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夷大炮射速本來就慢,效率還這麼低,李勝虎皺起眉頭。
那將領擔憂李勝虎埋怨,連忙又解釋道。
“很多炮彈落到城內,摧毀了不少的房屋,而且投過火油,引燃了很多房子。”
李勝虎沒有責怪。
沈陽城內的大火他也看到過,煙霧衝天。
不過他認為用處不大,的確引起了很多蠻族百姓的傷亡,換個角度想,反而為蠻軍節省了糧食。
“要是有能拋射的大炮就好了。”
李勝虎感歎道。
“將軍也曾將說過這種炮,軍械所的軍匠們,已經研究了年餘,相信很快有眉目。”
火炮營將領小心翼翼的神態,李勝虎知道自己惡名在外,對方是擔憂自己的斥責。
自己在乎的是沈陽戰事,對方卻連未成的事都拿出來講,可見其心中的憂慮。
“接下來還是靠你們了,能摧毀多少城牆上的工事,我們就能越快的拿下沈陽。”
“理應之事。”
那將領送走了李勝虎,鬆了口氣。
“頭兒,將軍最重視我們炮兵營,我們又不歸李參將管,你也太謹慎了吧。”
一名炮兵軍官上前,不滿的說道。
“你懂個屁,李參將年輕氣盛,是軍中最難說話的參將,這次竟能擔任主攻,可見深的將軍厚愛,咱們何必得罪他。”
瞪了一眼,幾人轉身督促軍士們,加快營造土台的速度。
沈陽城。
還未成為蠻族都城的時候,城池的周長高達十裡,後來蠻族幾經擴建。
不光城牆加高了九尺,達到了近四丈,也擴寬了城池,加上修葺後的羊馬牆,新擴的護城河等。
周長達到近二十裡。
大周百姓身體素質低下,普通百姓圍著城牆,一口氣不停歇的跑完,需要一個時辰。
如此大的城池,四個方向進攻的軍隊,看不到彆的方向的友軍動靜,需要靠騎兵的聯絡。
中軍大帳,更是往來騎兵不斷。
軍司的官員,由徐輝帶頭,奔赴各營,親自觀望戰事,以便軍司的後續布置。
帳中。
謝友成,賈鑒,商議如何應對拿下沈陽城後的局勢。
沈陽城堅,蠻族用儘了力量來加固和布置,但是皇台吉犯了大錯。
他不願意退回奴兒乾司,以免導致蠻國煙消雲散,重回部落的形勢,猶如當年的大元。
大元失去了中原,很快恢複為部落舊態。
如果蠻族失去了遼東,大元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鑒。
所以他采用以沈陽城為根基,聯絡科爾沁部落,聯絡忠順王等等,以達到保住沈陽城的目的。
保住了沈陽城,就保住了後方的田畝,做到人口密集,便於統治。
也就保住蠻族目前的局麵,還能算為國家。
可惜。
科爾沁沒有出兵,忠順王遇挫,那麼沈陽就成了孤城,遲早會被金江軍拿下。
目前戰事緩慢,因為唐清安不想金江軍有太大的傷亡,所以按部就班的調兵遣將。
反而是拿下沈陽城後,才是值得唐清安重視的事。
金江鎮要麵對的情形越來越複雜,不在向以往一般,隻需要麵對蠻族,京城有勳貴支持即可。
至少。
沈陽拿下後,該以如何態度麵對朝廷。
“李勝虎這小子,因為我是走後門得到的百戶職位,當年對我很不滿,沒給過我好臉色呢。”
唐清安笑了。
關起門來,有些話可以說的隨意些。
李勝虎的年齡,比將軍還要大,不過將軍稱對方為小子,卻不顯突兀。
謝友成,賈鑒二人第一次聽到還有這等事,皆感到好笑。
“將軍愛惜人才,胸懷寬廣,才能做到不計前嫌。”
賈鑒說道。
聞言,唐清安搖了搖手。
“也不至於此,也是他態度的轉變吧,目前的表現,是心向金江鎮的。”
“金江軍的將領,肯定是心向金江鎮的。”
謝友成接過將軍的話,肯定的說道。
將軍的基本盤是東海營。
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
軍中遼東出身的中低級將領,已經占了大多數,加上身居高位的遼東將領也越來越多。
遼東將領占據絕大多數,有利於將軍分裂遼東,並且軍中讓將軍自立為王的呼聲也多了起來。
隻是將軍不支持。
就算要稱王,也得是大周朝廷封王。
將軍無論是接觸蒙古,還是接觸朝鮮,或者西方的國家,還有琉球,日本等。
皆用的大周旗號。
乃至和巴圖魯汗商議諸事,實際上和金江鎮結盟,名義上卻是巴圖魯汗歸順大周。
唐清安不願深談某些事。
“巴圖魯汗何時抵達沈陽?”
“按照路程應該快了。”
賈鑒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