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
金江軍運來了紅夷大炮,兩個日夜的持續轟炸下,終於轟塌了數段城牆。
在陳凱武的居中調度下,衛所軍,三部義軍,金江軍,輪番攻打本溪城。
本溪城牆上的工事,全部被摧毀,無法發揮居高臨下的優勢,在城牆的斷恒裡,一邊抵抗一邊抓緊搶建新的防禦工事。
先是布置各類拒馬,地麵上擺放紮馬釘,然後堆放沙袋,代替城牆的作用。
每次敵軍攻打,在被擊退前,都會摧毀這些工事,而蠻軍則趁著空隙,重新修複。
“朝鮮軍如此拚命,有何好處?”
傷亡大增的郎阿,帶領親衛巡視城牆,看到激烈的戰場痕跡,發出了感慨。
蠻族對朝鮮並不陌生,知道朝鮮軍戰力低下,但是這場戰爭中,朝鮮軍的堅韌,超出了郎阿的想象。
這並不是他印象中的朝鮮軍。
“就算他們付出巨大的傷亡,攻下本溪城,不也是落入金江鎮手中嗎?
他們又出人又出力,最後一無所謂,如此行徑,到底是為何?”
郎阿困惑的詢問周圍的將領。
人們紛紛搖頭。
不隻是他們納悶,蠻族的高層也在納悶,包括漢奸範文程等人,也不是沒有派人去瞧瞧聯係朝鮮。
平遼侯到底用了什麼手段,拉攏的朝鮮如此賣力。
當年薩爾滸之戰,作為藩國的朝鮮,協助大周出兵,戰前就私通他們蠻族,以保存實力。
對比金江鎮,前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場大戰,在郎阿看來,打的十分的憋屈。
在高台觀望形勢的陳凱武,鄭剛,還有朝鮮的權申旭,林之遠等人都在。
“蠻軍自老奴起,習慣了來去如風,快速轉進的戰術,搶完就走,占不到便宜立馬換下一處。
自從我金江鎮崛起,讓其無法野戰勝利,落入困頓之局,形勢改為防守。
處處守城,則處處被動。”
又一次的朝鮮軍被擊退,雖然竭儘全力,也隻做到了摧毀敵人的防禦工事。
而新的防禦工事,即將重新修建,導致數次的攻擊都做了無用功。
和鄭剛的想法不同,權申旭對己方士兵立下的戰果,內心感到欣慰。
什麼時候開始,朝鮮軍竟然也能壓著蠻族軍隊攻打了,前所未有之事。
鄭剛從士兵到把總,從把總到軍校教官,從軍校教官到軍司官員,從軍司官員到營總。
他的經驗,才華,眼光已經超過了絕大部分的將領,看出了蠻族的弱勢。
蠻族占了遼東,有了城池,麵對金江鎮的強勢,失去了以往的作戰風格。
哪怕麵對朝鮮,也失去了主動性。
有時候體量大了,實力越強,不代表沒有缺點,可以被針對的地方也越多。
“命令金江軍,三部義軍,黑九,大山各部投入戰場,務必退回蠻軍防禦。”
衛所軍已經消耗了蠻軍的士氣和戰鬥力,武震孟認為可以派出主力,不再浪費時間。
在場地位最高的人是權申旭,不過鄭剛既然抵達此處,很快就抓住了軍權。
論金江鎮內部的職位,陳凱武要高過鄭剛,但是此人是新一代的將星。
名氣不小,軍司有關係,將軍又信任。
陳凱武知道自己的本事不在於此,如果不是因為和將軍的交情,以及資曆,自己不可能成為參將。
並沒有強壓此人,而是支持此人。
這也是唐清安願意提拔陳凱武為參將的主要原因。
而陳凱武主要也是靠著多年駐守鎮江的威望,和朝鮮軍關係熟絡,多次戰事也是負責調度朝鮮軍。
和陳凱武一樣具有資曆的人很多,東海堡可不隻是陳凱武,但是陳凱武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知道以大事為重。
隨著鄭剛的軍令。
各軍的精銳加入了戰鬥,各陣人喊馬嘶,旗幟搖曳,威勢震天,密集的方陣,讓人看得頭皮發麻。
哪怕是衛所軍,黑九,大山都是最精銳的,攻擊的途中,士兵沒有放緩腳步。
重點攻打城牆斷恒處,並派兵推送楯車,雲梯等,牽製蠻族的兵力,讓蠻軍心生四處皆敵的心理壓力。
蠻軍在老奴時期,參加戰鬥都能獲利,唯獨麵對金江鎮,傷亡慘重不提,且得不到戰利品。
而老奴死後,更是認為金江軍強大,到了如今的局麵,哪怕隻有五千金江軍,也產生了很大的壓力。
是郎阿不敢輕易派軍出城作戰的主要原因。
盧順義帶領自家軍隊奮勇殺敵,一路廝殺過去,不知不覺就殺入了城牆裡。
蠻軍軍力薄弱,在對方全麵開花的戰術下,無法獲得支援,竟然被盧順義殺透。
“殺啊。”
盧順義一部,本是義軍出生,這些年軍資充足,對金江鎮有歸屬之心,因此戰心高昂。
加上不少士兵的姐妹,或者親戚,靠著便利嫁入遼東,獲得了更好的生活。
在國內心理上就自覺高人一等,又有金江鎮的軍紀嚴明,且能獲得好處。
在盧順義的帶領下,上千士兵作戰勇猛,毫不畏戰,殺向兩旁,攪動了戰局。
此時。
郎阿已經陷入了和金江軍的廝殺,投入了所有的戰力,無法顧及周邊。
麵對盧順義的突入,竟然拿不出應對的措施,隻能任由其突入。
黑九心中一直羨慕三部義軍。
知道論地位,金江鎮中更看重三部義軍,不過這是彆人數年打下來的功績,他也無話可說。
不過自從金江鎮,突然開始插手衛所軍的事務後,不少作戰勇猛的士兵被提拔了起來。
黑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們普通的士兵,世代都隻能是士兵,和奴隸一樣的身份,如果不是因為金江鎮,黑九一輩子都彆想改命。
平遼侯就是他的大恩人,不隻是改變了他的命運,包括他世代的命運。
他不怕戰死。
他有兒子,真的戰死了,以金江鎮的行為,必定會善待自己的兒子,給予更高的回報。
他更想立下戰功。
成為像盧順義等人一樣的將領,獨自掌領一軍。
就像南北戰爭。
不過給了奴隸們一絲希望,奴隸們踴躍參軍,發揮了超常的作用,改變了戰局。
同樣都是人,唯一不同的就是內心。
黑九抓住了機會,希望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哪怕是麵對蠻族,在金江軍的加入下,黑九沒有畏懼,帶著士兵們衝殺在最前線。
渾身都是鮮血,一直到耳邊響起了歡呼聲。
茫然的抬起頭,右翼響起了潮水般的呐喊,因為視線的遮擋,他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但是聽到己方的呐喊聲,肯定就是好事。
心中士氣陡漲,士兵們也精神一震。
“戰功就在眼前,不要錯過改命的機會啊。”
黑九一聲大吼。
他眼紅三部義軍,而衛所軍的士兵們,不知道多少人眼紅他,同樣想要改命。
兩班製度下,普通人永遠沒有出頭的機會。
這裡是唯一的機會。
而機會就在眼前。
“殺啊。”
“殺。”
黑九一部的士兵們,爆發了超強的戰意,忍受死亡的威脅,一步步擠推了蠻軍。
猶如一條黑線,由外而內的移動。
移動雖然緩慢,卻倒下了無數的士兵,撲倒在地上,形成了屍海。
“贏了。”
鄭剛肯定的說道。
“贏了。”
“贏了。”
陳凱武一臉的高興,權申旭和林之遠,即驚喜又不可置信。
雖然有五千金江軍,但是主力仍然是朝鮮軍。
也就是說。
朝鮮軍憑一己之力,打敗了蠻族,這是從來未有之事,他們無法不震撼。
“全軍投入戰場,絞殺蠻族殘軍。”
鄭剛下達了新的命令。
多次下達命令的鄭剛,神色平靜,仿佛很平常的行為,倒是陳凱武看在眼裡。
此人屢屢抓住戰機,做出正確的調派,波瀾不驚之下,實乃眼光極準,隻有具備韜晦之人,才能做到不放過每一個機會。
名副其實啊。
難怪將軍如此看重此人。
連朝鮮軍在他的指揮下,都能做到打敗蠻族,讓人不得不驚歎。
隻要此人繼續保持下去,未來總兵之位必定有此人。
陳凱武心中升起了自豪。
金江軍人才濟濟,他作為資曆派,又有大局觀,如何會不感到欣喜呢。
本溪城不小。
但是當數萬士兵殺入城中的時候,就不算大了。
有的蠻軍投降,有的拚死抵抗,有的四處逃竄,有的尋找地利組織新的防禦。
如此形勢下。
金江軍和朝鮮軍的表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金江軍的士兵們,在隊長的帶領下,無論麵對什麼變化,都能做到竟然有序。
各隊,各哨之間,配合默契,能很快互相支援,消滅敵人。
而朝鮮軍入城後,軍隊就陷入了混亂,士兵找不到將領,將領找不到士兵,打起了亂戰。
陳凱武看到朝鮮軍的狀況,心中不禁升起了感慨。
他當初跟隨將軍作戰,第一次攻打永寧監城,偷襲入城後,不就是如此形勢嗎。
多年過去。
金江軍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而有的軍隊在變弱,有的軍隊仍然保持舊狀。
“將軍曾言,任何事物都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哪怕維持不變,也是需要努力。
我們金江軍發展如今,就是靠著從不停留的腳步,一直在超過彆人。
換成個人也是如此,有的人躺在功勞簿上,不知不覺就被人超過,或者被淘汰。
唯獨拚搏不停的人,才能一直站在前麵。”
陳凱武已經四十餘歲,見到將軍的時候,他才三十來歲,八年過去,他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再過幾年,他就到了知天命的年齡。
看著眼前年輕的鄭剛,陳凱武作為軍中前輩,以及參將,有資格教育對方。
鄭剛點點頭。
他明白了陳凱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