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
金州。
將軍狩獵於小黑山。
第一鎮節製使劉承敏,第二鎮節製使武震孟,第三鎮節製使朱秀。
赫圖阿拉城總兵豪格,科爾沁可汗奧巴,鹹鏡道參將金忠善,喀爾喀翁吉喇特部台吉煖兔,紮魯特部台吉宰賽,敖漢部台吉歹青,拱兔部台吉王達子。
……
各族將領先哈、赤哈、北則恍忽太、打大成,羅科、阿敦、沙布丁、也勿都、速亥兀。
天氣不好。
烏雲綿綿,寒風陣陣,冷意淒淒。
但絲毫不影響眾人的熱情。
小黑山並不大。
本就不多的野物,早就在金江鎮立鎮的頭幾年,因為百姓們過分的打獵而銷聲匿跡。
所以現在山上的獵物,都是親衛營新近投放的。從長白山捕獵而來,仍然保持著野性和警惕。
牙黃色的布幔圍起來很大的一片空地。
修建的台子上,豎立幾根木頭,搭著一層簡易的布頂,台子上布置了一張桌案。
下方就沒有了,但同樣布置了桌凳。
雖然無法擋住所有的風,但是也足夠人們正常的戶外活動。
但是牙黃色的布幔並不好看。
而之所以采用這個顏色的布幔,並不是因為跟顏色相關,隻不過采用的胚布,不需要染色,最便宜的一種。
可是。
會場布置的簡單,卻沒有人小瞧他。
根據將軍所言,以後每年裡,各族台吉和將領,以及軍中的將領,都要一起狩獵。
今年是第一次。
其實將軍以前也有和奧巴等人一起狩獵過。
但是像今年這麼大的規模,以及重視的程度,都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而且。
如今的平遼侯,已經不隻是平遼侯了。
雖然他一直高舉大周的旗幟。
案台上有各色水果,點心,茶,奶,還有各類的肉食,菜肴,刀叉,筷子。
物料準備的齊全。
沒有安排伺候的下人,無論是喝茶還是吃肉,皆自己動手,包括唐清安也是如此。
唐清安麵前有幾盤乾果。
東北乾果多。
鬆子,核桃,榛子。
吃鬆子和榛子都比較費力,倒是核桃簡單些,果實也大,所以唐清安喜歡吃核桃。
靠在椅背上,兩手一捏,核桃殼就被破開,輕易的掏出核桃仁,一塊塊送入嘴中。
吃了幾顆後,然後端起一杯溫熱的奶茶,香甜的味道入口,讓人在越來越寒冷的氣候,也不怎麼覺得冷了。
該說的話,私下裡都已經說透。
今日的場合,大家開心就好,越開心,說明越成功。
前方是大人們的場合。
後方是少年,小孩子們的場合。
幾名蒙古女孩,指著一個方向說著悄悄話,顯得大方主動,臉上紅撲撲的。
倒是金州的姑娘們,不好意思的低著頭。
唐晏乾身邊,有十幾名金州的少年,他的身前,還有十幾名少年,有來自草原的,來自朝鮮的,來自赫圖阿拉城的等。
“拈花台吉沒有死,他離開了喀爾喀草原。”
一名少年爭辯道。
另外一名少年大聲的反駁。
說拈花實際上已經死了。
兩名少年誰也不讓誰,差點就動了手。
周圍的少年們,有的人在勸,有的人幸災樂禍,還有的人當做看戲一樣。
唐晏乾排開眾人,走到兩人中間,打斷了他們的爭議。
“沒有人知道拈花大首領去了哪裡,但是草原上已經沒有了戰爭,以後隻有和平。”
隨著唐晏乾的出場,爭議很快被壓下。
隨後。
他提議眾人去騎馬,比一比誰射中的獵物多,獲得了周圍少年們的讚成。
幾十名少年呼啦啦離開,騎上各自的馬兒,驚動了很多的目光。
“那就是從朝鮮回來的長公子?”
“對,就是他。”
女孩子們竊竊私語。
一名朝鮮的公主,目光看著唐晏乾離開,滿臉的不舍。
她的身旁,有唐晏柊等女孩子作伴。
金州和國內不同。
不要求女孩子們呆在家裡。
加上各族的女性,形成了一股開放的氣氛。
又有林如海推波助瀾的新學,讓金州充滿了蓬勃之氣。
林如海能成為金州文官第一人。
有的人猜測是將軍對老派人物的打壓,其實隻有林如海清楚,無關金州的權利,隻是將軍對新學的支持。
朝鮮公主從小就受到嚴厲的管教,因此與周邊顯得格格不入,加上朝鮮國內形勢的影響,內心越發的自卑。
如此這般,導致她更依賴唐晏乾。
畢竟她這些年寸步不離唐晏乾,身邊的所有人都在教導她,要好好遵從唐晏乾。
因此在她的心裡,一切都是圍繞唐晏乾,已經成為了她的本能。
哥哥也回國了,隻留下她一個人。
“有了駿馬,月月過得愉快。有了賢妻,年年過得愉快。”
奧巴舉起酒杯,笑著看向平遼侯。
唐清安連忙拿起案幾上的酒杯,回應了奧巴的敬酒,痛快的一飲而儘。
眾人的桌前,有黃酒和米酒等,一直是金州的傳統美酒。
奧巴想要聯姻。
唐清安沒有拒絕,但是在人選上,唐清安一直沒有做出決定。
唐晏乾已經定下了朝鮮的公主,是不可能改變的。
次子唐晏桕,從年齡上來看,是最合適的人選,但是唐清安也要考慮,未來繼承人到底該決定是誰呢。
是采取嫡長製,還是其他的製度。
這個問題不好解決。
所以唐清安沒有正麵回應奧巴,現在奧巴當眾說出這種話,唐清安無法再推諉。
繼續推諉,就會傷害奧巴的熱情。
“少年夫妻老來伴,以後他們相處的時間會越來越多,就讓他們年輕人自己決定吧。”
唐清安笑著說道。
根據大周的風俗,全國各地的土司的後代,會到國子監讀書。
同樣。
金州的軍學堂,已經對外開放。
各地的年輕子弟,也會到軍學堂讀書。
是穩固各方勢力的重要手段。
大家從小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一起吃飯,日積月累下來,都會當做自己的人。
和曆史上的大清不同。
因為本族人口少,所以以穩固統治為核心,防備大於治理。
例如前明時,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就能闖入東宮,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事情。又例如大清表麵上對蒙古親厚,實際上采取減丁政策。
在大清的治理下,草原上除了權貴和喇嘛,百姓差點就被滅族。
大周不同。
大周隻要各地的土司保持穩定,給予的是優待政策,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
封建製度下,已經做到了最好。
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