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之傳奇!
一路雪凝地滑,饒是姬良纏上了防滑的草繩,馬車才晃晃悠悠的向東走了幾十裡,入夜前到了德水岸邊的一個小驛站,姬良和呂素在此休息過夜,等明早渡河後再通往邯鄲的馳道。
驛館的驛吏勸說姬良好呂素最好返回櫟陽,因為渡過德水就是太行山,在道路冰封結凝的情況下,馬車是走不過山路的。
姬良看見呂素苦著臉,知道她是放不下易小川。就謝過了那驛吏,又答應呂素另想辦法去燕地。姬良想不管怎樣先過德水再說。就問驛吏“明早的渡船什麼時候開?”
那驛吏笑道“二位想必不是老秦人吧!那德水早已封河了,要到三月才開河呢。”
姬良問“封河了?那物資和軍情怎麼遞送呢?”
驛吏大笑“從河麵上過啊!”
姬良驚道“你是說那黃河,不德水凍上了!”
驛吏說“是啊!每年這個時候都德水凍上了。現在這時候連車馬都能過呢,隻是冰麵打滑需要將馬蹄和車輪用稻草和麻布包好防滑。不過河東的太行山就走不得了。馳道全凝了,車馬隻能繞道南邊。”
姬良聽到這裡卻心生一計,他問“請問這位大哥,這德水封凍的是哪一段?”
“哪一段?”驛吏搖搖頭“你們是楚地人嗎?德水冬季全線封凍的。前幾天聽從北麵回來的河工說連壺口都凍上了。”
呂素急道“那可怎麼辦,我們要不要從南邊繞過去,隻是那又要多花上十天的時間了。”
姬良衝呂素露齒一笑“既然德水凍上了,那就好辦了,我來想辦法。”
呂素扁著小嘴問“什麼辦法,就算過了德水,那太行山也過不去的。”忽然她咬著嘴唇仿佛下定決心似的說“那我們就步行過太行好了。素素不怕的。”
姬良笑著說“素素不怕,我怕……
呂素有些生氣了,幽幽的說“那我自己走好了。”
姬良忙解釋“我是怕浪費時間。步行過太行那不得花個上十天啊。”
呂素忙問“那怎麼辦?”
姬良說“好辦,我們從德水上走!”
“德水!”呂素驚道“可德水凍上了,船走不了啊。”
“不坐船,做雪橇!”
的確從封凍的冰麵上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雪橇了。利用平整的冰麵在硬滑的冰雪路行駛,所以不用太大的牽引力就能快速前行,比車還要方便。如用健壯馬匹牽引,一天可跑二百裡路。所以,即使在已有鐵路、公路運輸的年代,雪橇仍以它方便、靈活、製造維修容易的特點繼續存在。當下姬良先安頓好呂素和兩人的行李,洗了把臉便出了驛站到德水的河堤上觀看,見那德水從正北而來直通南方而去,河麵不甚寬,兩岸相距不到一公裡。若以此刻河水水位而論,也不過300米的光景。隻是麵前的河水早已有冰結滿。冰麵卻是平的,已被吹來的塵土蓋住,咋一看卻像沙灘一般。冰麵的當中沒有塵土隻是白晃晃的一片,想來是剛凍上沒多久的。冰麵上鋪著一些防滑用的草甸,橫跨整個冰麵形成一條過河的草路。
姬良緩步走上冰麵,腳下隻發出沙沙的聲響,冰麵凍得很結實。走到河心姬良蹲下身摸摸冰麵,凍得很結實,又敲了敲冰麵。冰層發出厚重的悶聲。看樣子冰層至少有一尺厚。姬良不放心又在冰麵上跳了跳,落地時差點滑倒。姬良乾脆俯下身把耳朵貼在冰麵上聽冰層內的動靜,如果冰層開始溶解,那麼冰層的內部就會發出哢哢的斷裂聲,冰層能傳聲幾裡之內的斷裂聲都能聽到。可是眼下姬良什麼都沒聽到,寂靜的冰層下依稀能聽到河水靜靜的洪流在湧動。姬良放心了,這下有幾百裡平整的冰路可用了。他起身搓搓有些凍僵的耳朵,走上草路往驛站走去。
姬良看看天色漸漸昏暗了,再看看河堤上的楊樹,一棵一棵的影子,都已照在地下,一絲一絲的搖動,原來月亮已經出來了……這時掛起一陣小北風,順著河道吹了下來,冷氣逼人凍得姬良一個勁的打寒顫。姬良想得給呂素找個在雪橇裡取暖的爐子,不過馬車或雪橇中怎麼用生火?做個爐子吧,可又怎麼設計不至於翻倒了著火呢?
他抬起頭來看見西麵的山,一條雪線映著月光,分外好看;那山就是今天他們走過的,在山中馳道上不覺得山的高大,眼下看到一層一層的山嶺,才覺得這山脈的巍峨。又看到幾片白雲夾在山峰之間,仿佛一座雪牆橫在眼前。及至定神看去,方才看出那是雲,那是山來。上的河堤姬良轉身往東望去去,滿眼綿延的大山望也望不到邊,遠處天也是被雪色映成白色的,山也是白的雲也是白的,就分辨不出什麼來了。看樣子就算過了河這山路也不能走了。突然姬良想起那秦始皇不也是從這條路過來的嗎?真不知道隻天下第一人是怎麼越過這茫茫雪山的。就算當時沒有下雪封路,可這嚴寒的環境秦始皇又怎是微服出行的呢?
第二天一大早姬良便起床,省去了晨跑因為有更為重要的體力活--做雪橇。準確說是做個冰爬犁。他囑咐呂素在驛站休息一天整理裝備,收集食物和取暖用的木炭。自己則找人做這爬犁去了。
有了如月公主的扳指,驛館的驛吏都大力協助,幫姬良收集采購需要的物料並出工出力。驛吏帶著姬良找到兩根做船桅用的堅硬的木杆作轅子,姬良把木杆前端削薄後放到火上烘烤,並加力彎曲使木杆如弓形向上翹起成雪橇狀,再利用一個破舊的馬車廂做為箱體,在裝上雙轅馬車的轅具。車後姬良還裝了具可以撐開成八字型的刹車。到得晚上一架輕便的雙馬雪上爬犁就做好了。
姬良又連夜給馬匹準備了防滑的護腿。在驛站的倉庫裡姬良發現了一堆個大小不一的半球形鐵籠,有些鐵籠裡還有一個半圓的小碗。小碗看起來是裝過高溫的物體的都已是深黑色了。姬良問起這些東西的功能,驛吏告訴姬良這是德水渡口夜間與對岸驛館傳信的防風燈籠,燈籠為鐵製的這樣不會被風吹動,內部小碗裝有油脂或炭火,每兩個半球合成一個燈籠外覆上桑皮紙為罩,以燈籠數量的多少和燈籠的大小定製出不同的信號。眼下這幾個都是蒙皮破掉的壞燈正等著修複。姬良心念一動便要了3個大小不同的籠架,轉頭又看見一卷修理詔車用的薄銅皮,姬良便要來一大塊又取了幾根精鐵棍回房研究去了。
姬良想起了陀螺儀,他將這三個籠架由小到大套了起來。其主要部分是一個最小的籠架,他先用銅皮包好半個籠架作為接炭灰的托盤,又找驛館內的修車工匠打造了幾套環形活軸,兩個在用活軸和精鐵棍將這個小籠架懸空裝在另一個稍大的籠架內,保證小籠架能自由的在大籠架內轉動,接著再套上另一個更大的;這樣那包了銅皮的小籠由於重心在下,利用同心圓環形活軸起著機械平衡的作用,故無論外麵的籠架如何轉動,隻是兩個環形活軸隨之轉動,而小籠子能始終保持水平狀態。姬良在小籠子裡放上點燃的碳條,一個不怕翻到的球爐就做好了。他隨意滾動球籠,爐子裡的炭火始終沒有濺出來。ok!姬良得意的享受著球爐的溫暖。
隔天一早,姬良套好雪橇,在驛吏們疑惑的目光和協助下將雪橇拉到德水冰麵上。兩匹馬的腿上都包上了防滑的麻布套,姬良輕揮馬鞭,兩匹馬就拉著雪橇飛快的跑動起來。由於冰麵摩擦力小,雪橇的速度比馳道上的馬車快了不少。姬良花了一會便掌握了這雪橇車的前進轉彎和刹車的技巧。等呂素到達河邊時看見一群目瞪口呆的驛吏踮著腳尖往北望去,呂素也踮起腳尖往北看去,隻見遠遠的大約半裡地的地方有輛馬車在冰麵上往這邊跑。轉眼間馬車風馳電掣般就到了眼前。‘籲!’那車夫一手拉住馬,一手拉動刹車繩,雪橇後部的撐杆成八字型張開。馬車就穩穩的停在呂素麵前了。車夫將臉上的一副大黑鏡推到頭頂咧嘴衝她一笑,呂素才認出原來那車夫就是姬良。呂素便帶著全套家當和姬良一起坐上那雪橇出發了。
呂素進入車廂就發覺車廂裡溫暖如春,仔細一看才發覺車廂正中固定了一個木架,木架內有個球形的鐵籠裡麵生著炭火。暗紅色的火光映的整個車廂都顯得溫馨和諧。儘管雪橇在冰麵上跑但雪橇裡的溫度比那馬車反而還要暖和。車廂微微一晃,姬良已經打馬駕駛雪橇向北駛去,呂素好奇的看著車廂裡的這個怪爐子,不知道姬良為什麼要把這爐子做成這麼複雜的樣式。胡亂的推測了一番,呂素決定不再費腦筋了,俊哥哥的設計和發明的怪東西和寶物總是有用處的。她高興的把那番茄從布套裡取出來放在爐子邊讓番茄也享受到爐火的溫度,在呂素看來就好像小川和她一起在烤火一樣。想到小川可能還在冰天雪地裡凍著呂素的心情一下子就陰暗了下來,她歎了口氣望著番茄發呆,一行淚水滑過臉頰。
----------------------------------------------------------------------------------------------
北方遙遠的小村裡,一個身穿皮袍的大漢推開一間小屋的屋門,走進裡間看見床上一個男人還在蒙頭大睡。那大漢伸手拍了拍睡覺的男人“兄弟,兄弟,醒醒!還睡呢!”
那男人從毯子中轉過腦袋嘟囔道“嗯……彆鬨,讓我再睡會。”
那大漢笑著說“該起了,你是裡正不去村裡巡視嗎?”
那男人翻了個身小聲說“村裡好,好著呢,不用……不用巡視。”
那大漢微微一笑“那也要起床啊!”
“我再睡五分鐘,就五分鐘。”
“每次都說這句,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大漢一邊整理自己的腰帶和外袍一邊大聲說“喂,小川,等會玉漱公主就要來伏虎村參加祭祀,你遲到了可彆怪哥哥我沒提醒你啊!”
床上的男人哼著“……知道了……嗯!玉漱公主!老金你怎麼不早說?”‘噌!’的一聲易小川從床上跳了起來,飛快的穿衣梳洗,轉眼就變成了一個相貌英俊風度翩翩的儒士形象。
金將軍在一旁搖著頭有些揶揄的笑著,等易小川穿戴好他一拍易小川的肩膀“走吧,公主馬上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