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有些風險。”
皇台吉遲疑道。
因為一兩個月的時間,能不能打下錦州,他並沒有十足的把握。
他仍然想要金江鎮唐清安旗幟鮮明的支持他。
“恕奴才放肆,大汗之想是不可能的,金江鎮沒有到這種地步。”
範文程恭敬道。
皇台吉沒有怪罪範文程的放肆。
寧完我看在眼裡,心裡暗歎一聲。
隨著金江鎮的崛起。
如今的蠻族再也不像以往那般,想打誰就去打誰,開始衡量自身的實力。
……
劉興祚率領親衛入了朝鮮。
應對朝鮮的兩班貴族的宴請,同時開始接觸駐守朝鮮的金江軍將領。
他知道以自己的威望,沒有節度使的調令,是無法指揮的動這些軍頭的。
也沒有拉攏他們的意願,雙方心知肚明。
不過是認識一番,增加默契方便日後的行事。
以劉興祚的能力,和這些將領很快達成了一片,明麵上和氣一團。
最後他才慎重的去見陶傑。
以金江鎮在朝鮮的軍力,如果需要動用軍隊,說明形勢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幾千金江軍,最多也就是護住朝鮮國主的安危,穩住漢城形勢。
所以真正能發揮作用的,還是陶傑此人。
“原來那朝鮮義軍,如今的處境怎麼樣?”
一句話就問到了點子上。
陶傑心中訝然,對此人重視起來。
“不好。”
陶傑搖搖頭。
朝鮮三部義軍歸國後,果然受到衛所軍的排擠和索要自己的軍士,又有兩班貴族的打壓。
因此比原來還要困頓。
“論這三部義軍的戰力,比起衛所軍要強,不知為何不受人拉攏,反而被打壓呢。”
劉興祚對於朝鮮的局勢並不十分清楚,所以詳細的請教陶傑細末。
陶傑聞言笑了。
說來說去天下烏鴉一般黑。
把這番道理和劉興祚講解了一番,劉興祚恍然大悟。
節度使在自己來前,告知朝鮮局勢困頓的根本原因,是其內部的利益不夠分。
結合如今自己在朝鮮的所見所聞,劉興祚終於徹底明白了節度使所指。
又和陶傑談論了一番,他做出了主意。
不日去了朝鮮南部,前後見了原來的朝鮮三部義軍。
其中所談不提。
等他再次返回漢城。
他的做派和原來金江鎮的做法大為不同。
給人的感覺鋒芒畢露。
原來朝鮮貴族,覺得和金江鎮的人打交道,心中還認為是和上朝接觸。
而劉興祚話裡話外,從來不提朝廷,隻提金江鎮。
而且也終於開始談起正題。
那就是如今金江鎮,今年向朝鮮索要的六十萬石糧料,其中有三十萬石,播種前就要運回金江鎮。
可朝鮮如今還沒有動靜,三十萬石糧料,是需要時間來征集的。
以朝鮮這般做派,到了約定的日期前,就算他們行動起來,也是無法按照約定日期前完成。
現在就要開始征集,才能如期供應。
劉興祚已經明白,朝鮮兩班貴族開始用拖字訣,不想完成承諾。
朝鮮兩班勳臣,心裡的確有不滿。
當初金州總兵,如今的平遼候,是和朝鮮做好了約定的。
朝鮮每年供應金江鎮三十萬石糧料,但是哪年金江鎮都不是要了兩三倍之數。
這幾年來,朝鮮又派兵,又派糧,還要供應金江鎮。
朝鮮已經對得起金江鎮。
終於。
有人見劉興祚態度強硬,理直氣壯的告訴劉興祚,無法完成對平遼侯的承諾。
劉興祚冷笑一聲。
那人麵色不變。
他這番言論,是背後有人支持的,他並不懼怕劉興祚。
朝鮮國內如今百姓困頓,憑什麼把糧食拿去供應金江鎮,養活金江鎮的遼民。
今年沒提有戰事,就算金江鎮有軍事計劃,朝鮮也無力供應戰事。
三十萬石歲額,秋收後會如約運送。
而上半年的三十萬石多要的糧食,則不會運送。
既然劉興祚不講道理,他們也不願意講道理。
劉興祚沒有理會他們。
隨著老奴的死去,大周開始放鬆起來,朝鮮一樣如此。
所以他選擇了直接去找朝鮮國主。
得知劉興祚求見,李倧猶豫了一番,到底還是見了他。
李倧知道劉興祚的來意。
“殿下登基數年,可是認為地位穩固,不再需要金江鎮的扶持,所以對金江鎮的困難視而不見?”
劉興祚不留餘地,直接詢問道。
“放肆,就是你們平遼候見到我們主上殿下,也是客客氣氣的,你如何敢這般無禮。”
忠仆太監林忠嗬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