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木茂堡年久失修,磚瓦一觸即破。
前遼東經略史鼐,這些年最大的功勞,就是把沿途眾多的堡壘都新返修了一遍。
為了修葺甚至推倒重建這些堡壘,花費了不可計數的人力物力。
三堡中最重要的木茂堡,為方形,用石磚鑄成,每牆長兩百步。
四角用石頭修築了圓形的角城台,地徑長八步,樓頂長七步。四角類似於城池的角樓。
登上圓形的台麵,羅明對這裡每一處都了如指掌。
因為這兩年中,羅明親自負責督造,角樓上原來的裝飾都被他否掉,隻全力穩固軍事。
包括寬兩步的馬道,都是羅明要求加寬的。
從這裡是看不到依托邊牆修建的大勝堡,以及木茂堡右後方的流水堡。
“朱振傑,寧隆雄。你們二人可有信心守住?”
程之信眺望了一番,突然問向身後的兩名將領。
蠻族將要進攻錦州,不管是其內部的大動作,以及朝廷和金州的警示,錦州已經上下皆知。
“我們兵雖然不如北鎮多,可是卻比北鎮遠要強。”
朱振傑毫無猶豫的說道。
身旁的寧隆雄一臉的認可。
北鎮地勢寬廣,易攻難守,隻要北鎮被圍困,其餘各地容易被分而擊破。
遼西地勢狹窄,一邊多山,一邊靠海,而想要全奪遼西,隻有一路硬打過去。
眾將鎧甲精良。
眾人身上的軍備,同樣是史鼐六年來為軍中積蓄的實力。
錦州軍有傲氣,不是憑白產生的。
六年來兵餉充足,軍備齊全,國內鼎力供應,史鼐至少截留了七成的物資。
這七成的物資,被他用來打造五萬錦州軍。
新來的遼東經略,同樣帶來了豐厚的補給,不但沒有因為史鼐的去職而影響錦州軍的供給。
反而因為其背景強大,物資供應更加的充足。
戰馬一樣如此。
“那就好。”
程之信回過頭,泰然自若的看向眾將,其中不少人年齡比他要年長不少。
前有史鼐的支持,後有魏毅的支持,他這些年壓服一切,掃除對自己不服氣的老將。
如今剩下來,以及提拔起來的,都是他的心腹。
“大好前程不日即來,平遼侯靠戰功,短短六年封侯,不知爾等是否殷羨。”
程之信邊說邊摩挲手裡的磚牆。
從無到有看著木茂堡被推倒,然後在廢墟上重建,一磚一瓦他都覺得有感情。
“我很羨慕他,也很佩服他,可是我並不認為我弱於他,同樣,你們這些我挑出來的人。
我也不認為弱於東海堡之人。
四千袍澤,足以我等建功立業,不負此生,光宗耀祖。”
隨著程之信的話,眾將抬頭挺胸。
“此戰……必勝!”
“必勝!”
眾將。
簡短回應。
“打起旗幟!”
程之信喝道。
不久。
木茂堡,大勝堡,流水堡。
三堡上方豎起新的旗幟,上麵飄揚二字。
必勝!
錦州必勝軍!
軍中主將程之信。
“好一個必勝。”
駐守大淩河堡的羅明,聽到屬下的彙報,隔壁程之信的舉動,讓其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唐清安年紀輕輕,才能茁助。
結果就是史鼐開始重視年輕人,大量任用有抱負心的年輕人。
年輕將領中的翹楚,分彆為程之信,羅明。
兩人身居重職,皆不服氣對方,想要贏過對方。
即是心心相惜的朋友,也是暗自競爭的對手。
兩人常分析唐清安的行跡。
最後得出結論。
此人於大局中尋敵人短處之能,委實無人可比。
六月。
皇台吉率領蠻族大軍,合蒙古盟友十餘部盟軍,自身八旗軍,蠻軍,蒙古軍,漢軍。
合計十一萬大軍,以北鎮為後方,直撲錦州。
分三路。
一路攻打木茂堡三堡,一路攻打大淩河堡,剩餘一小軍,由其子豪格帶領,奔赴東海堡。
沿途的村莊,屯戶早就逃離。
大軍行動順利。
一路焚燒房屋,勢甚猖獗。
東海堡遠離錦州,作用已經極小。
原來金江鎮的家眷,早就被接去了金州,東海堡這些年沒有人口,處於荒廢狀態。
豪格率領數千兵。
在東海堡四處焚燒毀掉房舍。
隻可惜沒有俘虜到人口。
得知豪格率軍歸來。
皇台吉立刻下令。
金江鎮老窩東海堡以被夷為平地,屠戮殆儘,乃報數年之恨。
此捷報傳閱各軍。
果不其然。
蠻族各處大軍,軍心大漲。
------題外話------
電腦房沒空調,熱得不行。另外兩間房有空調,主臥中老婆不讓點蚊香,兒子的臥室一樣不能點蚊香,所以是寫不成的,因此第三更延至白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