率領著大隊人馬前往迎接。
他很是客氣的請劉協去兗州,劉協心中絕望,流下淚來,但多年在李傕郭汜手下生活,他已經有些習慣了。
哭罷,說了兩句場麵話,認命的隨曹操離開。
————
李郭作亂,馬韓討之,值關中動亂,聲帝乘虛亡命關東,其時護衛殆儘,公卿俱疲廢,聲帝亦饑寒瘦削,淒淒慘慘戚戚,帝懷忠貞之心,敬成之意,灑卒尋跡,率諸將並卒恭請聲帝,聲帝感帝忠,泣淚不已,慨然曰“大漢養士三百載,今見卿無憾矣。”——《魏書·武帝本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