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你。”
唐清安笑道。
李成才,遼左九寨人士,原是伍兵,帳下人頭三顆,提拔為隊長。
……
趙赫,遼左趙家屯,原是伍兵,帳下人頭兩顆,提拔為什長。
周德興,遼左荷花山人士,原是伍兵,帳下一顆人頭,提拔為伍長。
……
這些伍兵不在單獨出列,而是十人一組上點將台。
“我從軍以來,常聽聞要對待軍士嚴厲,以督促軍規,雖然事實如此,實則我內心還有一等想法。
我認為不願意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不知道你們想不想當將軍呢?”
眾人聞言都愣住了。
這話讓他們怎麼回答?
誰不想做將軍?將軍的權勢誰不羨慕?
“我想做將軍。”
這些人中,大多都是敢搏命的漢子,到底有人膽大,起頭說道。
“好,李成才想做將軍,你們呢?”
“我們都想做將軍。”
眾人回道。
“哈哈哈。”
唐清安大笑一聲。
校場幾千人看著台上的將軍。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你們都能站在這台上,得眾同袍見證。
期望你們不要辜負自己的誌向,以後的仗還長久,我真心希望看到那一天。
那時候,我帳下將星雲集,翻手覆雨,光複遼東,還百姓以太平,得你們展誌門楣。”
一隊隊人就這麼輪流上台,台下的軍士們人人期待。
有的人暗惱自己當初為何不拚命撈一兩個人頭,也能有這份待遇,有的人不以為然,到底自己小命要緊。
事畢。
鼓聲停,唐清安掃視整個校場。
這幾千人,就是金州一萬三千軍士裡的精兵。
不久的將來,金州軍力將會擴充到三萬人,這是他和遼東經略史鼐溝通妥的事情。
想要金州出力支援北鎮,這一萬三千人除去留守的餘部,是不足夠發揮作用的。
史鼐已經答應,分出登萊供應遼西的軍備糧餉,運送給金州擴兵,且這番輪戰下來,犧牲士兵的撫恤,他也同樣會親自上疏,督促朝廷派發。
有了三萬兵,金州留守一萬兵,兩萬兵北上,尋到戰機才能給蠻族重創。
前日,登州的補給船隊,同時還有一千匹馬從北鎮,隨著漕船運到了金州,這是北鎮和蒙古互市而來的。
本來才五千匹,原來計劃是全部留有遼西調用,史鼐和北鎮節度使李達祖協商後。
李達祖沒有反對,所以才分了一千匹給金州。
以前計劃答應給金州的一千匹,本來是年末,全年和蒙古互市完一萬匹,最後才分給金州,如今大大的提前了。
這就是唐清安和各家關係互通的好處,很多事都好說話。
如果不是有和李大祖的走私交情,對方也不會這麼痛快的給他。
這番輪戰也給了唐清安北上的底氣。
複州。
哼,自己玩去吧。
都以為他的目標是複州,複州也已經嚴守城池,唐清安要給蠻族一個大驚喜。
“我們遼人,成長於戰甲內,死亦不倒!”
唐清安開口了。
幾千人說多也不多,說少也而不少。
唐清安還記得自己幼時讀書時,那時候國家還很貧困,學校裡升國旗的時候。
幾千人站在國旗下,就是這麼聽校長在國旗台上大聲講話的。
“前番各戰戰況慘烈,惡鬥終日,血流成河,你們怕不怕?”
“不怕。”
“不怕。”
在將官的帶領下,士兵們紛紛呐喊起來。
那些才得到獎賞的人們,更是表現的勇猛無比,扯著嗓門大喊,可能希望將軍能聽到自己的聲音。
“我將帶領你們,讓十萬蠻人在遼左哭泣,把你們受到的痛苦統統還給他們。
願意還是不願意?”
“我願意!”
萬三本來有點惱恨,那個李成才,才三顆人頭就升為了隊長,自己帳下可是有六顆人頭,憑什麼也是隊長。
還在底下憤憤不平,突然聽到將軍說要親率他們複仇,頭腦一熱直接喊了出來。
正忐忑間,周圍響起了潮水般的呼喊。
遼民誰家不帶孝,誰家沒有三親六故死在蠻族手裡,家家與他都有私仇。
金州九萬光棍九萬仇。
將軍自出海以來,從未有敗仗。
當將軍說要領著他們複仇時,軍士們心裡流淌的冷血熱切起來。
複仇。
複仇。
“複仇!”
金州軍呐喊聲直傳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