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邊傳來一股熱氣,直覺酥麻不已,渾身酸軟。
唐清安抱著軟香如玉,眼神清明。
“不要想太多,無論最後變成什麼樣,我最後又走到哪一步,未來都不會辜負你。”
喀爾喀部落,會不會背叛選擇林丹汗,朝鮮的勳臣們,是否老老實實。
遼東本土勢力,是否能乖乖的接納外部人才。
賈府,王府。
……
哪怕是他唐清安,也無法不胡思亂想。
後世當老師的時候。
生源減少,一個年級的新生,從十幾個班降到了七個班,整整少了一半,沒有編製的教師分流……
沒有人能不憂慮。
越是聰明的人,越是容易憂慮,因為懂得太多了,知道太多就會引以為鑒,就會主動出擊。
金江鎮未來走到哪一步,唐清安不敢保證,但是他能保證,不負家人。
家裡人口多了,本來就在外頭消耗不少的心思,更無法關照到每個人。
“哪怕我未來當了皇帝,宮裡賓妃萬千,但永遠心裡有你。”
唐清安道貌岸然的說道。
他的誌向遠大。
誌在天下。
那麼必然,他的宮裡絕對不會隻有一個女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多。
因為為了內部的穩定。
可卿除了為自己生了長子之外,並沒有其他的優勢。
娘家隻有一個弟弟秦鐘,就算秦鐘走到高位,一個人又能成什麼氣候,何況還是不一定的事情。
比起王家的子弟,日後他們必然在金江鎮形成一股勢力,除非唐清安現在就不接受王家的幫助。
哪怕是賈府也一樣如此。
既然選擇了接受對方的資助,獲取了對方的政治利益,對方沒有做出傷害金江鎮的行為,那自己就不能翻臉不認人。
背棄承諾,等於掀桌子,掀的還是自己的桌子。
都傳前明朱元璋對功臣大開殺戒,但實際上,功臣家族皆與國同休,如果不是叫門天子,功臣們的勢力仍然是大明最強大的勢力。
天下,不是他唐清安一個人打的。
沒有這個意識,就沒人願意追隨他,哪怕強壓下去,最後也隻有不好的結局。
如果自己無理由的打殺王府,王府在金州雖然無法反抗,但是旁人們會看在眼裡,會心生憂慮,會動搖金江鎮的穩定。
這就是自然道理。
違背了自然道理就是逆勢而為,最後必當受到其反噬。
唐清安給不了秦可卿太多的承諾,但是他想讓可卿明白自己的心意。
秦可卿沒有轉身,雙手捧著老爺的手。
“曾經夫君對妾好都是真的,妾從來不後悔跟了夫君,也希望夫君不後悔有妾。”
妾。
唐清安怔了怔。
心底有些失落,有些憐憫。
自古最是無情帝王家。
不是因為帝王無情,而是因為天下太重。
頭兩年漢城之事,為了安撫朝鮮國王,力排眾議讓長子身陷險地,到底在秦可卿心裡留了一根刺。
昨日為了目的,可以不顧愛子的性命,他日有了需要,同樣是會如此。
曹操的莽撞害死了自己的兒子,他的妻子丁氏決然的與曹操訣彆,態度堅定。
如果。
當年自己的安排,導致唐晏乾在朝鮮身亡,恐怕今日的秦可卿,同樣不會善罷甘休。
唐清安用力抱了抱秦可卿。
他明白秦可卿的心意。
可惜自古最是無情帝王家。
如果真的有需要的那天,猶如當初朝鮮的局麵,他還是會做出同樣的決定,哪怕秦可卿已經表明了她的態度。
天下之重任,大於一切。
秦可卿背著丈夫留下了眼淚。
她又如何不明白夫君傳達的態度呢。
唐清安收回了胳膊,拍了拍秦可卿的肩膀,領著她往回走,一個人在前,一個人在後。
讀南明史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生出悲意與悲憤,看到異族的屠戮,誰都會咬牙切齒。
因為同是漢人。
異族高舉屠刀的時候,從來不會分辨你是哪裡的人,隻會看你是不是漢人。
雖然知道明末不好,但是漢人絕對不應該亡於外族之手,隔著數百年的時空,竟然還能產生一股悲鳴。
唐清安邁著堅定的步子。
當年他自信滿滿,勸服所有人追隨他逆流而上,就是為了這股悲鳴,隔著時空都無法消除的悲鳴。
如今大爭之世,唐清安身負天下之責,有所為有所不為,該需要犧牲的時候,必當也會犧牲。
怕死,當年他就不來遼東。
如果沒有民族責任心,他早就帶領金江軍入關,為了自己的野心霍亂天下。
“多年來,雖然我身居高位,但私下一直都不敢忘記我出身低微。”
天空飄起了雪花。
遼東的第一場雪來臨了。
“因為出身低微,所以我做事都會先讓人三分。”
唐清安平靜的說道。
猶如當年薛家的管家當著眾人的麵辱罵他的時候,他並沒有反抗,選擇了逆來順受,化解了對方的刁難。
“可卿,你應該體諒我,我身上的擔子太重。”
“我一路走來,經曆了太多,背負了太多人的期望,已經不是一個人。”
“我是唐清安,又已經不是唐清安。”
當年金州的城牆上。
最危險的時候,無數的人們前仆後繼的為他擋刀,死了還有什麼?為什麼他們不怕死,願意為自己付出性命,因為他們都認為自己是他們的希望。
今日。
遼東七百萬漢人,都在指望著他,高念將軍的名號。
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彙聚到一起,人們經曆了無法表述的磨難,希望獲得新生。
“我是平遼侯。”
唐清安最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