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正寧州的耕地哪裡去了?_回到明末做梟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回到明末做梟雄 > 第九十七章 正寧州的耕地哪裡去了?

第九十七章 正寧州的耕地哪裡去了?(2 / 2)

“哦,此話怎講”

“秦大人可知正寧州有多少耕地、每年又有多少稅收”

“不知,還請賜教”

“實不相瞞,正寧州的土地魚鱗冊子上,共有耕地三十七萬八千四百五十八畝,按照一畝耕地征收稅糧一鬥、銀一分二厘遼餉計算,每年理應征得稅糧三萬七千八百四十五石八鬥、稅銀兩千八百三十八兩四錢三分五厘,因為災荒、戰亂的緣故,百姓們大量的死走逃亡,農耕生產遭到了破壞,每年實際征收上來的錢糧,尚且不足定額的一半,連上交國家藩庫都不夠用,那裡還有剩餘的錢糧用來安置流寇啊”

“哦,稅收竟然如此之少”

為了打敗流寇,秦鋒曾經研究過正寧州一帶的地形,麵積廣闊、地勢平坦,而且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到處都是肥沃的耕地,數量估計在一百五十萬畝左右,而官府的土地魚鱗冊上、隻有三十七萬多畝耕地,不足實際數量的四分之一,剩下四分之三的耕地那去了呢

略加思索,秦鋒心中有了答案。

“孫大人,正寧州境內的士紳數量比較多吧”

“不錯,正寧州一帶文風昌盛,故而士紳數量極多”

士指的是通過科舉獲得功名而有入仕可能的進士、舉人,秀才等群體。

紳指的是正在做官、或者已經離任的官僚群體。

二者合稱士紳,而大明朝對士紳群體極為優待,並給予了不當差、不納糧、不交稅等諸多特權

比如一名讀書人,考中了秀才,就可以免除八十畝地的賦稅,考中舉人、可以免除四百畝地的賦稅,考中進士、可以免除兩千畝地的賦稅。

做到四品官的,再免兩千畝地的賦稅,若是做到二品官以上的,再免一萬畝地賦稅,而且官員致仕以後,依舊享受這一特權

而在享受免稅特權的時候,士紳們往往進行暗箱操作,實際上獲得的免稅田地數量,是國家規定數量的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除了士紳,奸商、地主、豪強都在想方設法的逃稅,投靠、隱匿、塗改賬冊各種手段層出不窮

正寧州四分之三的耕地,就是這樣變沒了的,而正寧州的情況就是整個大明王朝的縮影,納稅的耕地越來越少,朝廷的開支卻越來越大,錢糧從何而來

隻能從那些沒有特權的平民百姓身上榨取了。

百姓們隻擁有少量的耕地,卻承擔著沉重的賦稅,再加上貪官汙吏的層層剝削,日子過得苦不堪言,有的被活活逼死,有的不想死,於是就當了流寇,造朝廷的反

流寇舉旗造反,朝廷出兵鎮壓,需要大量的錢糧做為軍費開支,錢糧從何而來呢

隻能是繼續壓榨老百姓,結果迫使更多的老百姓變成了流寇,從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直到萬民皆反、推翻朝廷

“孫大人,士紳們大肆兼並土地,致使稅賦銳減,百姓苦不堪言,紛紛淪為流寇,此事對江山社稷危害極大,大人身為一方父母官,為何不管一管呢”

“唉,土地兼並,危害極大,下官何嘗不想管一管,奈何此事太難辦了,下官有心無力啊”

“明白,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若得罪於巨室,則政令難行,步步維艱,孫大人亦不容易啊”

“秦大人,您真是下官的知己”

秦鋒一番話,正說到孫銓的心坎上了,崇禎元年,自己來到正寧城上任之後,就發現本地的土地兼並十分嚴重,對國家和百姓的危害極大,於是想了很多辦法,試圖扭轉這一情況,奈何皆以失敗告終了。

沒辦法,強龍不壓地頭蛇

自己雖然是朝廷命官,執掌一州的行政大權,可具體推行政令之時,卻處處受到本地士紳、豪強們的掣肘,結果什麼事都做不成。

自己能做的,也就是潔身自好、獨善其身了。

“秦大人,這籌措錢糧之事,非是下官有意推脫,實在是無能為力啊”

“無妨的,此事的確難辦,再另想辦法吧”

“大人公務繁忙,下官不便打擾,告辭了”

“好,孫大人慢走”

接下來,秦、孫二人又交談了一會兒,後者起身告辭,前者出門相送,一直送出了大營,而後回到中軍帳,找來了好兄弟耗子。

“鋒哥,什麼事”

“挑選二十名機靈、識字的士兵,全都換上平民服飾,明天陪我進一趟正寧城”

“鋒哥,進正寧城做什麼”

“踩踩盤子,看看城內有多少家士紳、豪強,大戶,誰家裡的錢糧數量最多”

“啊,踩盤子,你是要”

“不錯,替天行道,殺富濟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最新小说: 帶著農場去海島,路人甲她贏麻了 [傲慢與偏見]十九世紀貴婦生活 清穿之貴妃嬌弱 美人她隻想搞錢搞房搞事業 穿越成嘉靖長女後 帶娃隨軍,給絕嗣京少看男科他紅溫了 工業大摸底,我的廢品站值千億! 陰濕大佬撐腰,竺小姐人財雙收了 八零小姐隨軍,驚豔整個家屬院 聞君有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