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之傳奇!
張量山想了想才說“先給你們說個故事,在我們的西方有個強大的國家叫德國。”他起身準備抹平秦國統一戰爭圖重新畫一張歐洲地圖,橫陽君連忙開口相求“先生請稍等!”
張量山停下來“不知君上有何吩咐?”
橫陽君“我想將先生的地圖繪製下來如何?”
張量山微微一笑“好說,君上需要的話,改天在下一定給君上繪製一幅更清晰的。”
橫陽君高興的說“如此多謝先生了。”
張量山說完向邊上走了幾步,在旁邊繪出一副簡單的歐洲地圖。李清則用筆將張量山的地圖繪到絹帛上,隻是他下筆很爛,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
呂素見了笑著說“君上,讓素素來繪吧。”
橫陽君微笑著說“妹妹毋須如此多禮!我們就請你替我們繪圖了。”
呂素微微點頭伸手接過筆和絹帛,果然描繪的比李清強上百倍,而且行軍的箭頭和戰役的地點她還細心的作出了標注。
張量山畫完地圖接著講“這個德國人口眾多,科技和軍事力量都一度達到了世界的頂峰。在他的周圍有十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有一天一個戰爭狂人當上了元首就是皇帝了……”他給在座的幾個聽眾講解了‘猴版’二戰歐戰史,也同樣從五個方麵分析了盟國的成敗得失。同樣給出結論“所以六國要戰勝秦國首先一定要緊密的合作和有效的領導。其次利用人力和經濟上的優勢以及優越的技術在經濟上壓倒秦國。最後要利用人民對秦國暴政的反抗。團結一致必定可以戰勝秦國。戰略上來看就是合縱,戰術細節就不好多講了。單獨的魏,齊,楚,趙在他們的鼎盛時期都有能力聯合其它諸侯擊滅秦國的軍事力量六國也有很多傑出的人材,如信陵君,平原君,廉頗,藺相如,吳起,孫臏,樂毅,李牧等,他們文能治國,武能興邦也有過賢明的國君,如趙惠文王等六國的國力加起來遠比秦國為強當時,也有認識到這一點的政治家,如蘇秦等如果單憑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六國可以做到這一點。”
橫陽君歎道“確實的講,6國在總體國力軍力上都對秦有絕對優勢,但是其聯合對秦的致命弱點就是其各懷鬼胎,各有打算,即使聯軍對秦形成了壓製,沉重打擊了秦國,但是可以很容易的猜想,隻要秦被壓製,聯猛也就瓦解了,為什麼?東方的齊、燕等國意欲借秦壓製趙韓魏的崛起和發展,所以他們對秦的打擊是要把握限度的,隻能抗秦製秦不能滅秦,而且反而要製止三晉滅秦。”
張量山又說“政治是“活”的,要看傑出政治家的具體運用。“秦”有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風格的政治家為它服務,而六國始終停留在舊的政治意識中不能自拔,沒有能更好地改進自己的個偶家製度,從這個意義上說‘亡六國者,六國也。’”
姬勝不禁重複道“亡六國者,六國也!”他歎息道何嘗不是這樣呢?他時常想如果當年…可是畢竟也隻是如果。
席上氣氛一下子暗淡了許多,橫陽君和姬勝李清都不禁黯然神傷。呂素和姬避疆還沒有從張量山的精彩的曆史分析中醒過來。他們還看著地圖上張量山標出的大大小小的箭頭和表示戰役地點的‘x’,仿佛依舊沉浸在金戈鐵馬的時空中。
張量山看看秦國地圖,仔細思考了一下才對橫陽君說“君上,其實韓國並不是就完全沒有機會!”
橫陽君眼睛一亮“願聞其詳!”
“本來秦的戰略是“先取韓以恐他國”,即以韓國為主攻方向,控製中央戰略地帶,切斷六國之間的策應,再兩翼。可戰爭卻先是從趙國打起的,更主要的是出於秦國的戰略需要。河水在秦趙韓邊境成了一個“l”字。”張量山忘了在座的除了他都不知道‘l’是什麼字,不過見他標出了圖樣就都明白了。
張量山接著說“韓而是恰恰位於這“l”的拐角上,是當時的交通樞紐,北去趙國,東往魏、齊,南下楚國的通衢大道均從從地伸往他處,秦占領韓國,就可以水陸並進,運糧調兵,來去自由。為什麼秦吃多撐著了,不先滅韓而去擊趙?有三條理由一嗎,就是要吃著一個、夾著一個,當然眼裡還要看著一個,牽製六國。二則擊弱強救,在生死關頭,誰能保證趙國不發兵?五年前也是趙國挑頭玩了最後一把“合縱”。三是打草驚蛇要不得,誰能把自己的意圖掩蓋到最後,大概他就是笑的最舒心的那位了。我們韓國雖然也曾經地跨山西、河南兩省,“帶甲數十萬”。並於韓哀侯的時候威風過一回,滅了鄭國並把國都搬到河南的鄭。但在戰國七雄中,我們是最弱的了,而且四麵強敵。秦、魏、趙、楚都曾侵略我國。到最後就剩下新鄭周圍方圓約兩百公裡的地方了,跟秦相比,“不過其一小郡”。即在秦、趙會戰接二連三吃敗仗的第二年、第三年的整修期。一是要恢複士氣,此時的趙國連戰之下,已經被打殘了,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其它各國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主義,采用的是鴕鳥政策,”
姬勝忍不住了“大哥什麼是鴕鳥?”
張量山寒!“呃,就是沙漠中一種遇到危險就把頭塞到沙子底下的大鳥。它以為看不到危險就沒安全了。”
姬勝點點頭“用此鳥比喻六國倒也形象。”
“後來韓國的南陽假守騰請降,南陽這塊地不費吹灰之力就到手了。始皇帝自然封官許願了,次年就命令“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儘納其地”“置為潁川郡”。秦滅了韓國的方式是集中優勢兵力,以韓滅韓,搞突然襲擊,打殲滅戰。占領了“天下之樞”的戰略要地,那麼韓國的戰略是什麼呢?是全軍退守鄭。死守不出最後由於守將被收買而城破國亡。所以我們不難看出麵對秦國的優勢兵力,一味死守是沒有用的。必須機動作戰,秦趙兩軍在肥及番吾作戰中,秦軍先後被殲10萬餘人,損失巨大,進攻受阻。但趙軍亦傷亡慘重。如果此時六國能聯合出兵從南線對秦軍發動反攻,不給秦軍休整的時間,則秦軍必定大受損失。有可能遭受毀滅性的打擊,至少十年內無法在出兵作戰此為上策。”
橫陽君搖頭歎息道“六國均如那鴕鳥,怎麼可能出兵滅秦,不出兵滅趙就不錯了。”
“中策則是三晉聯合出兵,切斷南線秦軍退路則秦軍的兩隻野戰部隊都被消滅可保三晉年的平安。”
橫陽君又搖頭“這的確是個極好的機會,可惜韓王是斷然不敢惹秦國的。哪怕秦軍隻剩老弱病殘。”
“下策是等到秦軍入侵時,不要全軍固守於鄭。而是機動作戰,采用誘敵深入,引敵分兵的策略,不已一城一地為得失,集中韓軍消滅分散的秦軍。同時堅壁清野發動老百姓抗擊秦軍。組織遊擊隊開展敵後作戰。不和秦軍正麵交鋒,襲擊側後,斷敵糧草、切斷補給線,偷襲、夜襲。總之,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遊擊戰和運動戰,把秦軍拖疲拖垮,一切以消滅秦軍有生力量為目的。這才是我軍克敵製勝的法寶。”張量山隨口就是解放軍的一套理論。
橫陽君聽得是一臉黑線,忍不住開口“先生,這是否太不道德了。”
“道德?戰爭是以勝利為目的的。要是道德上講的通還要戰爭乾什麼?”
“這個……”橫陽君啞口無言。
李清插嘴道“君上,我看張先生說的辦法到真可行,秦軍遠赴韓地,又是進犯他國的戰爭,糧草輜重都靠運輸。被這遊擊戰法纏住時日一長隻有退兵。否則趙國一旦恢複元氣,和咱們韓國合擊秦軍,秦國必敗啊!”
姬勝也點頭說“可惜,張大哥當年不在我韓國啊!否則我韓怎會如此輕易的亡在秦手。”
橫陽君突然問“那先生是否是要放棄鄭?”
張量山看了橫陽君一會才說“必要的時候也是可以的。”
橫陽君默不作聲了好一會才說“一國之君怎能輕易放棄國土,社稷亡則君亡。”
張量山原想用民國抗日的例子再點化一下橫陽君。不料橫陽君接著說“國君死社稷,大夫死眾,士死製。這國土是萬萬不能放棄的!”
張量山點頭無語“……”心想這是當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戰術啊!
橫陽君突然一笑“不談這些舊事了,先生認為當前的形式下,如何才能推翻暴秦複我韓國?我們現在也能組織不少愛國忠君之士。”
張量山orz,心說‘就你這種迂腐的思想,加上韓國地理位置決定了無險可守人口又少,造反肯定是不行的。’
不過他還是認真的分析了一下,加上又知道以後是劉邦和項羽推翻了秦國。他整理了一下思路才說“君上,依我看現在還不是時候。”
橫陽君不悅“何以見得?如果我們六國一起起事,何愁秦國不滅?”
張量山解釋“君上,現在還不是時候,我分析有這麼三點一、眼下秦滅六國已經五年,民心思定啊,這百姓不願意再打仗了咱們造…造,起事!恐難有人響應。其二、滅六國的百萬虎狼秦軍正分駐各郡,咱們倉促起事這軍事上怕不是對手。其三、韓離秦地太近,沿馳道秦國援軍3日必到,而六國的援軍也會被各個擊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