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擔憂_紅樓從遼東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紅樓從遼東開始 > 第二百零五章 擔憂

第二百零五章 擔憂(2 / 2)

隻這十餘萬兩銀子,就足以支付糧食的價格,可獲得近四十萬石糧米。

且不提其另外一項大頭的毛皮貿易,還有其餘的小商品。

前兩年。

金州各地初創,什麼都沒有,什麼都需要錢去買。

各項貿易的利潤,都用在了船場,漁場,農具,耕牛等等物資的購買上。

隨著朝鮮礦山的開發,各項民生物資的積累。

各處對外采購物資的需求越來越少,去年起金州已經有了盈餘。

各地湊個十萬兩銀子,還是拿得出的。

用這十萬兩銀子,換三十萬石糧食,對於現在的金州,是非常合算的買賣。

“隻怕朝廷顧慮海禁,不願意開這道口子。”

顧應時擔憂道。

對於顧應時的擔憂,唐清安並沒有認為他說的不對。

大明同意毛文龍的奏疏,因為當時已經放開了海禁,至少在福建廣東開了口子。

因此並沒有太大的阻力。

現在的大周,可沒有放開口子。

不過毛文龍沒有自己在朝中的勢力,兩相對比下來,此策還是極有可能成功的。

“我先向朝廷上疏一封,索要糧食接濟遼民,看朝廷如何回複,我估計朝廷不理。

然後我再上疏這互市之事,朝廷就沒有道理不理了,再讓賈府幫忙走動各家關係,此事大半能成。”

將軍背景深厚,眾人都知。

“將軍這回的奏疏,可要注重文字,前番那封強硬的奏疏,影響不小,不可輕易再試。”

李成賢也建議道。

“大家一起勘酌一二。”

唐清安笑道。

“隻要朝廷同意金陵,江南商賈運糧到旅順,放開了這條口子,那麼後續的事就好操作了。”

李成賢明白將軍的意思,隻要放開了口子,準許船出海,無非就是打通衙門關係的事。

而以金陵,江南目前的狀況,官府上並不會有阻礙。

那麼。

其他月份照常到旅順貿易,明年六月份之時,金陵,江南的商賈,以船夾帶,出海轉向。

運送瓷器,布匹,絲綢,茶葉等等到濟州島貿易,就不成問題了。

“我先上疏。”

於是,馮勝之親自提筆,唐清安三人在一旁觀看。

“臣受朝廷委任於金州五年矣,初往鎮江時,渠等已絕糧二三月矣,沿途迎職等哀訴者。

鐵山、廣鹿、石城、鹿、猜等島各有安插之遼民,東岸從金州到鎮江,千裡之途陸續不絕。

奈皮骨僅存,程腹待舞,力不任兵戈,葡匍道傍不能起,甚有偃臥不能出戶者。

職等親至其室,見奄奄氣息,哀鳴床褥間,職等心憐之,亦無以益之也。

渠仍向職等懇曰‘我父母妻子一家俱遭奴害,安得飽食一日,殺奴一級,死亦甘心’。

職等壯之,而未敢擅許也。

遼民萬死一生,從虎穴中逃出,望我中國生全之也,而竟以口不聊

生,且日夜多死亡者,真可憐也”

“好。”

不等馮勝之寫完,顧應時拍手叫絕。

“這老實人騙起人來才叫厲害。”

李成賢笑道。

唐清安則默默無言。

看到馮勝之所言,他想到了舊有的時空裡,有個官員的上疏,和馮勝之一般無二。

不過地名是在朝鮮。

想起這段話,唐清安就莫名的悲傷。

一名百姓,忍受了多大的仇恨,餓死前向官員的痛訴,不是埋怨其官府無能。

而是悔恨自己死前,不能殺蠻一人。

這種零零散散的記錄下來的碎片,是不能仔細去琢磨的,但凡仔細琢磨結合繁雜的史料。

得出的結論令人毛骨悚然。

見將軍無言,馮勝之繼續寫下去。

“自金州至鎮江,遼民種療確棄地,恒不有秋,鮮又接濟,以地遙僻,益不及彌月。

嚼草根充虛,千裡流冗啼饑,非複人貌。

宛轉在地,哭聲震天,鹹激然嘈嘈曰‘奔命天朝乎?作餓殍乎’。予往返下車慰藉,未嘗不唏噓涕下雲”

“馮公寫完,我也來寫一封。”

聽到顧應時的話,馮勝之默默把筆遞給他。

他不是個說謊的人。

從小讀聖賢書,這回竟然欺君罔上。

剛才得到同僚的稱讚,他並不開心,反而有股悲意。

自己並不是想要欺騙朝廷,而是希望以自己此舉,讓朝廷和將軍之間的裂痕不要繼續加深。

導致不忍言之事。

朝廷是個不管遼民的,將軍是個不管朝廷的。

怎生是好啊!

馮勝之想不出主意,隻能默默的看著李成賢的筆下。

比他更為的激烈。

直接問朝廷諸公,是否不管子民生死,看著百姓們餓死。


最新小说: 從遮天魔獄玄胎經橫推諸天 大槐樹到新來生 暖風知南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成了女帝的養成遊戲 我改嫁植物人大佬後,渣夫跪地悔瘋了 超級農業巨頭 蒼穹盜賊 財情動人 一人:演過戲嗎?你就神格麵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