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
一個絡腮胡大漢突然從陰暗處站起身來,他正是於威的三弟於虎,待到看清是唐世勳後,他連忙拱手道“公子!”
唐世勳輕輕地拍了拍於虎的肩膀,勉勵了幾句後,徑自向‘教室’走去。
隻見教室裡亮著昏暗的燭火,於威和薛正等十人正在討論交替掩護跟蹤之事。
於威正在講述他曾經在邵陽縣衙任捕快時,抓捕一夥江洋大盜的經曆。
那夥大盜自稱‘義賊’,在寶慶府各地犯了不少案子,其中有三個核心成員,另有好幾個外圍接應,他們還有自己的手勢和暗號。
而那一年,這夥大盜進入了府城邵陽,並接連犯下兩起案子。
當時於威帶著幾個捕快,順著蛛絲馬跡盯上了一個外鄉來的挑貨郎,他們並未打草驚蛇,而是扮作市井之徒跟蹤這挑貨郎。
於威那時自然不知何謂交替掩護,但他和其他捕快都是依著經驗來查案,為了不被那挑貨郎發覺,確實是在交替掩護跟蹤。
最後,於威等人順藤摸瓜將這夥‘義賊’一網打儘,此乃於威最為得意的成名之案,因此說得極為詳實。
嶽三水等人聽罷皆是一臉驚歎地大讚於捕爺,並針對此案,低聲交談各抒己見。
阿梓則埋首於桌前,將於威所言詳細地記錄下來。
唐世勳在外聽得暗自點頭,這等有實例的講述與討論方式,最能加深印象。
雖說於威當時運用的跟蹤手段,在唐世勳看來尚顯粗糙,但若是這些人都能簡單運用,就已經達到唐世勳的預期了。
他並未走進教室,而是繼續在外旁聽。
薛正也不藏私,他開始講述他的經曆,那是他當年和牛爺、熊爺、曹亢等人假扮難民,自道州北上零陵縣城的一則插曲。
當時牛爺等人的通緝令已經貼滿了永州府城零陵,當他們混進城內時還不知此事。
但既然知道了,他們自然不敢長期待在城內,否則一著不慎恐怕會被一網打儘。
因此,如何出去便成了頭等大事。
薛正當時便給牛爺等人出了個主意,他們盯上了一家車行,並在暗處觀察這車行掌櫃的活動軌跡。
由於薛正和楊大義、錦雞等人雖也背著命案,但城內並無他們的通緝令,因此他們便設下暗號,交替掩護跟蹤那車行的掌櫃,並將掌櫃挾持。
最後,他們以這掌櫃的家人做要挾,讓這掌櫃親自把他們送出了零陵城。
至於那掌櫃是何下場?薛正並未詳說。
當薛正說完以後,室內眾人神色各異。
這一正一反兩個案例,雖然都是在解釋跟蹤之法,不過,以魏紹澤為首的三個讀書人對薛正的案例著實心懷不滿,這不就是一夥亡命之徒嗎?
‘咳咳!’
唐世勳這時走進了教室內。
“公子!”
眾人連忙起身施禮。
“諸位請坐。”
唐世勳神色平靜地坐下,他並未對之前的兩個案例發表意見,而是淡然笑道“今晚我出一道題,諸位且回去仔細思量,明日,我會逐一去你們房中聽答。”
眾人皆好奇地看著他,不知公子要出何題目?
“某城賊兵數千,細作入城,有甲乙丙丁四類。”
唐世勳站起身來,拿著炭條在木板上寫著,並說道“甲潛伏於衙門;乙潛伏於兵營;丙融入市井;丁則負責居中聯絡。”
寫罷,唐世勳轉過身來看著眾人,輕敲木板說道“試問,諸位會選哪一類?該如何做?又該如何傳遞情報?”
阿梓和魏紹澤等能寫的都將這些記錄下來,於威和薛正等人則仔細地記在心裡。
“諸位且獨自回房思考,下課!”
唐世勳說完後,對眾人點了點頭,率先離去。
眾人皆若有所思地各自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