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亂導致無數的百姓死亡,國內土地兼並導致的積弊反而消散,而多年的戰亂,又為朝廷打造了十餘萬,數十萬的老兵。”
“如果又編練新軍,成功後推廣開來,我們不但失去了入關的機會,連老家也保不住了。”
“我們這些人,十來年的努力,打造了最優越的金江鎮,就是因為將軍的存在。”
馬定國看著一個個戰友的眼神,從他們的身上,尋求對自己的支持。
“將軍愛民如子,隻有他有資格當皇帝,正是因為愛民,將軍才應該趁早入關。”
“我們應該聯名向將軍寫信,不能對國內持靖緩之策,應該主動參與。”
“當初馮勝之等人反對將軍入關,我們應該發出聲音,讓將軍知道,更多的人支持將軍入關。”
“我同意。”
一個人起身支持。
其餘人紛紛起身,都支持了馬定國。
“你們胡鬨,這不是在學校,想過衝動的後果嗎。”楊春著急了。
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擔憂他們的行為。
“教官。”
馬定國終於恢複了尊敬的目光,平靜的開口。
“我們不是為了自己。”
……
遼西。
忠順王抱歉的看向圖門。
他是皇帝的親叔叔,是皇帝親政的柱石,雖然和侄兒皇帝有了意見不合,但仍大權在握,威望無兩,無人可及。
圖門不過是普通的將領,對忠順王可有可無的存在。
感受到忠順王的心意,圖門隻有感動。
大仇未報。
以忠順王的身份,如此的關心自己,士為知己者死,也是這些年來,圖門忠心耿耿的原因。
忠順王能掌控遼西軍,絕對不隻是因為他的身份。
他在遼西,也是朝廷對遼西影響力最強大的時候,在當初人心紛紛的遼西,不少人暗中投靠金江軍的形勢下。
忠順王不但穩定了形勢,還把人心拉攏回來,他的個人魅力,讓很多人心服口服。
“可惜了。”
忠順王感歎道。
他在遼西太久,朝臣們不信任他,皇帝偏聽了大臣們的話,要把他調離遼西。
遼西局麵穩定,認為不需要他忠順王,可以派新的後繼者。
不過也好。
龍山大營,和部分官員不謀而合,提出的編練新軍,極合他的想法,因此他上疏支持。
三大營,仍然大有可為。
遼西軍,山海關軍,三大營,結合優勢地利,正好形成一條穩固的防線,可以抵擋住金江軍。
“遼西軍本來就是老兵老將,因為軍中積弊導致戰力低下,先因王爺多年的治理,全軍戰力強盛,自保有餘。”
圖門笑著說道,把心裡對賈府的恨意,深深的埋在心底。
即為了仇恨而活,也為忠順王效犬馬之勞。
“再有三大營六萬餘兵,隻需要給王爺三年的時間,即可再打造出幾支強軍。”
圖門自信的說道。
“唯獨編練新軍之事,王爺需要小心對待。”
“為何?”
忠順王納悶道。
圖門解釋說道“以國內官員的風氣,如果沒有外力,此等新事物,必然竹籃打水一場空,有形而無實。”
忠順王是既然用人,就不會懷疑的性子。
無論是對圖門,還是程之信,或者嶽讬和碩讬兩兄弟。
在太上皇的打壓下,忠順王口袋裡並沒有多少親信,如今的親信,都是外來者。
圖門是原守備,不是他的人。
程之信是魏毅提拔起來的人,至於嶽讬和碩讬更是蠻族出身。
但這些人都對忠順王忠心耿耿。
“你提醒的好。”
忠順王思慮片刻,很快想到了主意。
“我決定向朝廷請奏,應該派人專門去負責新軍的事物,你可願意出馬?”
“末將必定不負王爺信任。”
圖門沒有猶豫。
“好。”
忠順王欣慰的點點頭。
當年手裡沒人,所有事情都需要他獨立維持,如今手下人才濟濟,也是他對付金江軍的底氣。
……
京城。
皇帝招來馮和等大員,詢問四川形勢。
四川的戰事,牽動了朝廷的神經,大部分的目光,都落到了四川。
陝西的驛站已經崩潰,但是山西河南的驛站,仍然還能勉力使用,源源不斷的把消息送達京城。
馮和的資曆不高,但做事勤勉,獲得不少人的認同,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他不能勇於任事,沒有魄力。
但無論如何。
在他的努力下,大周這艘巨大的船隻,仍然在海洋上緩緩行駛,濺起的水花,就能拍翻周邊的小船。
“各處的軍報混亂不堪,前後矛盾,但經過兵部的整合,已經形成合圍賊寇的局麵,數月之內,必可全滅賊寇。”
皇帝不置可否。
陝西也合圍過,最後還不是功虧一簣。
“但願如此吧。”
皇帝話鋒一轉,問起了忠順王所提之事。
“不可。”
馮和反對。
忠順王的奏疏他看過,明白忠順王的想法,想要從文官手裡搶過軍權。
忠順王難以對付。
因為對方身份的原因,隻能徐徐圖之,先調離遼西到三大營,到了三大營,在繼續對付忠順王。
如此方為上策,否則想要一步打敗忠順王,反而會引火燒身,功敗垂成。
皇帝皺眉。
他知道官員們的想法,對收攏兵權的行為,他是支持的,本就應該歸於朝廷。
隻是忠順王不是旁人。
“忠順王多年操持遼西,才有了如今的局麵,突然調動忠順王,朕內心是不安的。”
“此事,朕同意忠順王所奏。”
“皇上。”
馮和本不想放棄,可惜此事皇帝態度堅定,他的性格軟,最後沒有堅持自己的主意。
他的退讓行為,讓更多的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