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周朝廷才是凶手_紅樓從遼東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紅樓從遼東開始 >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周朝廷才是凶手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周朝廷才是凶手(1 / 2)

紅樓從遼東開始!

“世間何人最期望天下太平?”

唐清安不等林如海說話,一邊沉思,一邊露出堅定的眼神。

“從大澤鄉陳勝吳廣發動的起義,喊的口號是伐無道,誅暴秦,乃至千年間。

不可計數的農民起義,都是以安民,均田等為目標的口號,。

沒有一支真正的農民起義隊伍,是以要做皇帝而呐喊的。

反倒是皇室,世家,官宦子弟,武將等,造反大多都是以做皇帝為目的,打出的旗幟。

這說明了什麼呢?”

金江鎮的文武,機密都在此處,乃至學問最深的林如海。

唐清安的目光炯炯有神。

沒人回答。

眾人摸不清楚平遼侯的心思,不知道他為何在這事上如此慎重,如此長篇大論。

唐清安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認識什麼是民心,才知道民心的威力有多麼的強大。

唐清安自認為自己不是聖人。

至少脫離不了低級趣味四字。

他以前認為自己應該接近了聖人的地步,可是見到了真正的美色,此一道上他就完敗。

是好事。

因為他也認清了自己。

有些事,他看過,卻的確做不到。

雖然某些事不在了,可某些思想一直陰魂不散。

在某個大變以前,有人敢說不要皇帝,大家會說此人是瘋子,當某個大變以後。

還有人說要做皇帝,大家也會說此人是瘋子。

但是這些思想明麵上不在了,卻一直都在。

唯我獨尊,我說了算,作威作福,為所欲為。

這等權勢。

當真的降臨之時,誰敢說自己能拒絕之。

皇帝的原生地,這片土壤揮之不去,驅之不散,附著在許多人的身上。

遇到了適當的氣候,適當的溫度,就可以發病。

所以唐清安有自己的謀劃。

關於自己的未來,金江鎮的未來,乃至於民族的未來。

儒家。

是要大改的。

不過此事不好輕動,動則天下為敵,至少現在金江鎮的認知,絕對要改。

一提農民起義。

人心就認為是農民導致的天下大亂,談虎色變,認為作亂的農民是毒瘤。

把朝廷的敗壞歸之於百姓之上。

民智未開。

唐清安不會讓金江鎮的遼民,聽從就有地主階層灌輸的印象,把霍亂天下的責任,歸罪於流民身上。

既然風起。

他就要未雨綢繆。

隻有金江鎮的遼民,認識並接受了這個道理,他率軍出關時,才能繼續保證金江鎮上下一心。

金江鎮如今因為仇恨蠻族,所以在對抗蠻族一事上,齊心協力共同出力。

哪怕日子過的困苦,也心甘情願。

即吃不飽肚子,還要屯田,修建水利等。

可是如果不能改變他們的認知,那麼唐清安用金江鎮的積蓄,乃至金江鎮子弟的性命。

去填入關內時,則得不到遼民的認可。

但凡遇挫,則會舉步艱難。

數百年後東北大帥入關失敗就是前車之鑒。

雖然他和前者不同。

前者是因為私欲,他是因為想要救世,以匡扶天下萬姓。

“伐無道,誅暴秦。”

“打抱不平。”

“打富濟貧。”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天補平均大將軍。”

“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

“天譴魔軍殺不平。”

“殺儘不平方太平。”

唐清安一句句說道。

這些大逆不道的話,令屋子裡氣氛極為壓抑。

“可見農民才是天下最渴望太平的人。”

唐清安終於說完,並堅定的如此認為。

謝友成,馮勝之,顧應時,賈鑒,林如海,都是精明的人,至少不愚笨。

他們都懂了平遼侯的意思。

陝西流民作亂,哪怕導致大周國家敗亡,責任是大周無道,而不是流民霍亂天下。

“將軍之言,令人恍然大悟啊。”

賈鑒歎道。

他是真分不清楚,現在的將軍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

將軍的思想,如果在金江鎮傳開,獲得百姓的認可,無異於和朝廷割裂。

反倒是朝廷打殺流民,會獲得金江鎮百姓的同情。

朝廷越是殺害流民越多,金江鎮的百姓,反而越會痛恨朝廷,同情陝西的流民。

蠻族還未平。

將軍就已經開始布局國內。

可怕可懼。

將軍如此年輕,如何才智這番高覺,令人感歎。

謝友成,馮勝之,顧應時三人又不同。

馮勝之心向朝廷,乃從小讀儒書,受其熏陶,和忠君就是愛國一個道理。

可是他畢竟是遼民,和遼民受了同樣的苦。

心中也裝有遼民。

朝廷難道是真無道嗎?


最新小说: 開局複製萬物,上交係統造神國 白蛇:從截胡許仙開始 陌上風吹不識君 把偏執反派養成戀愛腦,我死遁了 邊疆小斥候 論大後期金手指的我怎麼苟過前期 瘋批公主重生後,打遍全京城登基 換親後她扶搖直上,假千金破防了 惡雌肥又老?帶飛炮灰兒女享清福 往日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