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王承恩,帶領手下人回城之後,立刻進了紫禁城,在武英殿中找到了一夜未眠、勤懇批閱奏折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將事情經過詳細講述了一遍。
“王大伴此言當真,那秦鋒真的獻上了六百一十八顆建奴首級”
“千真萬確,老奴親自檢查過了,六百一十八顆皆為建奴首級,絕無虛假,並有建奴的盔甲、旗幟若乾”
“好,好,太好了,哈哈”
自從女真大軍入關以來,明軍丟城失地、損兵折將的消息一個接一個的送來,以至朝廷上下人人惶恐不安,對能否守住京師毫無信心。
甚至出現了建奴凶悍不可敵,宜放棄京師、遷都江南,以避災禍的言論,還有一些富貴人家,已經偷偷收拾好了金銀細軟,準備隨時跑路了。
對於這種情況,朱由檢氣憤不已,卻又沒有什麼安定人心的好辦法。
現在好了,六百一十八顆建奴首級擺出來,足以安定人心、鼓舞士氣,讓軍民人等有信心堅守京師了。
因此上,朱由檢立刻下旨,將這些人頭運到京城內最熱鬨的西市、築成一座京觀,繳獲的盔甲、旗幟堆放兩旁,讓京城內的軍民人等隨便觀看。
旨意下達,下麵的人風聞而動,很快的,京觀築好了其效果可想而知,就像平地響起了一道驚雷,迅速引起了巨大轟動。
得知消息,京城內的百姓們扶老攜幼、成群結隊的前來觀看,其人數之多、場麵之熱鬨,比起大年初五的廟會有過之而無不及,擁擠事件、踩踏事件更是不斷發生,以至於順天府尹不得不派出大量的衙役、捕快前去維持秩序。
與此同時,秦鋒的名字以風一般的速度,在京師的大街小巷中流傳開了,成為了議論最多的話題,就連那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們都知道了,從榆林鎮來了一位秦將軍,異常神勇、專殺韃子
還有小道消息稱這位秦將軍年方十九,身材修長、相貌英俊,可與北周時期的蘭陵王相媲美,而且未曾成親總之一句話,秦鋒出名了,名氣跟前門樓子一樣高
古往今來,立功者,必受賞,這是不變的道理,可在如何賞賜秦鋒的問題上卻犯難了。
為何呢
賞賜有功之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官晉爵、賞賜財物了,可這兩種方式,現在都有點不妥當。
不能賞賜財物,理由很簡單,國庫空虛,沒錢了。
不能加官晉爵,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和朱由檢的性格有關係。
自從當上皇帝之後,朱由檢琢磨出了一套自認為高明的馭人之術就是馭臣下如同養鷹,狐兔未息,不可先飽;饑則為用,飽則颺去。
說白了就是,對待臣子就像養鷹一樣,不能喂太飽了,喂飽了就不乾活了,必須餓著,才會賣力的抓狐狸和兔子。
就拿秦鋒來說,剛剛來到京畿地區,就斬首六百一十八級,若是對其加官晉爵的話,就怕秦鋒誌得意滿、生出懈怠之心,再不肯賣力殺敵了。
不如暫不封賞,讓其為了高官厚祿、繼續奮勇殺敵,這樣對國家社稷更有利一些。
至於加官晉爵之事,等將女真人趕出京畿地區,事情告一段落了,再賞不遲
可秦鋒畢竟立了大功,朝廷方麵若是一點表示也沒有,同樣說不過去,怎麼辦呢
思來想去,朱由檢也沒想出個好辦法。
眼見皇帝犯了難,王承恩提了個建議“啟稟聖上,自古以來,為將者,全都喜歡三樣東西一是寶馬、二是盔甲、三是兵器,據老奴所知,內承運庫中有一杆神威烈火槍,乃是成祖文皇帝遺留之物,可以賜予秦鋒,表彰其功,秦鋒得了這件神兵利器,誓必感恩戴德、效忠聖上,為國家再建功勳”
“大伴言之有理,就將那杆神威烈火槍賜予秦鋒,再賜一件麒麟服,以彰其功”
成祖文皇帝,也就是永樂大帝朱棣,出了名的馬上皇帝,不僅奪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更是親率大軍五征漠北、三犁虜庭,打的蒙古各部望風而逃
因為酷愛征戰,故而永樂帝生時召集能工巧匠,打造了不少神兵利器,待其駕崩之後,有的兵器陪葬長陵之內,有的則留在了宮中,那杆神威烈火槍就是其中之一。
三年多前,王承恩當上秉筆太監之後,清查過一次內承運庫,見到過那杆烈火槍,印象極為深刻,故而提出了以槍賞賜秦鋒的建議。
有人問了,用帝王使用過的兵器賞賜臣子,不違背禮法嗎
不違背,而且有例可循
比如三國時期,劉備稱帝之後,曾命人采集金牛山中的極品鐵礦石,鑄造了八柄寶劍,各長三尺六寸,合稱蜀主八劍
八柄寶劍,劉備自己佩帶一柄,其餘七柄分彆賞賜給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以固君臣之情
永樂大帝生前,也曾多次將自己的佩劍、佩刀,賞賜征戰有功之臣,以示嘉獎
因此上,賞賜神威烈火槍給秦鋒,並不違禮,反而能成為一段佳話。
至於派誰去賞賜,一事不煩二主,還是讓王承恩跑一趟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