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原來有五處兵巡道,開原陷落後,還有三處兵備道,他們廣寧也有一處。
遼陽一處,金複海蓋一處。
至於開武舉,也是不定期沒有成規,對比科舉的嚴謹,武舉更像戲班子唱戲一般。
原本的曆史上,大明直到成化朝才初步的規定了一番,不過隨後幾經變化,就沉淪下去沒有規範。
最後到崇禎朝銳意重武,才開始製度化,仿照科舉定三甲,才正式有了武狀元之說,在之前地方兵備道中了武舉,也隻是武生而已。
大周承襲明製,武舉一樣不受重視,因為武官多為世襲,考中武舉也沒有什麼實際的好處,憑白浪費力氣,武舉更多的隻是個形式。
像遼陽兵巡道開武舉,並不會有多少人報名,也沒有什麼藏龍臥虎之流,因為曆史上就是如此。
本來就是個做樣子的戲台子而已,武生又不是生員。
唐清安屬於朝中有人,參加武舉可以獲得好處,這種則另當彆論,就和毛文龍一樣。
毛文龍參加武舉,同樣也是因為有關係,可以操作升職,當時他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內丁千總。
他現在憂心的不是武舉的名次,而是來不來得及,在遼沈陷落前升官。
舅甥倆兩人說著話,陳策去了經略府。
遼沈各處調兵遣將,經略府門外,拴馬柱旁的車馬並不少。
雖然來得晚,但是陳策卻很快就見到了遼東經略。
“翼所,今日來不會又是因為軍械所的事情吧。”經略大人王鎮語氣親切。
翼所是陳策的字。
王鎮任職兵部右侍郎,朝廷任命經略遼東。
遼東經略是職位,無品,但他是兵部右侍郎,所以是正三品的封疆大吏。
遼東都司在大周初是軍事機構,最開始叫做定遼都衛,後來改成遼東都司,歸製與山東布政使司。
和內地不同,遼東以前是邊荒之地,人煙稀少,所以設立軍戶屯邊,設置定遼都衛,同遼東節度府一起防禦蒙古。
後來改成了遼東都司,但是遼東又沒有設置布政使和按察司,而是被山東布政司兼管。
因為遼東這片土地上沒有二司,所以遼東都司的職責和內地也是不同。
按道理來說,陳策隻是遼東都司戶科的司務,沒有資格讓遼東經略這麼和顏悅色。
“如今各處集兵十餘萬,後勤極為欠缺,拖欠成為常態,隻靠朝廷運轉恐誤大事,屬下還是認為要在後方建立軍械所,就地以補軍用。”
“唉。”
經略王鎮歎了口氣。
陳策的話沒有錯,不過卻偏偏要和那小小的百戶扯上關係,令他頗感為難。
王鎮多年來做官養成的習慣,不以事小而輕視之。
所以哪怕隻是小小的百戶,根本入不了他的眼,但是一樣不想輕易引起麻煩。
在他看來,賈府就是個麻煩。
遼東如今本來就是麻煩纏身,再來個賈府,那就是煩上加煩。
隻是。
王鎮沉吟一番。
陳策要不了多久,就會升職為遼東都司主官,在這個節骨眼上不給他情麵,是說不過去的。
“罷了。”
王鎮終於鬆了口,“你準備如何計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