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神計!
江南無名小山,風景秀麗,卻籍籍無名。甚至連正經的名字都沒有,因位於長江之南,故名南山。山上有座小寺廟,名曰南山寺。
寺院規模不大,香火不旺,後被人遺棄,破敗不堪,岌岌可危矣。直至某年,來了一個和尚,披五彩袈裟,常戴黃金麵具,人稱金麵僧。
此僧來後,重修寺院,佛鍍金身,紅牆碧瓦,煥然一新。如同一顆明珠,鑲嵌在翠竹蒼鬆間。
雖然外麵華麗,但無仙不名,香火依然不旺,冷冷清清,還是被遺忘之地。
南行百裡之遙,有一座小鎮,魚米之鄉,十分富庶,名崇明鎮。鎮上崇氏一族,富甲一方,樂善好施,是遠近聞名的望族。
崇府位於鎮西邊,臨河而建,氣勢宏偉,占儘一方風水寶地。秋風蕭瑟,門前空曠之地,落葉飄飛,景象有些淒涼。
府中丫環仆人行色匆匆,表情緊張,似乎有大事發生。員外崇陽在廳內來回踱步,神色焦急。
這時內廳門簾一挑,一個老媽子走出來,神情慌張,“員外,夫人難產,兩個時辰了,她已力衰,恐凶多吉少!”
員外聞言大怒,“老夫花甲之年喜得貴子,若有閃失,你們統統陪葬。”
老媽子惶恐入內,一炷香時間又出來,跪地求饒,“員外饒命,奴婢們已經儘力,夫人無恙,隻是生出的小少爺已沒有呼吸。”
崇陽心如刀絞,如五雷轟頂,跌坐在地。原想老來得子,繼承衣缽,誰知到頭來一場空。
正悲痛之時,仆人通傳,“有一位僧人在門外,說能替員外排憂解難!”
崇陽心裡一動,飛身躍起,親自到門外迎接。
和尚披五彩袈裟,戴金色麵具,一看這氣場,崇陽大為折服,篤定遇到真仙。他倒身便拜,口中道“聖僧光臨,請救救我的孩子,崇某願散儘家財,報聖僧恩德。”
和尚將他攙扶起來,兩人步入正廳,屏退左右。
“你兒子的情況貧僧知曉了。要救他可以,一人換一命,這樣的交易員外可願意?”
崇陽有些迷惑,“請聖僧明示!”
“我要你親自出馬,去偷一個嬰兒,隻要將他交給貧僧,你兒子即時便可還陽。”
崇陽小吃一驚,再次拱手,“小老兒讀聖賢書,知禮義廉恥,真心不會乾偷盜之事!還請您換個條件,千金萬金,崇某決不還價。”
和尚冷然道“江湖聖盜名宿,難道改行了?”
崇陽吃了一驚,看來這和尚知道自己的底細。金麵僧繼續說道“剛才攙扶你之時,你就摸遍貧僧全身,我的符咒正在你的懷中。”
崇陽見被識破,麵色一凜,“閣下是高人,崇某接受這單交易,十日之內,我會將嬰兒親手奉上。”
“很好,我們成交!貧僧在南山寺恭候員外大駕。”他將一張紙箋放在桌上,轉身離開,崇陽喊道“我兒子怎麼辦?”
“將嬰兒之血滴於符咒之上,即可功成……”
十餘年後,南山杜鵑花開,春光爛漫。寺內情況依舊,隻是多了一個十餘歲的少年,他一身僧衣,並沒有剃度。每月打掃庭院,擦拭佛堂,洗衣做飯,更像是一個雜役。
金麵僧行蹤飄忽不定,有時多日不歸,留下少年一人看守寺院,孤苦伶仃。
閒時,少年也讀經卷,練武功,目光聰慧,些許老成。
這日金麵僧要外出,叮囑少年,“濯清,江南大旱,顆粒無收,餓殍遍野,我師心痛,昨夜我佛指引,貧僧要下山化緣,助饑民度過饑荒。”
濯清合十,“師父您放心遠行,我會在佛前誦經千遍,為饑民祈福。”
“如此甚好,師父傳你的‘清心咒’心法要勤加練習。”
少年道“師父,您為什麼隻教此一種心法,不教徒兒學習法術呢?”
金麵僧臉色一沉,“為師說過,學法術要講求機緣,如今機緣未到,談這些為時過早。”
濯清有些失望,可他還是向師父施禮,不再爭辯。金麵僧化風離開,隻留下少年麵對孤寂蒼山,徒添悵然。
南山腳下,西江小鎮,臨港口而建,原本富庶,遇大旱之年,遊民遍地,也是一片蕭條。
這日,鎮西港口來了一艘大船,滿載稻穀。各米店爭相購入,卸貨時層層守衛,如臨大敵,特殊時期,糧食可是最金貴的東西。
貨卸完時,傳來一聲大喊,“這裡藏著兩個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