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讓人用酒潑灑大臣們。張昭當時神情嚴肅一言不發,起身走到外麵的車中坐著,
孫權派人喊他進去張昭拒絕並以商紂王做例子勸誡孫權,孫權於是就沉默無言麵露愧色,停止宴飲。
當時,孫權決定設置丞相,大家都認為張昭合適,但是孫權並沒有讓張昭做丞相。後來前丞相孫邵去世,
百官又推舉張昭,但是孫權還是沒有起用張昭而是起用了顧雍。同時,張昭與孫權之間就有戰略分歧和政治立場衝突。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取得官渡之戰勝利後,就寄信給孫權讓其送質子於曹操那裡。孫權召集群人商議此事,
張昭、秦鬆等人猶豫不能決定,孫權心中已定,他不願遣送質子。在西征江夏郡黃祖之事上,
魯肅不僅擬定了西征江夏,進而征服荊州劉表的計劃,更明確提出要“鼎足”江東割據一方,
正中孫權下懷,但是張昭針對魯肅的計劃,對其進行了抨擊。不久,恰逢黃祖健將甘寧來投奔孫權,
並就西征之事向孫權獻策,孫權對甘寧的建議十分讚同。當時張昭為此詰難甘寧,以吳國自身危急,
如果軍隊真的西征,必然導致吳國國內大亂這一後果來阻止甘寧的計劃。但是甘寧勸張昭不要太過於擔心出亂子,
要追慕古人。孫權更加支持甘寧的計劃,讓甘寧不要太在意張昭的話。後來孫權西征,果然擒獲黃祖,
並俘虜了黃祖的全部軍隊。自此,張昭與孫權以及江東的幾位主要將領的政治理念越來越相抵觸。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明確表示希望孫權歸附北方,而且當時江東大部分士人都有“投降”之意,
張昭也考慮到曹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輕易抗拒他。而且當時曹操已經取得了荊州,
吳國對抗曹操的軍事優勢——長江也便失去了,同時曹操一方的軍事實力是吳國不可比擬的,
所以張昭綜合考慮下來就是吳國也應該歸附曹操,但是孫權和周瑜等主戰派不想輕易屈服於曹操。
孫權即皇帝位後,大赦天下,改年號為黃龍。文武百官都來朝會,吳王把功勞歸於周瑜。
綏遠將軍張昭,舉起板想要歌黛頌德,沒等開口說話,吳王就對張昭說:“如果當初聽了張公的計議,
現在已經要飯了。”張昭極為羞愧,伏在地上直流汗。在孫權稱帝過後,張昭年老多病了就想歸鄉,
於是孫權就改任他為輔吳將軍,改封為婁侯,後張昭在家著述了《春秋左氏傳解》《論語注》和《論語注》。
張昭在對孫權勸諫時都是忠謇直言,絲毫不顧及孫權作為帝王的麵子,後來孫權讓他停止一段時間上朝進言。
之後蜀國的使者來到東吳,在與蜀國使者談話的過程中竟無一人能與蜀國使者辯論,於是孫權才派遣使臣召回張昭,
後張昭說之前太後、桓王將孫權托付給他,所以張昭想儘臣子的節操,來報答這般厚恩,
使自己在死之後,有可為人稱道之處。但是張昭多次違逆孫權的意旨,認為這一次過後自己再無機會報效國家,
不料現在又得以報效陛下於朝廷。但是張昭認為服事國家,誌在忠貞不移,是不能改變思想以求得世間的尊榮和皇帝的歡心,過後孫權向張昭深表歉意。
嘉禾元年(232年),孫權因為公孫淵派人前來稱藩,就派張彌、許晏前往遼東任命公孫淵為燕王。
張昭勸諫孫權說到公孫淵是因為害怕被征討才前來求援,到時候公孫淵改變意圖向魏國稱臣,
張彌和許晏回不來的話東吳是要被天下恥笑的。但是孫權聽不進去,張昭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
孫權當時就準備用刀來威脅張昭,張昭對孫權的這一行為感到很是失望。後孫權向張昭道歉,
但是孫權還是沒有采納張昭的建議,仍然讓使者前往遼東,後張昭知道後聲稱有病不再上朝。
孫權就讓人用土堵住張昭家的門,張昭又在裡麵用土把門封死以此來表明自己不上朝的堅決態度。
直到後麵果真如張昭料想的那樣,兩位使者真的被公孫淵所殺,孫權感到很愧疚,就多次派人慰問張昭,
向他道歉,但是張昭始終不上朝。後孫權有次出宮去看張昭,但是張昭仍借口病重不願見孫權,
於是孫權讓人火燒張昭家門,想要恐嚇張昭,張昭更是不出來。孫權便讓人把火滅掉,後張昭在幾個兒子攙扶下才起床,
並且孫權用自己的車把張昭拉回宮,張昭不得已才參加朝會。
嘉禾五年(236年),張昭去世,終年八十一歲。張昭留下遺囑,要求對他用素布束發,用不上漆色的棺材,
以平常的穿著裝殮。孫權親自素服吊唁,並追諡張昭為“文侯”。後張昭長子張承被封侯,故由小兒子張休繼承爵位。
孫策初創霸業時,張昭等人發揮了重要的輔助作用。張昭、張紘、秦鬆、陳端等都為東吳做出了巨大貢獻“孫策此前一直為袁術效力,
在當時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接著,孫策於兩年後也以袁術部下的身份,攻占了江東六郡。
張昭少年時即因博學而出名,州裡才士陳琳等都稱讚他,,孫策稱張昭為“賢者”,張昭出仕孫策,有助於改善和扭轉孫氏政權的負麵形象。
張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和聲望,全麵地穩定了江東的秩序,為孫權順利繼位作出了很大貢獻。
第一件事就是與孫權一同出巡諸軍,讓各方都知曉當時孫權的領導地位,讓江東將士明確了政權歸屬。
第二件事就是出麵安撫民眾與士人,表示孫氏的政治態度是尊奉漢室,確立了孫氏政權的合法性,
又明確宣告是孫權繼任合法人,使得孫權的統治領導地位更加明確,還令諸將與官吏各司其職,
發揮了很好的政治保障作用。此外,張昭和周瑜一起吸納各地士人,完善孫氏的政權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