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無功而返_紅樓從遼東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紅樓從遼東開始 > 第四百零四章 無功而返

第四百零四章 無功而返(2 / 2)

山海關不是彆的地方,身後就是京畿,他們二人身為朝廷將領,理應搞清楚情況。

左欽仔細的向二人解釋。

“皇上未親政前,皆由忠順王保駕護航,如今皇上親政,論起功勞,無人能出其右。

忠順王身負皇命,且本就負責遼西全局。

於公於私,我都無法抗拒他。

雖然有些不合製度,但以忠順王的威望,朝廷不會怪罪他,而忠順王要對付我,我卻隻能束手就擒,所以我才答應他的要求。

你們二人率部去錦州後,可要老老實實的聽從其調令,不然沒有人保得住你們。”

最後一句話。

左欽看向的是馬忠周。

馬忠周的父親是石柱宣撫使馬方。

在太上皇當政時。

先有播州叛軍作亂,直到薩爾滸之戰。

石柱宣撫使馬方或親自,或委派白杆兵,數十年間不斷為朝廷作戰,立下赫赫戰功。

同樣川兵也承受了巨大的傷亡。

朝廷看在眼裡,越發信任馬方,給與了更多的賞賜,同時又調了數千白杆兵,駐守山海關。

整個山海關的駐軍,皆來自朝廷信任的軍隊。

馬忠周和他父親一樣,作戰勇猛,卻脾氣火爆,因此左欽特意提醒馬忠周。

馬忠周搖了搖頭,納悶的說道。

“隻要忠順王不違背朝廷規矩,我為何要得罪他?”

左欽看了眼馬忠周,嘴角動了動,最後還是忍住了。

一般的官員麵對突發狀況,先要獲得朝廷的準許,在未獲得上麵的回複前,必定應對保守。

不敢輕舉妄動,免得事後擔責。

而忠順王卻不同。

例如這回的事情,忠順王為了不錯過時機,沒有拿到勘合就各種動作,想的是後補手續。

忠順王願意擔責,不怕事後追究,因為他有這個底氣,旁的人卻沒有。

馬忠周剛才說隻要忠順王按照規矩來,以左欽的想法,到了必要的時候,忠順王不一定會守死規矩。

但是左欽不想向馬忠周解釋這些。

他擔憂馬忠周嘴上沒有把門的,萬一傳到忠順王的耳朵裡,引起對方的誤會。

二人沒有了疑問,回去帶領各部,離開偏城,奔赴錦州。

不光是山海關派兵。

遼西長城外的生態環境,越是靠近長城的部落,越是親近大周,例如拱兔部。

但是這些部落都較小,或者實力中等,例如拱兔部,已經是這些部落中,實力最強的一支。

這些部落受大周影響最深,公文中稱為熟部。

然後就是受喀爾喀,或者尊喀爾喀各大部號令的草原部落。

草原上部落,還在等待各大首領的表態,而相近的熟部落的勇士們,已經抵達了錦州。

山海關七千人,錦州軍四萬人,還有草原勇士五六千騎,合計五萬餘人。

忠順王雖然信任沈陽城堅,而且還是蠻軍駐守,不過金江軍威名赫赫,讓人無法鎮定。

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忠順王決定不等了,留下一部守軍,其餘開赴北鎮。

他的想法很簡單。

他是忠順王,手裡的兵力是李長鬆的六倍,北鎮的城牆又未全部修複。

讓錦州軍入城,接管北鎮軍。

敢如此強硬的態度,因為沒有人相信,李長鬆敢動刀槍,發生流血衝突。

隻要接管了北鎮軍,忠順王有信心無人敢違背他的命令,因為他的身份。

最後。

李長鬆就算去朝廷彈劾他,他也不懼。

名義上他是率軍協助金江軍,誰能說他的不對?而且李長鬆棄守西寧堡,自己有理由指責他。

這場小官司,並不放在忠順王眼裡。

千算萬算。

抵達北鎮後,竟然發現對方軍中也有蒙古兵。

雖然隻有不到萬餘的蒙古兵,卻讓忠順王不敢輕舉妄動。

並不是畏懼,而是擔憂真的引起了衝突。

蒙古軍可不是北鎮軍。

不可同日而語。

圖門和程之信,兩人發生了爭執。

圖門認為應該采取強硬的手段,己方兵多,李長鬆不敢真的發生軍事衝突,不過是做出的姿態。

程之信反對。

“隻是北鎮軍,局麵的確容易掌控,雙方將領都不敢亂來,但是城內有蒙古軍,那就不同了。

如果進城時,雙方發生衝突,蒙古軍將領和我們不夠熟絡,很容易擴大,甚至變為戰爭。”

“要是真到了如此地步,罪魁禍首就是李節度使,我料他不敢冒這種風險。”

圖門看向忠順王。

這就是要賭。

賭李長鬆是否是知道輕重的人。

圖門想要忠順王賭,因為他心中複仇心切,料定李長鬆不敢亂來。

但是忠順王不同。

和蒙古軍發生衝突,將會超過他的控製。

遼西反而會因此陷入混亂。

城牆上。

李長鬆沒有出麵,望著城外的錦州軍,眼神飄忽,嘴巴乾燥,心中忐忑。

他賭上了自己的後路。

請科爾沁的蒙古軍,守衛城牆薄弱的地方,不讓錦州軍進城。

如果忠順王不退讓。

雙方真的發生了流血的衝突,乃至引發了戰事。

忠順王的下場不提,自己一定沒有好結果。

所以。

他的目光緊緊的盯著錦州軍,觀望錦州軍接下來的舉動。

幸運的是。

他是年輕人,性格激烈,做出了衝動的決定。但是忠順王不同,雖然舉動大膽,實則心細。

正是如此的性格。

忠順王才敢在太上皇的打壓下,不放棄發展勢力,又能不引起太上皇采取強硬的手段。

即鬥爭又控製火候。

錦州軍可以接管北鎮軍,但是卻不能發生戰事衝突,會導致遼西分裂。

此事。

最終還要在朝廷中施展手段。

“李長鬆。”

忠順王看向門樓,露出失望的眼神。

李長鬆想要光複門楣,導致雙方有些紛爭,但是忠順王並沒有產生敵視。

不過這回李長鬆的舉動,讓忠順王徹底放棄了李長鬆。

北鎮。

一定要收回。

他決定向皇帝上疏,遼西不可有兩個中心。

錦鄉侯府。

不要在想來到北鎮。

~~~~~~

將軍召見官員將領商議事情的帳篷,搭建的非常大,所以中間打下一根一人懷抱粗的巨大樹乾。

才能穩固的支撐住這麼寬大的帳篷。

外麵戰事火熱。

唐清安在此處也忙得抽不開身,常忙到大半夜,囫圇睡一覺又趕過來。

賈鑒從草原趕回來,已經是夜晚。

唐清安坐在一張交椅上,腳伸到了矮凳,謝友成等人都在,人人精神疲憊。

謝友成原來還有幾分飄逸的模樣,現在整個人臉色粗狂,和當初判若兩人。

“奧巴出兵後,忠順王選擇了退步。”

這是一個好消息。

帳內。

眾人露出欣慰的笑臉。

沈陽城堅,護城河深,城牆外工事密集。

金江軍火炮眾多,卻也需要士兵上前,填平護城河。

連番作戰。

金江軍俘獲了很多人口。

嚴格的挑選了一番。

很多參加過屠城,或者手中占有無辜百姓鮮血的凶手,皆被審查了出來。

想要活命就要立功。

立下足夠活命的資本。

上戰場幫忙金江軍填平護城河的重任,就交給了數萬挑出來的“屠夫”們。

不過數萬人沒有軍心,行動緩慢。

雖然多番催促,也才剛把護城河填平。

數萬人最後活下來的十不足一。

可見戰場的慘烈。

賈鑒帶來了好消息,讓眾人不在憂心糧道,也是這些天來,眾人第一次露出笑臉。

不久。

商議完諸事,唐清安留下賈鑒。

賈鑒剛才欲言又止的模樣,他看在眼裡,知道賈鑒還有其餘的話要說。

“科爾沁有些不穩。”

“怎麼回事?”

唐清安納悶了。

蠻族如今的形勢,難道科爾沁還有人認不清,準備出軍幫助蠻族?

賈鑒連忙解釋。

“正因為蠻族勢弱,很多台吉本就不支持奧巴自立稱汗,現在沒有了壓製。

奧巴告知,這些台吉暗中聯絡喀爾喀的部落,甚至聯絡察哈爾的林丹汗。”

“奧巴什麼意思呢?”

“巴圖魯汗想要獲得我們的支持,支持他穩定內部的局勢,所以這回輕易的答應出兵協助北鎮。”

“原來如此。”

唐清安笑道。

他對草原部落有些了解,穿越前看過不少草原部落的史料,包括各部的變化。

所以對科爾沁新的變化,雖然感到突然,卻沒有太多的意外,反而很快想的通透。

畢竟形勢不同了。

當初蠻族勢大,連更遠的喀爾喀都被壓服,更何況身側的科爾沁。

科爾沁最初的大首領明安去世,新的首領奧巴,在蠻族的逼迫下,自立稱汗。

內部很多台吉並不支持,不過當時蠻族強大,無人敢露頭反對。

現在沒了蠻族的壓製,內部的不合當然就出現。

任何事情有利有弊。

那麼一個內部不穩定的科爾沁,金江鎮將要采取什麼應對措施呢。

“先以戰事為重。”

唐清安壓下心中的想法,告知賈鑒。

蠻族的種種舉動,皆建立在堅守到金江軍退軍之事上。

那麼。

三個月內能否拿下沈陽城。

就決定了一切。

功成。

唐清安就有餘力,去應對琉球國的薩摩藩軍隊。

他已經收到周苟兒的訊息。

薩摩藩注意到了琉球國的變化,派了更多的武士抵達琉球國。

如果今年未攻下沈陽。

明年的變數會更多,按照謝友成等人的推斷,形勢上的變化,可能會對金江鎮不利。

金江鎮陷入遼東局勢的拉扯之中,自己也將沒有餘力去插手琉球國。


最新小说: 西遊:夭壽啦!這個孫悟空穩的離譜! 重生78:開局揍村霸,香軟村花抱回家 在異域拉起一個殯葬服務小隊 宿命重逢,被深情男配寵上心尖 超人弟弟的我卻是究極生物 柔骨兔弱?可他是女帝重生校花啊! 這是正常的明日方舟嗎 萬人嫌是天生劍骨?全宗跪求她回頭 弟弟,你居然想上位? 你個笨蛋!我等了你十九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