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到了危急時刻,蠻族到底還能全民皆兵,說不得民兵也是兵,又在其腹地。
如今金江鎮占據了優勢,占據了地利。
唐清安不想繼續冒險,去賭那一半一半的幾率。
明年,後年。
金江鎮的實力將更加強大,更加穩固。
有了這一回大軍團作戰。
七萬金江軍消化了這番經驗,將不再憂心和蠻族野戰。
穩妥起見。
唐清安終於罷兵。
同樣。
他召集諸將。
任命各地守將。
彭大海駐守蓋州,李勝虎駐守營口,張薄駐守岫岩。
另有梁房口關,平山,耀州驛等各命守備。
三城組成品字形,交相呼應,互為犄角。
又有山河險關之地利,因此極為的穩固,哪怕蠻族大軍來攻打,也可以堅守下來。
此地守軍兩萬。
李伯升駐守鎮江,鄧興駐守鳳城,李齊駐重要的守寛旬六堡。
另有長白山脈中新安堡,草河堡,通遠堡,青台堡等堡各命守備。
此地守軍一萬五千兵。
郭英駐守複州,於誌駐守得利贏城,陳宏駐守永寧監城。
另有五十寨驛,盤古堡,欒穀關等堡各命守備。
此地守軍萬兵。
朝鮮軍回國,國內援軍駐莊河,東溝,東岸一帶。
其餘兵修整。
全軍開始輪守。
如此這般安排下來。
長白山脈各遊擊區都取消,成為了金江鎮真正的地盤。
“就這麼放朝鮮軍回去?”
二弟劉承敏,深知大哥的脾性,好奇的問道。
唐清安點點頭。
三萬朝鮮軍力太差了。
雖然他把朝鮮軍中的精壯充入了朝鮮三部義軍,獲得這三部義軍首領的感恩戴德。
見到他話裡話外都是表達忠心。
可是把這三萬朝鮮軍放回過,衛所軍不會這般輕易的放過三部義軍,至少要索回原本的軍士。
總之。
這三部義軍日子不會好過。
對於朝鮮軍,唐清安還有大計劃要用。
三部義軍如果真心投靠他,他會好好大用一番。
如果背信棄義。
他也能轉手扶持衛所軍。
衛所軍本來就敵視三部義軍,如今又有自己的插手,其間的裂痕更大。
除非三部朝鮮義軍把手裡的軍士還回去給衛所軍,願意削弱自己的實力。
軍頭會願意自己的手裡變小嗎?
換成是唐清安自己都不願意。
總之。
以金江軍目前的實力為底氣,朝鮮亂七八糟的局勢,唐清安並不放在眼裡。
到處都是他可以借用的機會。
不管是對於朝鮮國主,還是朝鮮衛所軍,還是兩班貴族,或者三部義軍。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唐清安笑了笑。
見到大哥又露出這股迷之自信,劉承敏也放心的點點頭,不再擔憂朝鮮軍之事。
冬天到了。
萬物休眠。
金江鎮不提。
朝廷得知收到錦州的急報,得知北鎮被破,不管是兩位聖人,還是朝廷百官。
都無言以對。
遼東節度府成立百年。
從光複遼西,對抗蒙古,壓服遼左各部,一路收複前明失地,因此得以永鎮遼西。
隨著遼東節度使的功績。
遼左被一一光複,因此大周設立遼東都司,慢慢取代遼東節度使的權勢。
幾十年來,不論如何打壓遼東節度府的實力,但是京城中錦鄉侯府一門,向來受到皇室恩賞。
所以。
金江節度使收複失地,在朝廷看來又是一個遼東節度府。
可是,不管朝廷如何想。
當得知遼東節度使殉城之事。
哪怕是文官也不敢再彈劾遼東節度使李達祖。
太上皇隱隱猜測,遼東節度使為皇帝大開方便之門,心裡正想著如何敲打李達祖。
是的,太上皇都下意識認為北鎮不會被破。
以前左翼蒙古勢大時,同樣圍過北鎮。
所有人慣性思維。
北鎮能堅持住。
北鎮塌了。
為國家鎮守遼東百年的將門,塌了。
“金江鎮!”
有人開始彈劾金江節度使,畏懼蠻族,救援北鎮不及。
更有人彈劾金江節度使圖謀不軌,野心極大,隻顧占領地盤,有擁兵自重之心。
把丟失北鎮的責任推諉於金江鎮。
又有京城裡的勳貴,不少府邸和錦鄉候府親厚的,認為唐清安救援不力。
有的對唐清安不滿起來,指責他不儘心。
如此形勢,賈府不敢明辯。
選擇私下和各家溝通。
賈珍,賈赦,陳德言三人,親自去拜訪錦鄉侯府。
洽談錦鄉侯府小姐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