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二十萬石,將軍所言的海島,平安道鐵山,皆可暫借鎮江之民使用。”
李貴不想在試來試去,說出了他的底線。
他年輕的時候組織軍隊抗倭,就是直來直去的性子,現在年紀大了,本性卻還是如此。
朝鮮全國一年田畝所出才一千萬石,需要養活幾百萬民,才能剩餘多少田稅?
這額外支出的二十萬石,對於朝鮮是一座沉重的大山。
唐清安其實一直在裝傻。
根據他看到過的記載,朝鮮在這個時期,雖然因為倭亂導致田畝減少,如今卻恢複了大半。
朝鮮全國實際田畝有百萬餘結,之所以整整少了一半,其中各種免稅的占二十餘萬結,被侵占侵吞的二十餘萬結。
好幾百年曆史的李氏朝鮮,千萬人口的國家,卻這麼弱小貧瘠的原因,就是因為國家的蛀蟲太多了。
不過這四十餘萬結田畝的主意,唐清安沒有心思去動。
他即不想為朝鮮改革,也不想成為朝鮮統治階級的公敵。
相反,隻要朝鮮統治階級支持他,他很樂意維持這些人的利益,和他們站到一起。
例如眼前的金瑬,李貴,兩個朝鮮最大地主之一的家族。
唐清安沉吟片刻,見火候到了,又鬆了口,然後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二十萬石就二十萬石吧,不過這些島嶼上的原住民,請朝鮮遷回本土。”
金瑬和李貴鬆了口氣,還以為會又提出什麼苛刻的要求,竟然是賤民的事。
兩人提都不願意提,嫌棄臟了他們的嘴。
“將軍高義!”
李貴終於露出笑容。
這艘海船上,三個人就決定了朝鮮的國勢。
李氏朝鮮沿海有大大小小四五千個海島,但是其中絕大多數海島都不適合人居住。
不過既然將軍強烈要求,金瑬痛快的答應了。
不是他傻,而是這些海島真的不適合人居住。
唐清安也知道,這數千個島裡,有三千餘個島,哪怕在後世都是無人島。
現在的發展力,能開墾田畝的島嶼也才幾百個而已,其中能大規模開墾的,又不足百個。
這也是曆史上毛文龍能輕易占領朝鮮各海島的原因之一。
隻不過金瑬,李貴看來是暫借給金州將軍的,畢竟上朝對朝鮮並沒有貪婪之意。
承襲大明,朝鮮是不征之國,這是大周的祖製,也是朝鮮為何支持大周,而不願屈服蠻族的原因之一。
唐清安滿臉笑意的禮送兩人下船。
“將軍,你這笑得有點瘮人。”
謝友成在船舷上,看到唐清安的表情,忍不住說道。
“啊,是嗎。”
唐清安醒過神來,這才恢複了平靜,讓軍士開船,他要回鎮江,為組織遼民進駐各島做準備了。
“二十萬石,剛好三萬三千人一年的糧餉,李貴此人也極會算計。”謝友成提醒道。
唐清安不以為意。
再會算計,也不過是曆史長河裡的一條小魚而已,終歸是漁夫的餐桌之物。
金瑬和李貴回國後,聯係金自點,申景禛,李曙,沈器遠……等朝鮮的野心人士。
沈器遠得知金州將軍支持綾陽君,大勢已去,眾人都確定了綾陽君,他也無奈的放棄了自己支持的懷恩君。
“西人切齒,南人含怨,小北非笑……”
一股童謠開始在漢城街巷裡傳播。
朝鮮國主李琿從宦官處得知,勃然大怒,招來李爾瞻,怒斥他為何沒有稟告。
李爾瞻十分的無力。
他已經看到了大勢將去,因為各派都聯合到了一起,而他舉薦的訓練大將,又被國主罷免了。
幾年裡,朝鮮國主更換了十一次訓練大將。
現在負責漢城軍隊的訓練大將,他不曉得對方是偏袒於哪方。
“主上殿下,臣懇請更換訓練大將。”
“夠了,我給你們大北派的恩惠已經很多了,為何連訓練大將還要用你們的人?
是不是我身邊的宦官,也要用你們的人才滿意?”
自從大北派分裂,有了小北派之後,朝鮮國主對李爾瞻的能力開始懷疑起來。
如今各地壞消息一件接一件,李爾瞻的能力堪憂,要換一個人了。
李爾瞻受到了冷遇,離開王宮後,落寞的歎了口氣。
晚上,朝鮮國主感到疼痛,禦醫說是火病,並無大礙,引起他的大怒。
大聲的嗬斥的時候,外麵傳來宦官宮女的驚呼聲。
“起火了,起火了。”
李琿當即走出宮門,看待宮殿裡四處的火勢,立馬猜到有人謀逆,大喊道。
“訓練大驚李興立呢?”
“李興立在此!”
李琿剛要露出笑容,卻被堵住了。
李興立手持大刀,身後跟著金瑬,李貴,金自點,申景禛,李曙,沈器遠……
宮殿衛士和亂軍們混在一起,烏壓壓的闖了進來。
……
朝鮮使者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