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裡到底有沒有圓照井?
這個問題很容易有答案。
隻需問一問去過靈隱寺的人就知道了。
杭城的讀者去過靈隱寺的有不少,他們很快就主動解惑,“靈隱寺我去過多次了,應該是沒有圓照井。不過,在羅漢堂後麵的荒地裡,有一口已經廢棄了很多年的古井,沒有名字。那似乎也是靈隱寺裡唯一的一口井。”
答案有了。
沒有圓照井,但卻是有一口廢棄多年的無名古井。
“李青上一次和他的同學們一起去了靈隱寺,應該也看到了那口廢棄古井。不知道廢棄古井就是圓照井的原型?”
“大概率是了。甚至李青當時在靈隱寺裡看到那口廢棄古井的時候,腦子裡就已經有了今天《古井運木》這個故事。”
“可能性很大!其他人,包括李青的那些同學們,看到那口古井,可能最多也就是想,‘這口井的曆史應該比較久了’之類。但李青看到那口古井,腦子裡瞬間就有了這樣一個想象力豐富的故事。這就是普通人和頂級作家之間的差距!”
“說得不錯!”
“……”
相關的說法讓讀者們很興奮。
他們作為李青的粉絲,喜歡李青的作品,那自然是關於李青創作作品的故事越牛逼,他們越興奮!
……
這樣的說法很快傳到了,那天和李青一起去了靈隱寺的,謝文鋒、冉心霖等同學們耳中。
他們仔細回想了一下,那天李青的確盯著那口古井看了好一會兒。
該不會真如大家說的那樣,那個時候李青就在腦海裡構思出了今天這個故事吧?
這也太牛批了啊!
問一問呢。
於是,李青大學同學群裡,又再一次變得熱鬨。
很多人都在李青,“李青,快出來聊天了。上次我們一起去靈隱寺那天,在羅漢堂後麵,你盯著那裡的一口古井看了好一會兒,是不是真的在構思今天《濟公》更新的這個故事?”
“應該真是。不然,怎會盯著一口古井看那麼久?牛批了啊,李青同學。”
“我當時以為是那口古井的造型吸引了李青。付錢了!”
“那口井的造型確實很有特色。我當時也是一開始就注意到了,但僅僅隻是多看了幾眼,並沒有其它任何想法。”
“沒有其它任何想法才正常。像李青同學這樣才是不正常。哈哈!”
“……”
……
落峽村。
李青在工地上幫了一會兒忙之後,坐到旁邊休息一會兒。
拿出手機,看到大學同學群裡又有很多人在自己,點進去一看。
嗯?
同學們為什麼這樣說?
一開始,李青有些疑惑。
進一步了解之後才終於明白,原來是讀者們在看完今天《古井運木》的故事之後,聯想到自己之前和同學們去了靈隱寺,應該看到了羅漢堂後麵那口廢棄古井,然後怎麼怎麼樣。
確實。
自己那天在看到那口古井的時候,確實是在想《古井運木》的故事。