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養於富貴之鄉,誌大才疏,多半皆不成才。
寧國府的賈珍,以較射為名,不到幾個月,寧國府就成為了京城勳貴子弟的風花雪月之地。
雖有賈珍的不對,也可見京城勳貴中的風氣。
如果。
大周的民亂真的能入京城,那麼金江軍在京師和義軍一決雌雄,如果金江鎮有幸入主中原。
國內的勳貴大多都要清除,還百姓一個清明。
而勳貴是不可能消亡的。
人人都想要成為勳貴,想要光宗耀祖,是人之常情,更是人發憤圖強的動力。
哪怕是唐清安的時代,國外的勳貴也沒有消除,不過是換了個稱謂罷了。
不論是日後入主中原,還是征日本,遠征海外等等。
金江鎮也會有更多的勳貴出現。
想要一直立於世界之巔,那就應該和世界接觸。
為民族打下龐大的,無人能比的家業,和世界保持緊密的聯係,永不會成為封閉的國家。
才是符合大周民情的國策。
至於未來科技爆炸,生活生態大變,那就是未來百姓,該決定如何的任務了。
而不管如何變,統治階層永遠在。
因為後世國外也是如此。
鷹國的統治者,換來換去都是那些人。
而掃除大周國內的勳貴,那是未來的事,並不妨礙現在的金江鎮,借助大周國內的勳貴發展壯大。
兩者並不衝突。
賈府的旗幟,遠不是王府能比。
而榮國府二房的賈政,賈寶玉,唐清安想不出這兩人,日後會對金江鎮造成什麼麻煩。
倒是王府卻不一定。
如果一定要選擇的話,榮國府的二房,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此時。
有人匆匆進來,送上京城陳德言的密信。
唐清安接過來一看。
“賈敬去世了?”
情不自禁的說道。
謝友成聽到了,沒有太多的出動,而他身旁的賈鑒,卻愣住了。
賈鑒來自國內。
他年輕的時候,就久聞賈敬的大名。
唐清安把密信遞給兩人,看到了賈鑒發愣的神情,並不以為意。
雖然京城已經很多年沒有賈敬的消息,但不代表此人就沒人關注了。
鎮國公府,理國公府,齊國公府,治國公府,修國公府,平原侯府,定城侯府,襄陽侯府,景田侯府。
史府,王府,薛府……
這是一個時代的弄潮兒,卻因為浪潮而淹沒。
哪怕眼睛並沒有看到,唐清安也知道現在京城有多麼的轟動。
紅樓的原文中。
皇帝得知,第一時間就下恩旨,不但賈府中人謝恩,連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稱頌不絕。
這段原文就可以知其影響力。
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稱頌不絕。
所有。
說明了哪怕有敵視勳貴的大臣,也不敢在此事上不稱頌,不出聲都不行。
傳說的隕落。
這還是賈府已經在衰敗的形勢下發生的,而現在的賈府,不提多麼榮耀,根基一道更為的穩健。
唐清安已經料到,賈敬的後事有多麼的隆重。
“賈敬的臨終遺言,外人並不知道,但是告訴了三弟,其中就有催促賈政促成婚事的要求。
既然如此,你們商議下,誰適合代替金江鎮去吊喪,同時商議婚事。”
這些年來。
榮國府一直不急於婚事,有擔憂自己的顧慮,而賈敬卻一直未催,唐清安有猜測。
此人也後悔了。
後悔的是沒有定下寧國府的姑娘,當時因為年齡太小,而選擇了賈探春。
不過現在賈敬去世了,家裡的姑娘要守孝。
拖延不住,因此改為促使榮國府。
雖然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是臨死了,都要為家族用儘心思,這就是大周人啊。
“定下了婚期,就讓賈府立刻出手,還有史家,王家等,都要幫助錦鄉侯府。”
唐清安堅定了主意。
遼東雖大。
但是勢力太多。
金江鎮已經有了打敗蠻族的信心,但是卻要顧忌周圍其他的勢力,久久不敢輕動。
柳湘蓮要去日本,日本的天時不可錯過。
現在的時代,日本是人口僅次於中國和印度的國家。
而德川幕府的三代之治,已經到了繁榮的前夕,其餘不提,人口會越發的暴漲。
如果不借助日本的已經不多的天時。
完全硬碰硬的去消滅日本,至少目前的金江鎮,是沒有這份底氣的。
抓住不多的天時,步步破壞德川幕府三代之治的和平,最後一舉破滅對方,這是唐清安的方略。
但是時間不多了,沒有浪費的餘地。
“軍司的重心,要立刻調整為對蠻族大軍的作戰安排。”
聽到將軍的話,謝友成一臉的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