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納兵_紅樓從遼東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紅樓從遼東開始 > 第三百零三章 納兵

第三百零三章 納兵(2 / 2)

多一分桑田,就少一分農田。

北方饑民遍地,南方的糧價也一日高過一日。

大周現在缺的是糧食。

因為糧食越來越貴,所以每年的稅賦銀子,導致能買到的糧食越來越少。

國內田畝不足,可是遼東可以開荒的土地多。

奴兒乾司中的少部分平原地區不提,其他的老林沼澤不易開發,同樣先不提。

一樣的生產力。

闖關東。

幾十年間,百姓自發的湧入遼東,沒有統一的管理,百姓自產自救,就到達數千萬人口。

遼東從戰國以來,史冊就明確記載,是產糧之地,雖然不如南方的一年多季。

以前南方的百姓都不夠,因此百姓移民都是往南方移,而不是選擇遼東。

而現在的南方早已經開發出來,無地可繼續前行,前麵就是大海。

前明的時候,遼東是戰區,加上國家新立,人口減少,國內田畝多,因此沒有多少百姓願意到遼東。

最後取消了州府,改成了衛所。

到了後期,國內的田畝慢慢減少,湧入遼東的百姓才越來越多,加上多年的生養。

哪怕遼東一直處於戰爭的前線,遼民也高達了數百萬之多。

如果沒有戰亂的因素,百姓就不會再害怕,湧入遼東的百姓,同樣會猶如闖關東時期一樣,達到高峰。

所以唐清安計劃要派船去福建等地,運兵到金州。

這是一次嘗試。

如果未來打敗了蠻族,收複了遼東,就可以以此契機,來接應福建各地的無地之民到遼東。

不管是吸納人口,還是解決海盜之根源,都是對金江鎮有利處的。

至於遼東能不能收納數千萬人口,唐清安內心不肯定,但是千萬人口是沒有問題的。

清末最後的時期。

沒有化肥,沒有機械,沒有官方的組織,更沒有鼓勵的政策,也沒有官方出麵興修水利。

遼寧省,也就是現在的遼東,人口達到了一千餘萬人,奴兒乾司分出來的吉林為五百餘萬人,黑龍江為近兩百萬人。

到了民國初期,不到二十年的時間,東三省的人口又翻了將近一番,達到三千萬人口。

這些曆史可以借鑒不提。

光如今東江鎮占領的地盤,加上漁政,就可以養活三百多萬民眾。

如果又收複全遼東,其他山區不提,平原就比現在金江鎮所占領的平原地區翻了三倍。

官府大力興修水利的情況下,至少養活七八百萬人口是不成問題的。

所以吸收福建各地的無地之民,既能增加金江鎮的實力,又能解決海盜之苗頭。

因此,唐清安才想要用海船去福建各地運兵,以提前摸清楚門路,為日後移民打下基礎。

至於開發台灣,現在還不到時機。

首先朝廷就會大震,絕對會和金江鎮立馬翻臉,其次也會引起西方國家的警惕。

所以開發台灣,至少要在金江鎮解決身側所有潛在敵人後,才是合適的時機。

看完金江鎮軍司的意見,以及唐清安所解釋的話。

賈雨村心中升起了一個想法。

如果真的達成了唐清安的計劃,那麼金江鎮完全有入主中原的潛力,可以和大周抗衡。

“此計甚妙。”

賈雨村很興奮。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不光是福建之民,我估計雲貴的百姓,也會趕來坐船。”

隻要不是旗幟鮮明的造反,賈雨村是希望金江鎮實力越強大越好的。

真要是到了造反的那一步,賈雨村會根據雙方的實力,來決定的自己投靠到哪一邊。

但是目前的金江鎮,還是朝廷的金江鎮,所以賈雨村內心沒有負擔。

“如此就請世叔替我上言朝廷。”

唐清安笑道。

“善。”

賈雨村當著唐清安的麵,寫了關於請調國內鄉兵,以及海運福建各地兵的事宜。

奏疏到了朝廷。

內閣關於此事,慎重的商議了一番。

北方的兵已經無法調,南方的兵也疲憊,調鄉兵,民兵去金州,本來就有禦史提議過。

不過內閣和皇帝,擔憂會引起平遼侯的誤會,憑白生出事端,因此沒有采納。

賈雨村得知朝廷的擔憂,主動上疏請命,寫到他會向平遼侯曉以大義,說服他認可此事。

“我估計平遼侯認可這件事。”

劉一儒又不傻,很快就看穿了賈雨村賣巧的心思,得出了結論。

不過他也不會反對。

因為此事對朝廷來說,的確是省力的好事。

“對於金江鎮,還是需要警惕一些,賈雨村此人和平遼侯關係太深,難以承擔重任。”

他向皇帝建議。

皇帝想了想,沒有反對。

“明年大戰後,就把賈雨村升調回京城,另派人去金州。”

“皇上聖明。”


最新小说: 世界生存係統 一代大醫在民間 四嫁帝王,三位前夫坐不住了 穿成極品大嫂後,荒年養崽種田忙 撕碎 惡雌嬌嬌被流放,眾獸夫爭生崽崽 潮汐界限 開局複製萬物,上交係統造神國 白蛇:從截胡許仙開始 陌上風吹不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